发布时间:2012-10-17 00:00 原文链接: 神经突触仿生器件研制成功

  记者日前从东北师范大学获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资助下,该校刘益春研究组利用InGaZnO材料,构造了具有自主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神经突触仿生器件,在单一无机器件中实现了多种生物突触功能。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并被选为标题页文章进行了重点报道。

  据介绍,神经突触是人类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基本组成单元,突触仿生是实现神经形态计算的重要基础。突触可以看做是一种两端器件,其突触权重可对刺激信号作出动态响应,这一特点恰恰与忆阻器的概念相似――电阻的阻值可以随流经电量而发生改变。因此,利用忆阻器件实现对神经突触的仿生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益春的带领下,该研究组利用非晶态InGaZnO薄膜的电学性质可调节性及其对激励信号可作出动态反应等特点,设计并制备了由两层不同含氧量的InGaZnO薄层构成的忆阻器件;实现了对神经突触多种生物功能的模拟,涉及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非线性传输特性、长时程/短时程可塑性、刺激频率响应特性、STDP机制、经验式学习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器件表现出的短时记忆行为与“学习―忘记―再学习”的经验式学习模式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同时,科研人员通过系统研究短时可塑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该器件的运行机制为氧离子的迁移和扩散。

  相关专家表示,该成果对促进更加精确地仿生神经突触进而实现人工神经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低能耗,高算力,清华团队研制出新款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

“我们研发的这款存算一体芯片,展示出高适应性、高能效、高通用性、高准确率等特点,能有效强化智能设备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学习适应能力。”10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教授高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款芯片......

清华团队发布最新Science,再现“芯”动能,

近期,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吴华强教授、高滨副教授基于存算一体计算范式在支持片上学习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11年科研“长征”,从忆阻器件到原型......

高性能接口型忆阻器问世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试图复制人脑无与伦比的计算能力,他们制造出了一种新的接口型忆阻设备。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可靠性,可用作下一代神经形态计算的人造突触。相关论文发表于......

多孔有机聚合物膜应用于忆阻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多孔有机聚合物薄膜具有本征多孔性和可调节的孔隙环境,适合于电子器件的应用。然而,由于缺乏鲁棒性、可加工性和制备的可控性,基于多孔有机聚合物薄膜的电子器件的构建仍存在挑战。咔唑是一种具有较低氧化电位的高......

李清江:让芯片拥有记忆

过去十年,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李清江的科研工作就围着“忆阻器”转。这是智能芯片中一种有“记忆”的电阻开关,它会根据电压或电流历史而动态改变电阻状态。“忆阻器是一种新型电子元件,其特性与人类......

微电子所忆阻器基感知计算研究获进展

生物体中,感受神经系统是本体与外界环境交互的基本信息感知系统。生物体对生存环境的信息甄别与过滤,主要基于感受神经系统的习惯化功能。当前,人类社会正由信息化向智能化演进。智能化社会需要高效智能的信息感知......

首款多阵列忆阻器“存算一体”系统问世

随着摩尔定律趋近极限,通过集成电路工艺微缩的方式获得算力提升越来越难;而计算与存储在不同电路单元中完成,会造成大量数据搬运功耗增加和额外延迟。如何提高算力,突破技术瓶颈?26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该......

NatCommun:新技术可观测到神经突触中的单个蛋白

我们的大脑包含数百万个突触-这些连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在这些突触中有数百种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障碍会导致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等疾病的发生。最近,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

NanoEnergy:一种全透明的可见光响应的光敏神经突触器件

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s,TFTs)是半导体工业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三端电子元器件,已在平板显示、射频标签等消费类产品中广泛应用。近年来,TFTs在光电探测和光敏神经突触等领......

张祺屿等过氧化物酶建立标记阐明神经突触连接模式

由于突触连接的构成部分非常小(约数十纳米),通常借助电子显微镜来阐释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模式(synapticconnectivity)。现有的大规模神经系统电镜重建数据(large-scaleE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