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克环流(Walker Circulation)是赤道太平洋地区重要的纬圈环流系统,对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然而,学术界对过去几十年沃克环流增强的原因及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等问题尚不能给出清晰的答案。

  在中科院/国家外专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KZZD-EW-TZ-03)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创新团队海外合作伙伴罗京佳博士通过数值模式和观测记录的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印度洋增温调制了太平洋气候变化。这一发现将印度洋海温变化与太平洋沃克环流变化联系起来,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了沃克环流变化的动力学机制。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相关文章

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洋脊地幔演化研究迎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林间团队联合国际多位科学家,对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洋中脊区域下方的地幔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中国化学会签署2025年环太平洋化学大会PACIFICHEM合作协议

北京时间2023年3月3日,加拿大化学会、美国化学会、日本化学会、中国化学会、韩国化学会、新西兰化学会、澳大利亚皇家化学会在线上联合举办2025年环太平洋化学大会(PACIFICHEM2025)签约仪......

研究团队揭示太平洋北赤道流/潜流年际变异规律

热带西太平洋表层/次表层环流示意图与ADCP 潜标位置。北赤道流/潜流 (NEC/NEUC), 棉兰老流/潜流 (MC/MUC), 黑潮 (......

形势严峻!北太平洋垃圾带渔具污染严重

    海洋清理组织的塑料研究,对001B系统在太平洋垃圾带捕获的物品进行分析,根据语言和国家代码来寻找关于来源的线索。图片来自海洋清理组织 &nbs......

第100次海上测控任务,这艘又启新程

5月26日9时许,远望3号船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奔赴太平洋执行海上测控任务。这是远望3号船今年首次出航。据介绍,针对航行时间长、任务密度高、节奏转换快、测量海域气象多变等情况,他们扎实有效地开......

洋际相互作用对太平洋海洋灾害影响机理项目启动

3月14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召开了由该所研究员王春在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洋际相互作用对太平洋海洋灾害的影响及其机理”项目启动会。与会专家对该项目的意义、目标、总体技术路线和实施......

太平洋风暴活动路径查清,这些地方可能遭殃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学科组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联合广东海洋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等研究机构,研究揭示近千年来西北太平洋地区风......

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拉尼娜状态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最新海温监测显示,最近3个月(8-10月)关键区滑动平均指数为-0.52℃,标志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拉尼娜状态将在未来三个月持续,并可能在冬季(2021年1......

揭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主导1980年以来沃克环流的增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11月11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工作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位相的转变是1980年以来太平洋沃克环流增强的主要原因,其贡献要大于人为辐射强迫......

有关太平洋海温年代际振荡主导近期沃克环流增强的研究

IPO位相转变影响太平洋沃克环流强度变化的机制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工作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位相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