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18 00:00 原文链接: 云南大学,亚利桑那大学Nature文章

  通过对一种已灭绝的节肢动物保存完好的化石进行分析,来自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亚利桑那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解剖结构复杂的大脑进化比以前认为的要更早,并且在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这一发现公布于10月11日出版的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作者包括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马小雅(Xiaoya Ma,音译),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Gregory Edgecombe,以及亚利桑那大学Nicholas Strausfeld,参与研究的中方研究人员还包括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侯先光教授。

  这一寒武纪5.20亿年的化石目前保存在云南省内,长约3英寸,属于延长抚仙湖虫(Fuxianhuia protensa),是云南澄江早寒武世三个新的大型节肢动物之一,是一种灭绝的节肢动物。

  这一化石的发现为节肢动物的进化历史补上“缺失的一环”,所谓节肢动物包含有甲壳类动物,蛛形纲动物和昆虫。

  研究人员将这一发现称之为“一个革命性的发现“,可以帮助解决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论――复杂大脑如何以及何时进化的。

  “谁也没有料到,在多细胞动物历史上,复杂先进的大脑进化的如此之早”,Strausfeld说。

  据介绍,古生物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对于节肢动物的进化过程尚未达成一致观点,尤其是其共同的祖先是什么,导致了昆虫的出现。

  “有关昆虫的起源,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Strausfeld说,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们主要集中于两种观点。其一是昆虫由软甲亚纲(malacostracans)祖先进化而来――软甲亚纲包括螃蟹和虾等甲壳类动物,而另外一组科学家认为起源自鳃足亚纲(branchiopods),例如碱水小虾(产于碱水湖、碱水池等小的原始甲壳类动物)。

  由于后者大脑解剖结构比前者简单得多,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后者更有可能是节肢动物的祖先。

  但是这项研究却指出,根据延长抚仙湖虫出现的复杂大脑,上述观点可能并不成立。文章作者在Nature论文中表示,“化石中的大脑可与现代软甲亚纲动物相比”,因此他们认为这一化石支持一种新假说,即鳃足亚纲动物大脑从之前复杂结构发展成一个相对简单的构架。

  就此Strausfeld与其合作者马小雅分析了各种标本的大脑解剖结构。在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收集的样品中,他们找到了延长抚仙湖虫(Fuxianhuia protensa)这个化石。

  “我在解剖显微镜下连续工作了5个小时,不断拍照摄像”,Strausfeld说,“我意识到这个大脑在视区中实际上包括了三个连续的髓,这是软甲亚纲的特征,而不是鳃足亚纲的。”

  髓(neuropils)是节肢动物大脑中行使特殊功能的部分,能从感觉器官收集和处理信息,比如触角中获得的气味受体就会被传递到嗅觉髓,而眼睛信号则连接到视叶髓上。

  在分析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延长抚仙湖虫的大脑每一侧上有三个视觉髓,这很可能与昆虫中出现的神经纤维横向模式有关,而且其大脑也由三个个融合分部组成,而软甲亚纲(branchiopods)只有两个分部的融合。

  这一化石分析指出,一旦大脑的基本设计已经进化出现,那么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相反,外围的一些元件,如眼睛,触角,其他附加物,感觉器官等就会发现巨大的多样化,以及功能上的专业化,不过这些都会输入到相同的基本环路中。

  “让人惊叹的是,在可能超过5.2亿的时间里,神经模式的基础方案如何保持的一致性,”Strausfeld说,“计算环路的基本组成处理各种信号好似都是一样的,比如嗅觉与视觉,机械感觉处理方式都相同。”

相关文章

《系统古生物》英国中侏罗世异兽化石研究获阶段性成果

三类贼兽左侧上下齿列对比,其中E-F齿列中的牙齿曾经归入四个属种。(课题组供图)近日,《系统古生物》期刊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合作学术......

可曾想过4.38亿年前我国长江流域曾是一片汪洋!

沧海变桑田,古生物学家找到“实锤”。通过研究全国范围内志留系浅海红层中的古鱼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化石印证了在距今约4.38亿年的志留纪早期,我国长江流域曾是一片......

第五届“青年古生物学奖”揭晓,集结9位院士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于5月25日至27日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召开。这是继2018年在河南郑州举行第29届年会后,我国古生物学界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生物学术盛宴。殷鸿福、张弥曼、周志炎、戎嘉余......

这个学会召开第30届学术年会

5月25~2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分别在西安和南京设立线下主会场和分会场。本届年会以“远古生态系统及地球宜居性演化”为主题,从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以及学科交......

这件1.2亿年前化石为兽类起源提供了新证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6818.shtm中新网北京4月6日电(记者孙自法)兽类是如何起源的?其牙齿类型演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

十大古生物学进展,不容错过

3月10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本次入选的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云南大学冯卓:寻觅一叶印痕解密亿年时光

核心阅读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冯卓长期从事古植物学方面研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采集了大量化石标本。耐得住寂寞,不惧怕危险,冯卓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学术成果,在古植物学领域不断开拓。云南大......

“神秘”壳类现身华北板块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是什么样子?七大洲四大洋也是按照现在的样子分布吗?为了弄清事实,科学家们正在通过种种证据试图还原地球曾经不同时期的海陆分布。近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潘兵在与澳大利亚及瑞......

云南大学和“一带一路”沿线多国高校共建科研平台

虽然正值暑假,但记者近日到访云南大学时看到其实验室并未歇息,科研人员正在检测分析来自澜沧江―湄公河的水样,为揭示流域水环境变化、与沿岸国家开展相关合作研究奠定基础。《不列颠百科全书》曾于1946年将云......

笔石:在岩石中书写生命故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6/414724.shtm ①笔石动物碳化印痕标本 ②笔石动物黄铁矿化标本 ③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