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2 15:25 原文链接: 发现植物乳杆菌比短乳杆菌有更高的抗菌活性

  发酵蔬菜蕴含丰富的乳酸菌资源。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薛文娇课题组从16份自然发酵蔬菜样品中分离得到74株产酸、杆状革兰氏阳性菌,其中26株在低pH和高胆盐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存活率。他们经对其进行16S rRNA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15株为植物乳杆菌,9株为短乳杆菌,其余2株为绿色魏斯氏菌;又通过研究详细评估15株植物乳杆菌和9株短乳杆菌在模拟胃肠溶液中的存活率、细胞表面疏水性、自聚集性、与病原菌的共聚集性、与Caco-2细胞的粘附性、抗菌活性、抗生素敏感性、自由基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以及胆固醇同化等益生特性,首次发现植物乳杆菌通常比短乳杆菌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和抗生素敏感性。

  其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新出版的《微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

  该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认为,该项研究首次从多角度系统评估了陕西手工发酵蔬菜中乳酸菌菌株的体外益生潜能,发现多个菌株表现出优良的胃肠环境适应性、定殖能力和特定的健康益处,具有用于功能性食品生产的巨大潜力,特别是为新型益生菌食品生产和传统发酵食品质量提升方面提供了更多不同功能特性的新型益生菌。

相关文章

萤火牵牛花来了,发光植物首次进入美国市场

现在,美国的消费者可以预订一种持续发光的基因工程植物了。美国48个州的居民只需花29美元就可以得到一株能持续发出淡淡绿色光芒的矮牵牛。美国生物技术公司LightBio将于4月份开始运送一批5万株“萤火......

全球首次|新研究揭示外来植物的多维入侵机制

2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和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员郭文永团队,首次在全球尺度上阐明了多因子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及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复合驱动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

植物性系统演变过程中的自交综合征发育研究获进展

被子植物交配系统频繁地由异交向自交转变,约有10%~15%的物种呈现高度自交的特征。自交的谱系/物种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尤其是当自交过程中繁殖保障优势(reproductiveassu......

科学家开发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

近日,《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了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夏瑞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开发出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sRNAminer,可便于研究人员进行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视化。sRNAmi......

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视化

日,《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了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夏瑞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开发出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sRNAminer,可便于研究人员进行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视化。据介绍,植物小......

植物所在植物转座子进化方面取得进展

转座子(Transposableelements,TEs)是较多生物基因组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玉米中可达到80%以上)。与单碱基变异相比,转座子序列长、突变速率快,可更快速地产生大效应的突变。转座子能......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如何检测?在线质谱仪轻松解决

1引言绿色植物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从环境中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形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放出O2,另一方面,也向环境中释放微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

碰一碰,不说话的植物反应很激烈

植物如何对非常微弱的机械性刺激——触碰做出响应是非常有趣的科学问题。以往,我们知道触碰含羞草、捕蝇草等植物,它们会迅速做出运动响应,而大多数植物对触碰的响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到。近日,著名国际期......

科研人员揭示高温下植物种子前身胚珠命运的保护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秦跟基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TCP4transcriptionfactorinhibitshi......

植物叶绿体蛋白,治疗亨廷顿症等蛋白质病的新希望

德国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Aging期刊发表了题为:InplantaexpressionofhumanpolyQ-expandedhuntingtinfragmentrevealsme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