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教授团队和香港大学刘宇隆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DD全基因组关联Meta分析搜寻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这是亚洲地区第一项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meta分析的研究成果,为红斑狼疮的预警、临床诊断、发病机制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女性,特别是育龄期妇女,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和脏器,最终诱发肾衰竭、狼疮性脑病和严重继发感染,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与遗传、免疫异常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据估计,目前我国红斑狼疮患者 约100多万。

  合作双方曾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汉族人群中分别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基于前期研究基础,为进一步发现疾病的易感基因,深入揭示疾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此次双方合作研究利用两个团队各自拥有的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泰国曼谷4个亚洲汉族人群中进行大样本验证,发现了5个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易感基因CDKN1B、TET3、CD80、DRAM1和ARID5B,揭示了细胞周期调节、吞噬及DNA甲基化等机制在红斑狼疮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不仅发现了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遗传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种间具有遗传异质性,而且揭示了疾病新的发病通路,为揭示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据悉,2007年以来,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遗传学研究团队利用建立的国际先进水平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平台和独特的疾病基因组学研究技术和方法,先后在《自然 •遗传》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陆续发表了银屑病、红斑狼疮、白癜风、异位性皮炎和麻风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系列研究成果以及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汗孔角化症致病基因,并先后获得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科技十大进展。

相关文章

研究新发现|TaSPL17基因竟能控制小麦籽粒数目和大小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穗部性状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增加籽粒同化物的分配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籽粒和其他穗部结构(穗糠)之间遗传关系是决定籽粒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然而,同化物在小麦籽粒和......

全基因组分析方法创新,人类百万年前的群体秘密被发现!

9月1日,《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组合作撰写的题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

全基因组分析方法创新,人类百万年前的群体秘密被发现!

9月1日,《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组合作撰写的题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

多个新乳腺癌易感基因确定

英国剑桥大学和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科学家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国际合作,确定了至少4个与乳腺癌相关的新基因,这些基因最终可能被纳入检测,以确定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并为开发新疗法提供参考。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

研究新进展解开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历时13年系统鉴定了引起籼稻和粳稻杂种花粉不育的遗传调控位点,并对其中的一个主效位点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分子机制的深入解析,解开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同时揭示了目标......

研究确定IgA肾病30个独立显著的风险位点

IgA肾病(IgAN)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IgA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异常沉积而得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IgAN的致病信号通路和潜在药物靶点。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

我国3项研究成果同日登上《自然》杂志

北京时间6月14日,武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液态金属用于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合成》,武汉大学教授何光存为通讯作者的《三蛋白互作自我调节寄主植物抗虫性》,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国田团队博士研究生沙干、孙鹏为......

节瓜全雌性状遗传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瓜类研究团队在节瓜全雌性状遗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inPlantScience。王敏和杨松光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江彪和彭庆务为......

全球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治疗LPI患儿康复

2017年,6岁的童童(化名)开始出现烦躁、间断谵妄、无热惊厥。查体结果显示,其免疫指标显著异常,肾穿检查为狼疮肾炎,同时伴有呼吸、血液、泌尿系统受累的症状。综合上述表现,童童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产前遗传学检测技术进展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出生缺陷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不但严重危害儿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