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29 00:00 原文链接: Cell子刊:单细胞中的生物钟

  我们的生物钟位于大脑视交叉上核的一万多个神经元中,实际上类似的生物钟也存在于我们体内几乎所有细胞内。瑞士日内瓦大学分子生物学系Ueli Schibler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就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研究了生物钟的分子机制,他们在单细胞中实时观察了生物钟分子齿轮对基因表达的节律性控制,这篇文章发表在Cell旗下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

  单个活细胞中的基因调控

  鉴于DBP蛋白具有调控解毒酶的重要作用,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DBP基因节律性转录背后的分子机制很感兴趣。为此,该研究团队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单个活细胞,分析生物钟分子“齿轮”控制DBP基因活性节律的机制。科学家构建了基因工程细胞系,这种细胞中含有DBP基因拷贝的串联排列,随后他们监测了发荧光的BMAL1融合蛋白与DBP的结合情况。研究显示,生物钟元件BMAL1有规律的结合到DBP基因上,控制着DBP基因的日常转录。“这是人们首次在单个细胞中实时观察到转录因子与节律基因的结合,”文章第一作者,Markus Stratmann解释道。

  生物钟转录因子的牺牲

  令人倍感惊奇的是,科学家们发现生物钟蛋白BMAL1在刺激DBP基因表达时会被摧毁。而且他们在深入研究后发现,是蛋白酶体负责摧毁结合在DBP基因上的BMAL1。

  研究显示,要有效激活DBP基因就必须切除BMAL1蛋白,换句话说BMAL1蛋白为了实现其功能必须拥抱死亡。“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转录因子与雄性螳螂的命运挺相似。雄性螳螂在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后就会被雌性螳螂吃掉,为其后代贡献自己的生命。”Markus Stratmann说。

  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何DBP基因要发挥最佳功能就必须摧毁BMAL1蛋白。因为实际上,BMAL1分子在调节其他基因日常活性的时候并不需要被切除。不过研究人员指出,这些不需要摧毁BMAL1的基因比DBP基因晚数个小时才表达。这项研究揭示了生物钟在细胞中的分子机制,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了转录因子 BMAL1对基因每日循环表达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关文章

邓稼先:如果有来生我还选择中国

今天(3日)是端午节,我们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感念中华民族传承千载的家国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择日,神舟十四号即将升空,中国航天人正在为科技求索的新征程全力以赴。从今天起,我们......

一位奇才、一部奇书,臧穆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臧穆在业内被称为“会画画的徐霞客”,他的野外科考日记《山川纪行:第三极发现之旅——臧穆科学考察手记》兼具科学价值、文学价值、美学价值,堪称精彩绝伦。这套手记共1卷3册,84万字,包括臧穆手绘写生图66......

黄大年:如何成为战略科学家

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要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众多人才类别中,近来对战略科学家的讨论越来越多,比如我校已故黄大年老师就被称为战略科学家。什么是战略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应......

植物所等发现生物钟反馈调节远红光受体phyA的分子机制

光信号与生物钟之间存在密切互作关系:一方面,光是重要的生物钟授时因子,光信号通过与生物钟核心振荡器的多层级互作,驯导生物钟,使植物生长和代谢的昼夜节律性与环境光周期同步,从而达到最优化的生长;另一方面......

水稻双重活性转录因子可调控细胞死亡和抗病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首次报道植物bZIP类型转录因子APIP5具有结合DNA和RNA的双重活性,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水稻细胞死亡和防御反应的新机制。研......

科学家Science发文:后悔为科研牺牲健康

编译|孟凌霄科研(Study)、社交(Social)、睡眠(Sleep),三者不可得兼?来自贝尔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郑明徳(音),在Science发文回忆了学生阶段,自己为科研牺牲健康,最后因肠胃病到急......

科学家证明两个“黑洞”星系实为双星系统

近日,科学家证明此前所发现的“独角兽”(Unicorn)和“长颈鹿”(Giraffe)两个存在“黑洞”的星系实际上都是双星系统,这意味着前述两个“黑洞”的真身为恒星。相关发现刊登于《皇家天文学会月报》......

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参加学术会议,值吗?

每一年,全球科学家们在组织和参加会议上的花费竟高达数百亿美元。每个科研人员,一生中都有大量时间花在开会和去开会的路上。这些钱和时间花得值吗?美国西北大学最新的一项研究回答:值。而且,对那些在会议上表现......

中国驻澳使馆为澳地学科学家举行颁授仪式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24日为获得2020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澳大利亚著名地学科学家苏·欧瑞莉举行颁授仪式。当天,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向国际著名地学科学家、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麦考里大学教授苏......

科学家发现可同时提高水稻玉米产量的关键基因

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和华中农业大学团队的联合科研成果,一个在玉米和水稻中都具有的关键基因被发现。试验表明,通过对该基因的编辑改良,有望能将玉米和水稻的产量分别提高10%和8%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