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6 16:41 原文链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气管插管致气管反复狭窄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气管插管致气管反复狭窄治疗成功病例报告


患者,男,50岁,2013-09-04因“活动后胸闷气促3年,加重半年余”入院,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多支狭窄。遂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后第3天符合脱去呼吸机及气管拔管条件,予以撤机并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6.8°C,脉搏8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4/66mmHg(1mmHg=0.133kPa),经皮血氧饱和度99%,症状好转后出院。

 

2013-12-20因“间断呼吸困难、咳痰费力2个月,加重10d”再次入院,入院后查体:脉搏146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72/82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37%,呼吸窘迫,全身皮肤无黄染,四肢皮肤可见花纹,口唇明显发绀。胸廓对称,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及呼吸动度对称,吸气时可见明显三凹征,肺肝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可闻及明显喉鸣音,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未闻及明显胸膜摩擦音。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症状好转后查胸部CT示颈部气管狭窄,双肺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入院诊断为:气管狭窄、呼吸衰竭、失代偿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肺部感染、缺血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瓜级。

 

急请麻醉科、介入科、耳鼻喉科、胸外科联合会诊,经讨论后考虑目前该患者主气道存在严重狭窄,故不适合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应优先在介入下行气管狭窄球嚢扩张术,扩张成功后行经口气管插管,再行气管切开术,建立通畅气道后拟定进一步治疗计划。遂在急诊全身麻醉下行气管狭窄球嚢扩张术、气管切开术,术后测经皮血氧饱和度99%,血气分析示:pH=7.59,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3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129mmHg,HC03_31.7mmol/L,碱剩余(BE)10mmol/L。CT示:气管插管,导管及主支气管开口通畅,插管处以上气管闭塞,其内可见液体密度影(见图1)。

 

图1  CT示气管切开术后

 

电子喉镜示:距声门下约4.0 cm气管腔内有瘢痕样物,最狭窄处0.6 cmx0.8 cm。经抗感染、化痰、平喘、对症及支持治疗后第4天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后于2014-04-13再次因气促入院,入院查三维CT示:胸骨形态不规则,可见线条状低密度影及点条状金属密度影;气管插管,导管及主支气管开口通畅,插管处周围软组织影增厚(见图2)。电子喉镜示:双声带光滑,声门下距声带约4.5 cm环形狭窄,黏膜光滑。与4个月前电子喉镜结果比较,狭窄处明显缩小,考虑为瘢痕挛缩所致,可行气管球嚢扩张术,将狭窄部位扩大,并与患者家属沟通,无法保证狭窄部位是否会再次狭窄。

 

图2  三维CT示球囊扩张术前

 

患者及家属表示知情理解,并同意行气管球嚢扩张术。给予静脉复合麻醉后,X线介入以及气管插管引导下将球嚢扩张管放置在气管狭窄段,选用12型号的球嚢扩张管,压力加压泵给2~3个压力,第1次持续1min,第2次持续2min,第3次持续3min,X线下可见气管狭窄处明显扩张后将球嚢扩张管撤出。气管球嚢扩张术后患者气促症状明显缓解,复查电子喉镜示声门下4.5 cm可见环形肿胀,考虑为术后肿胀所致,需待肿胀消退后再次复查电子喉镜,查看该处狭窄是否改善。但患者因症状明显缓解要求出院,于2014-04-21出院。

 

此后患者因气管反复狭窄、呼吸困难症状反复发作分别于2014-07-01、2014-09-12再次入院行气管球嚢扩张术,患者行气管球嚢扩张术后短期效果显著,但远期效果较差,第3次气管球嚢扩张术后6个月再次因夜间呼吸困难于2015-03-22入院,CT示:颈段气管、气管插管入口水平处气管狭窄,前后径约3.8mm,左右径约3.6mm,余段未见明显狭窄(见图3~4)。

 

图3  三维CT示T型管置入术前;图4  CT示T型管置入术前

 

电子喉镜示声门下环形狭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同意行全身麻醉下T型管置入术,于2015-03-24行全身麻醉下气管狭窄瘢痕松解术、双蒂肌瓣气管成型术、T型管置入术,术中见气管自环状软骨以下第一、二、三软骨瘢痕形成,以右侧严重,用尖刀切开气管前壁,见气管前壁增厚、瘢痕增生,进入气管腔后见最狭窄部位位于第一气管环与第二气管环之间,直径约0.5 cm,将气管腔内黏膜下瘢痕尽量松解,去除气管切开处部分肉芽组织,置入T型管。术后患者呼吸通畅,感觉良好,随访至今未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