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5 14:31 原文链接: Nature旗下期刊连续撤回中国学者7篇文章

  细胞外囊泡 (EV) 因其作为可能的癌症调节剂的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iR-221-3p 是一种 microRNA (miR),在耐药 A549-GR 肺癌细胞分泌的 EV 中上调。然而,含有 miR-221-3p 的 EVs 调节肺癌进展的潜在机制仍然难以捉摸。

  2020年11月20日,吉林大学王静团队在Cancer Gene Therapy (IF=5.99)在线发表题为“Extracellular vesicle-associated microRNA-221-3p secreted by drug-resistant lung cancer cells targets HMBOX1 to promote the progression of lung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耐药肺癌细胞分泌的含有 miR-221-3p 的 EVs 可能通过抑制 HMBOX1 激活 Akt/mTOR 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的进展。miR-221-3p 的调控代表了治疗肺癌的新治疗靶点。但是,在2021年7月20日,该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文章统计方法存在错误,导致结果和结论是不可靠。

  2015年7月10日,郑州大学王利民团队在CANCER GENE THERAPY (IF=5.99)在线发表题为“MicroRNA-23a enhances migration and invasion through PTEN in osteosarc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 miR-23a 通过下调 PTEN 增强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2021年7月1日,该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该文章的图片与其他多篇文章存在存在使用的情况,另外医学伦理批准机构存在伪造的情况。

  另外,2021年7月1日,CANCER GENE THERAPY主编撤回了吉林大学Shen Shihou团队在2018年12月5日发表的题为“Upregulating microRNA-498 inhibits gastric cancer proliferation invasion and chemoresistance through inverse interaction of Bmi1”的研究论文,主要原因是文章存在众多数据重复。

  2021年6月10日,CANCER GENE THERAPY 主编应通讯作者(四川大学Song Tieniu)的要求,撤回了2020年10月21日发表题为“Downregulation of microRNA-324-3p inhibits lung cancer by blocking the NCAM1-MAPK axis through ALX4”的研究论文,主要原因是结果无法重复。

  2021年4月5日,CANCER GENE THERAPY 主编撤回了商丘市人民第一医院黄继胜团队在2015年10月23日发表的题为“Tumor suppressor microRNA-31 inhibits gastric carcinogenesis by targeting Smad4 and SGPP2”的研究论文,主要原因是该文章的图片与其他多篇文章存在存在使用的情况。

  2021年3月15日,CANCER GENE THERAPY 主编撤回了扬州大学Zhu Chengdong团队在发表的题为“MiR-151-3p transferred by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promotes osteosarcoma progression through the CHL1/integrin 1β/TGF-β axis”的研究论文,主要原因是该研究的方法和试剂描述中存在多个错误,最明显的是表 1 中的引物序列。作者没有提供用于设计的方法和参考序列 应要求提供引物。此外,整个文本中的语言错误可能会误导读者。因此,主编不再相信所提交作品的可靠性。没有作者回复编辑就此次撤稿发来的任何信件。

  2020年5月27日,CANCER GENE THERAPY 主编撤回了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在2015年2月27日发表的题为“MALAT2-activated long noncoding RNA indicates a biomarker of poor prognosis in gastric cancer”的研究论文,主要原因是该文章涉嫌伪造数据。

  主编已撤回这篇文章,因为它与之前不同作者发表的许多文章 [1, 2] 和同时在考虑中的不同作者的文章 [3, 4] 存在显着重叠。一些数据也令人担忧,特别是:

  图 1B:这两只小鼠似乎与 [1] 的图 1B 中的两只小鼠相同;

  图 1D:这两个面板看起来与 [1] 的图 5A 和 5B 相同;

  图 1E:这两个面板看起来与 [1] 的图 5C 和 5E 相同;

  图 2C 似乎与 [1] 的图 2C 和 2B 相同;

  图 2D:多个波段似乎与 [1] 的图 2D 中的波段相同;

  图 2F:蛋白质印迹似乎与 [1] 的图 2B 相同;

  图 2G:多个波段似乎与 [1] 的图 2C 中的波段相同;

  图 3a 似乎与 [2] 的图 5 相同;

  图 3b 似乎与 [2] 的图 4A 相同;

  图 3d 似乎与图 4C 或 [2] 相同;

  图 4 似乎与 [2] 的图 3 相同。

  图5B:肿瘤似乎与[1]的图7B中出现的肿瘤相同;

  图 5C 似乎与 [1] 的图 5D 中上排和下排的图相同;

  此外,文章指出,这项研究得到了新乡医学院动物护理委员会的批准,但作者均不隶属于该机构。因此,主编不再相信文章的可靠性。

  作者尚未回复有关此次撤回的信件。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cgt20152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7-021-00363-z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7-018-0065-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7-020-00231-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cgt20154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7-021-00364-y


相关文章

Nature:人造子宫试验快要开始,人造子宫要来了?

2023年9月21日,《Nature》报道:人造子宫的人体试验可能很快就会开始。美国监管机构将考虑对人造子宫的系统进行临床试验,这可以减少极早产婴儿的死亡和残疾。Nature621,458-460(2......

“双非”高校姜昱丞一作发首篇Nature!凝聚态物理新突破

前不久,37岁的姜昱丞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Nature论文,这也是他所在的苏州科技大学首次在Nature亮相。这篇论文澄清了凝聚态物理领域一个20余年来的误区,并构建了全新理论模型和判定标准。“其实......

跟踪Nature室温超导论文:8位作者指控导师要求编辑撤稿

  在多项重复性研究不支持其结论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迪亚斯团队3月的《Nature》论文再遇危机:该论文11位作者中的8位给《Nature》高级编辑托比亚斯·罗德尔写信称,迪亚斯歪......

事关二氧化碳排放量!清华大学最新Nature

2019年,高能耗的钢铁工业贡献了全球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25%,其对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尽管在国家和全球两级讨论了脱碳潜力,但特定于工厂的缓解潜力和技术驱动的途径仍不清楚,这累积起来决定了全球钢......

头发变白的原因找到了!Nature挑战干细胞经典教条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头发会不可避免地变白,也有不少人因为压力或者遗传因素少年白头、早生华发。目前,科学家了解到与头发黑色素产生相关的黑素细胞干细胞(McSCs)比其他成体干细胞群更早失效,这会导致头......

最新!这篇Nature正刊文章被撤回

大约一半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留在大气中,一半被陆地和海洋吸收。例如,如果由于海洋变暖或永久冻土融化,陆地和海洋吸收碳的效率降低,那么更大比例的人为排放将留在大气中,从而加速气候变化。碳汇效率的变化可以通......

颠覆认知!Nature子刊:中国科大团队对药物递送屏障的重大发现

从脉管系统到肿瘤的有效纳米治疗运输对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症治疗至关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育才、江维及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TaiLeong共同通讯在NatureNanotech......

一个不存在的人发了15篇论文,没有一篇被撤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08.shtm编译 | 杜珊妮发表在多种期刊上的15篇研究论文,作者名单中都有......

NatureMethods:北大汤富酬团队揭示单个细胞内高阶染色质结构

调控基因组元件的高阶三维(3D)组织为基因调控提供了拓扑基础,但尚不清楚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的多个调控元件如何在单个细胞内相互作用。2023年8月28日,北京大学汤富酬团队在NatureMethods(I......

一度被拒稿的论文登上Nature,“光补实验就补了两年”

2015年,22岁的傅凌岚刚刚来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跟随李宏斌教授读博,此时高分子材料背景的她,对生物学的认识还停留在高中水平。而今天,她已经就职于一家国际著名抗癌药物研发公司,为人们的生命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