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13 00:00 原文链接: 中国花生基因组计划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日,由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Macrogen千年基因联合启动的中国花生基因组计划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成果报告会于Macrogen千年基因圆满举办。本次会议总结了中国花生基因组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国际上花生基因组研究的进展,并讨论了花生基因组计划后期的研究方向,以便将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花生遗传育种。参加本次会议的主要包括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科研总监李洪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梁炫强研究员、陈小平博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所长禹山林研究员,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基因组中心负责人Rajeev Kumar Varshney,Macrogen中国项目总监于越,Macrogen集团CIO Hwanseok Rhee、de novo信息分析负责人ChangHoon Kim、NGS部门项目总监Jong-So Kim。

  花生栽培种(AABB)是异源四倍体,由A基因组和B基因组组成,采用目前的测序技术直接对四倍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较困难,容易造成序列拼接错误。且花生A基因组与B基因组的相似度达98%,两者所含的优质基因大致相同,因此中国花生基因组计划主要对二倍体野生型A基因组进行测序。所有测序工作均在Macrogen国际最高质量标准的大型基因组学实验室完成,该实验室已通过ISO9001 & ISO13485 & CLIA 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并拥有454&454+、HiSeq 2000、MiSeq、Ion Torrent、ABI 3730等多种测序平台,其丰富的国际项目执行经验使各个测序平台的优势均能在Macrogen得到最佳体现。其中,454平台的读长为 360-560bp,每个run的数据产量约0.5G。454+平台的读长为700-1000bp,每个run的数据产量为0.9G。HiSeq 2000平台的读长为100bp,每个run的数据产量为600G。

  在全基因组de novo测序时,454&454+平台较长的读长能够显著改善基因组的拼接效果,与此同时,HiSeq 2000平台较高的数据产出量能够对454&454+的测序数据进行补充,以便更大程度提高基因组覆盖度、contig N50和scaffold N50长度,并对454&454+数据的组装结果补gap,从而最终获得较完整的基因组图谱。近期在Nature发表的已完成测序的物种,如大麦、香蕉、番茄、鳕鱼、倭黑猩猩等均以454为主要测序平台,并结合HiSeq 2000平台,大麻、西班牙耐药菌的基因组测序均以454+作为主要平台。

  中国花生基因组计划以454&454+平台为主,结合HiSeq 2000平台进行测序,目前已完成了大部分HiSeq 2000测序和部分454&454+测序,组装和测序正同步进行中。根据目前测序结果的分析得知,花生A基因组大小为1.38G,与之前预期的 1.4G接近。一般情况下,重复度超过50%即为基因组比较复杂的物种,而花生A基因组的重复序列比例高达70%,这对组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针对此问题,Macrogen技术团队结合之前在玉米、白菜、马铃薯、油棕榈、可可等多个物种的研究经验,针对不同数据采取不同组装方法并进行多次摸索和尝试。本次成果报告会中,Macrogen de novo信息分析负责人ChangHoon对目前的组装结果做了报告,结果表明454+长达1000bp的读长能够更好地跨越花生A基因组的高度重复区域,从而显著改善基因组拼接效果。与会人员均对高复杂度花生A基因组的组装结果充满信心,中国花生基因组计划预计于2013年1月完成全部测序工作,并于同年上半年完成文章初稿的撰写。

  另外,针对目前国际上花生基因组的研究进展,与会人员讨论了中国花生基因组计划今后的研究方向。在完成花生 A基因组的测序后,我们将针对中国现有的品种开展大规模的重测序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性状调查的结果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将测序的结果应用于育种的实际工作中。



相关文章

研制高系统性能和高集成度的微型超级电容器模块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单细胞分析研究组研究员陆瑶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院士等合作,开发......

科研人员研制出单组分暖白光LED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与山东大学研究员刘锋等合作,开发出了具有高效白光发射的新型双钙钛矿材料,并制备了基于该材料的单组分暖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

全新乙醇酸甲酯制备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缩醛羰基化制甲氧基乙酸甲酯及水解制乙醇酸甲酯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

“石脑油催化转化制芳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团队与国家能源集团共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脑油催化转化制芳烃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石化......

别让世界杯变成“视界悲”护眼秘籍请查收

世界杯激战正酣,淘汰赛球迷热情高涨,日夜守候在电视机前熬夜看比赛的你眼睛还好吗?看世界杯固然激动人心,但也别让眼睛受伤害,唯有保护好视力,才能把球赛看得更清楚。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好世界杯和......

吴清平院士团队发明新型探针用于免疫层析试纸条

 三维多枝状金纳米颗粒用于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原理图。研究团队 供图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研究中心吴清平院士团队研究发明了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新型金纳米颗......

新研究揭示茶枝柑皮香气的动态变化及形成规律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徐玉娟团队成功构建不同阶段采摘的茶枝柑皮样品的风味指纹图谱,揭示了茶枝柑皮香气的动态变化及形成规律。相关研究发表于LWT-FoodScienceand......

深入认识大脑微环境新支持,12种分泌因子的同时检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陆瑶团队利用单细胞多种类分泌因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的解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随着全球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神经......

揭示单原子驱动载体表面动态碳化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副研究员杨冰团队,与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朱倍恩合作,在单原子催化剂动态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单原子不仅提供活性位点,同时还可以在长时反应过程中......

“怀柔一号”卫星发现伴随快速射电暴的X射线暴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10月15日晚发布消息说,该所科学家当天通过“怀柔一号”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中文昵称“极目”,英文缩写G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