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29日,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化学会主办,青岛科技大学、临沂大学承办。参会人员达1600余人,征集论文1500余篇,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

  大会开设了分子光谱及波谱分析、生物分析化学、国家基金论坛、青年论坛等专场,促进了分析化学领域的交流与沟通。下面是分子光谱及波谱分析专场精彩报告集录。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作了报告。

会议现场爆满


清华大学化学系 童爱军

  清华大学化学系童爱军教授作了“肼二腙类聚集荧光增强型染料及其化学传感”的报告。

  童教授的研究,设计合成了基于分子内氢键辅助、N-N单键或C-N单键旋转的水杨醛腙类聚集荧光增强型染料。可以由原料一步反应合成得到,结构简单,易于进行官能团修饰。

  并且AIE染料作为荧光增强型探针,已用于多种小分子、生物分子的选择性检测。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胡效亚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胡效亚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光电化学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光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廉,设备简单,易于微型化、集成化,灵敏度高等优点。

  胡教授作了四个方面的研究。水解法电化学测定咪酰胺及其代谢物;纳米二氧化钛光降解测定除线磷;染料敏化半导体修饰电极毒死蜱的光电化学传感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光电化学传感器。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 张小玲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张小玲博士就“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成像分析应用”作了报告。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机制,以及DNA Duplex-Triplex transiton和FRET,张博士设计、合成了系列比率荧光探针用来选择性识别生物硫醇、Pd2+或Pd0等。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所设计合成的探针不仅能够利用比率荧光光谱法对目标物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细胞成像实验表明探针可以导入细胞,对活细胞内目标物进行双波长比率荧光成像分析。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康经武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康经武博士介绍了“天然产物活性成份的高通量制备和筛选新技术研究”的报告。

  从成分复杂的天然产物中获得活性化合物是一项富于挑战的工作,天然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繁琐耗时,需要新技术解决分离纯化和高通量筛选不匹配的问题。

  康博士认为新技术需满足这样几项要求:准确;直接从天然产物粗提取物中筛选并鉴定出活性成分;抗干扰能力强;微型化;快速和高通量。并介绍了毛细管电泳酶反应器-酶抑制剂筛选新技术。


中科院化学所 马会民

  中科院化学所马会民博士介绍了“若干蛋白酶的荧光传感分析”的研究。

  荧光传感分析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样品时空分辨能力强等优点,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荧光探针与蛋白酶的选择性反应,可以揭示生物体中的一些分子作用机制。向荧光体中引入相应的底物做识别单元、或以特定肽段做桥联键,将荧光体与淬灭基团相连来构筑蛋白酶光学探针、进而开展传感分析。

  最后马博士总结到,向荧光体中引入相应的底物做识别单元的方法,可用于细胞成像分析,但需要复杂的合成过程;联用富电子微纳材料与含底物肽段荧光体的方法,检测体系构筑简便,但淬灭不彻底,背景高。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袁景利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袁景利教授介绍了“稀土荧光探针与时间分辨荧光生物成像分析技术:进展与展望”报告。

  袁教授认为影响时间分辨荧光生物成像应用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无廉价的商品化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发展具有真彩及定量成像功能的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二是,稀土配合物荧光生物探针合成周期长,过程繁琐。已报道的稀土荧光生物探针种类很少,商品化的试剂几乎没有。因此发展合成简单、具有长发光寿命的新型荧光探针材料代替稀土荧光材料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大帮助。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 曹春阳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曹春阳博士介绍了“基于核磁共振波谱学的生物大分子表达新方法、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报告。

  基于核磁共振波谱学,并结合X-ray、荧光光谱、等温滴定技术(ITC)、圆二色谱技术等,曹博士进行了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相互识别机制研究,以及蛋白质高效制备新方法的研究。

  确定了肿瘤因子RET蛋白富含GC碱基启动子区的G-四联体DNA溶液结构,发现该结构包含一个全新的全是顺式构象的G4聚体平面;开发了基于NMR与CD谱学的多锌指蛋白可溶性表达新方法。


浙江大学 潘远江

  浙江大学潘远江教授报告了“质谱中的立体化学效应的研究”

  潘教授的研究分为基础与应用两大块。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解离质子化、离子中性复合物介导反应、苄基阳离子迁移等方向的研究。在应用领域,包括药物与农药杂质鉴定、天然产物微量及活性成分鉴定、异构体区分等。

相关文章

中科院实现神经元脑网络活体成像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富强、王杰研究团队基于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首次实现特异类型神经元网络的在体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在影像学期刊《神经影像》(Neuroimage)上......

环境噪音会干扰动物利用视觉线索选择配偶

中新网成都8月8日电(记者贺劭清)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简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获悉,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动物行为与仿生项目组研究发现,噪音干扰下蛙类视听多模信号的通讯效率显著下降,噪音可......

2022年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学术年会召开

8月7日,2022年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学术年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30多位院士、10多位特邀专家对东数西算、网络空间、集成电路、人形机器人等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和探讨。开幕......

广东汕头碳排放达峰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与低碳发展研究室承担的广东省汕头市碳排放达峰研究项目近日在汕头市顺利通过汕头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专家收。据悉,该项目组结合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在工业、建筑、交通、农......

三万方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海威2号”开工建造

签约现场。王振鹏 供图“海威2号”养殖平台效果图。王振鹏 供图8月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与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广东湛江签署《三万方......

iPSCs建立多发性内分泌瘤疾病模型获进展

 MEN1病人来源的iPSCs建立MEN1疾病模型及其相关机制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李尹雄课题组等利用患者来源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建立多发性......

研究揭示鱼类进化骨骼发生的细胞与分子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林强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高泽霞等合作,基于单细胞测序与基因编辑技术率先揭示了鱼类肌间刺形成的关键细胞群与核心基因runx2......

2022年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学术年会召开

8月7日,2022年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学术年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30多位院士、10多位特邀专家对东数西算、网络空间、集成电路、人形机器人等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和探讨。开幕......

中科院学术年会暨“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行在西宁开幕

8月2日,为期四天的2022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术年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幕,5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参加会议。这是2022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年会暨“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行首场活动,随后,8月-9月间......

110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高分辨原子力显微镜采购

公告信息:采购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企业信息高分辨原子力显微镜采购项目品目货物/通用设备/仪器仪表/光学仪器/显微镜采购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企业信息行政区域市辖区获取招标文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