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04 00:00 原文链接: 北京大学、中国疾控中心《柳叶刀》联合发表新文章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佛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布了一项全国性观察组群研究的结果,报告了2003-2011年中国不一致夫妇(serodiscordant couples)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预防HIV传播的情况。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与免疫研究室主任邵一鸣教授。其开创了我国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迄今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主持研究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奖和部委科技奖。2010年当选为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基于HPTN 052随机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HO)向所有一方感染HIV,另一方未受HIV感染的不一致夫妇推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旨在减少疾病传播风险。然而一直以来未有研究团队就这一公共卫生策略在大范围内以及发展中国家中的可行性以及可持续情况展开评估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的观察组群研究。研究对象为2003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HIV流行病学和治疗数据库中接受治疗和初治的HIV感染个体,以及并未感染HIV的异性配偶,。研究人员根据感染个体的治疗现状进行分级,分析了HIV阴性伴侣的年HIV感染率。 Cox比例风险分析调查了与HIV传播相关的因素。

  研究人员针对38 862对不一致夫妻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治组群中14 805对夫妇HIV年感染率为2.6%,治疗组24 057夫妇HIV感染率为1.3%。计算结果显示在治疗组群中这一措施对未受感染的配偶的保护比例是26%。研究人员在几乎所有统计群体中均观察到HIV 传播减少,这一保护效应在第一年尤为显著。不过相对于通过输血或异性间性交传播的HIV感染者,这一预防措施对通过注射药物感染的HIV阳性配偶并不是很有效。

  调查结果表明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国不一致夫妇中的HIV阳性个体,可降低HIV传播,表明这种治疗即预防(treatment-as- prevention)策略是一种适宜在发展中国家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共卫生预防策略。不过研究人员表示对于这一保护策略的持久性和推广性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调查。

  这项研究获得了中国政府“十二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的资金资助。

  邵一鸣简介:

  教授,1957年3月出生于青岛。1983年青岛医学院毕业,1988年在中国预防医科院获博士学位。

  1980年在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预防医科院病毒所党委委员。曾留学法德两国,89年任WHO总部全球艾滋病规划顾问。90年回国参加到艾滋病防治和科研工作至今。曾任卫生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国家参比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与免疫研究室主任, 南开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内外学术职位包括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WHO艾滋病策略和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微生物联盟病毒学会顾问,盖茨基金会全球重大卫生挑战科学委员会委员。2010年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Microbiology,AAM)新科院士(Fellow)。

相关文章

科研人员提出艾滋病治疗新思路

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18日电(记者王卓伦尚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日前发布消息说,该校学者领衔的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艾滋病治疗新思路。若发展成熟,未来有望通过一次性药物注射治疗艾滋病。据团队介......

《自然》:一次性注射治疗艾滋病成为可能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开展的一项新研究为艾滋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独特方法,有望开发成相关疫苗或促成一次性治疗艾滋病。这项技术利用了B型白细胞,这些白细胞能在患者体内进行基因改造,并分泌针对艾滋病病毒(HI......

复合材料保驾“智能皮肤”,可探测微生物

科技日报北京6月12日电(记者刘霞)历经6年努力,意大利和奥地利研究人员开创性地研发出一种三合一混合材料,被称为新一代“智能皮肤”。其灵敏度是真实皮肤的1000倍,能探测触觉、温度、水分甚至微生物,有......

猴痘患者精液样本首现阳性,部分患者艾滋共感染

迷雾重重的本轮猴痘病毒传播路径,终于开始现出了其中较为清晰的一支。欧洲权威医学杂志《欧洲监测》(EuroSurveillance)的最新一期发表了关于猴痘的研究特辑。一共四篇文章分别报告了5月在意大利......

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循环过程研究获进展

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表示微生物同化、吸收以及转移碳的能力,是反映土壤微生物介导和调控短期碳循环的关键参数。较高的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反映了微生物将枯落物或根沉积物转化为微生物生物量的高效率,这可能有利......

这家疾控中心超700万元招标液质质、气质联用仪等

近日,一项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其采购金额超700万元,采购内容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氮吹浓缩仪、氮气发生器、瓶口分液器。......

方家松团队:盛宴和饥荒“会过日子”的细菌讲策略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方家松团队基于来自世界最深海沟(挑战者深渊)沉积生物圈的新型绿弯菌基因组分析,在细菌适应深海环境的代谢策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微生物学顶级期刊Microbiome发......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等研究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分解者,是植被变化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参与者,在土壤质量改善、植物生产力调节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其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等分布模式及构建过程(确定或......

研究发现蜜蜂及蜂蜜中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极其相互作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保护团队在患病蜜蜂中鉴定到多种病原真菌及真菌内病毒,同时在蜜蜂及蜂蜜中鉴定到多种细菌,研究发现了真菌-病毒、真菌-细菌及细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蜜蜂病原真菌及......

测序技术助力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对细菌性传染病的监测

近期,国家疾控传染病防控领域的专家在ChinaCDCWeekly杂志发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ChinaPin)专题系列文章,通过六篇分析文章和应用报告,系统介绍了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的功能和使命。其中高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