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05 16:03 原文链接: 10月26日《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热带初级产碳者逃避高温

  对世界各地的海洋浮游植物所作的一项大规模的调查提示,该微小的生物能够适应其局部的环境。然而,该研究也表明,热带地区的浮游植物的多元性会在本世纪显著减少。这些发现是重要的,因为海洋浮游植物是一个主要的二氧化碳的碳汇且它与地球上近一半的初级生产有关。

  Mridul Thomas及其同事在一个宽范围的纬度间——在北纬76度至南纬75度间——分离了194株浮游植物,旨在直接研究温度对其生长的影响。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在该微生物生长的最佳温度与这些被分离出的微生物所在水域的平均年度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其模式符合演化模型,这提示该微生物会适应它们所在的水域而不是通过海流而分散开来。

  但是,Thomas及其他的研究人员还注意到,来自极地及温带水域的浮游植物的最佳温度要大大高于它们所生活的水域的平均温度。在另一方面,来自热带的浮游植物的最佳温度非常接近或低于它们本部水域的平均温度。这些发现表明,热带浮游生物株对全球暖化的易感性会增加,而研究人员用各种模型提示,如今热带的浮游植物物种中有三分之一将会在2100年的时候移往极地,尽管温度的平均变化只有2摄氏度。

  羽毛最早的作用是为了交尾?

  一组恐龙化石提示,羽毛和翼翅样结构首先是为了求偶而演化出的。

  大多数已知的羽毛得到良好保存的恐龙化石来自中国,但现在由Darla Zelenitsky及其同事所描述的化石则来自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研究人员分析了3具来自鸵鸟样恐龙物种埃德蒙顿似鸟龙的骨架——2具幼年的和1具成年的骨架。

  所有3个样品看来都覆盖有短的、绒毛样的羽毛,但只有该成年的样品显示了长羽的证据——在其前肢上有着硬的中心轴。长羽毛的延迟发育提示这些羽毛只是当这些动物在达到性成熟时才会使用,也许用其来求偶、炫耀或育雏。文章的作者提示,羽毛只是在后来才添加了诸如体温调节或飞行等其他的用途。

  两足的人类祖先会在树上花时间

  对阿法南猿肩骨的一项分析提示,这些早期的人类祖先尽管是两足动物但也是非常活跃的攀爬者。很显然,爬树对于这组古人类——其中包括著名的露西——而言仍然是重要的活动,即使它们是直立行走的。

  David Green 和Zeresenay Alemseged对DIK-1-1——这是一个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少年阿法南猿的部分骨架——的肩胛骨进行了研究并发现,这些骨头与那些现代猿猴有数个共同的特征。

  具体地说,在DIK-1-1和当代猿猴的肩关节臼都是朝向上方的——这是活跃攀爬者的一个标志,但在人类中,这些关节臼则面向两侧。

  研究人员还指出,露西的成年的肩关节臼是朝向上方的,从而提示,与现代猿类似,阿法南猿的肩骨在其整个的作为古人类的年限中一直具备爬树的能力。而另一方面,人类在出生时则有着一种略微朝下的关节臼,并随着个体的成熟而渐渐移动并朝向外方。这些发现表明,为了攀爬及在树丛中保持平衡而高过头顶地使用上肢仍然是阿法南猿生存策略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他们也不相信露西的朝向上方的肩关节臼只不过反映了她的小号身材的观念。

  一则由Susan Larson撰写的《观点栏目》更为详细地解释了这些发现。

  发现快速旋转的中子星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一个新发现的中子星环绕着一颗伴星运行一周只要93分钟,比任何一颗已知的这类的中子星都要快。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阐明这些罕见脉冲星的起源和演化。

  脉冲星是通过从一颗伴星那里吸积物质而旋转的老中子星,它每秒旋转可达数百转。2008年,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的发射帮助科学家们基于发出的伽马射线而发现了大量的脉冲星。

  Holger Pletsch及其同事用伽马射线数据在此发现了一颗叫做PSR J1311-3430的星球的脉冲。

  这颗星球看来是一颗毫秒(快速旋转)脉冲星,它们在伽马射线数据中比那些较慢的脉冲星更难发现且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这些发现为未来寻找和研究毫秒脉冲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开展脉冲星探测实验

近日,正处于系统调试阶段的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DSRT)开展了我国首次基于射电图像序列的脉冲星探测实验,从连续射电图像中成功识别出脉冲星闪烁。DSRT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太阳射电监测“综合孔径相机”,......

开发出非标记液滴单细胞微生物生长表型筛选技术

微生物生长表型筛选是工业育种、酶定向进化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面临的限速步骤。精准的单细胞精度生长表型测量是突破上述瓶颈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开发了低成本、非标记的微型......

科学家揭示奶牛瘤胃微生物降解柑橘提取物规律

北京农学院动物营养与畜产品开发创新团队揭示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对柑橘提取物的短期定植规律,探索了柑橘提取物在瘤胃内的降解机制。近日,相关研究以《柑橘皮在瘤胃发酵过程中定植菌群的动态变化特征》为题,发表在微......

微生物代谢的原位拉曼可视化定量分析成功实现

记者21日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鑫课题组和孙超岷课题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技术,通过三维定量成像实现了长期、近实时、非破坏性的微生物监测,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可视化及定量分......

微生物代谢的原位拉曼可视化定量分析成功实现

记者21日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鑫课题组和孙超岷课题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技术,通过三维定量成像实现了长期、近实时、非破坏性的微生物监测,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可视化及定量分......

基于LAMOST发现一颗目前离地球最近的特殊中子星候选体

近期,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合作,使用LAMOST光谱数据并结合新疆天文台南山光学望远镜测光数据,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0.98倍太阳质量的致密星与晚期主序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该研究结合多波段(射电......

揭示糖浆在微生物修复Cr(VI)污染地下水中的电子传递机制

地下水中的铬(Cr(VI))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巨大危害。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Cr(VI)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糖浆作为制糖业的副产品,因其成本低和生效快,目前成为了主流生物修复碳源之一。但糖浆成分......

剖腹产不会让婴儿错过来自母亲的必要微生物

英国和荷兰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即便是剖腹产婴儿也不会错过必要的微生物,虽然剖腹产婴儿在出生时吸收的母亲肠道微生物确实较少,但母亲能够通过母乳喂养等补偿途径将微生物转移给婴儿。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宿主......

长期施肥驱动黑土微生物介导土壤磷循环方面取得进展

在集约化耕作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施肥是快速补充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种群。在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化、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构建......

新技术让微生物与化肥不再“水火不容”

化肥盐度指数高,对农作物有益的微生物难以在高盐环境中生存,这是常识。如今,一种新技术正破解“化肥与微生物难以兼容”这一难题。2月11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为组长,由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研究员、北京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