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08 15:06 原文链接: 上海光机所脉冲光抽运铷原子钟研究取得突破

  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王育竹院士领导的新型星载原子钟课题组在脉冲光抽运铷原子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课题组在2012年12月15日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光学快报》上发表的论文[Opt. Lett. 37, 5036 (2012)]中,首次报道了利用基于磁光旋转效应的正交偏振探测技术探测气泡式铷原子钟的钟跃迁信号,获得了对比度高达90%的超高对比度钟跃迁信号,抑制了散弹噪声,极大地提高了钟跃迁信号的信噪比和原子钟频率稳定度。

  国际上气泡式铷原子钟的跃迁信号都是利用吸收法探测,由于散弹噪声的限制,获得的钟跃迁信号对比度最高不超过30% [Phys. Rev. A 81,013833 (2010), Metrologia 49,425 (2012)]。正交偏振探测技术可以将探测光的背影光强滤除,因此抑制散弹噪声和激光引入的噪声,从而大幅提高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在相同条件下,利用正交偏振探测技术获得的以阿伦方差表征的铷原子钟频率稳定度比传统的吸收探测技术提高一个数量级。

  众所周知,原子钟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如美国的GPS和中国的北斗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当今各国广泛采用光谱灯抽运的铷气泡型原子钟作卫星导航系统的星载钟。但是,由于传统铷气泡型原子钟利用了连续光抽运技术,因此存在光频移,由于散弹噪声的影响,原子钟的中长期频率稳定性不好。采用正交偏振探测技术的脉冲光抽运铷原子钟可以消除光频移,使其频率稳定度指标比被动氢原子钟略高,并且具有体积小和重量轻的优点,是下一代导航系统的理想星载钟。

  《光学快报》审稿人对该工作做出了高度评价:“这是一篇有趣的工作,作者利用磁光旋转方法代替吸收法,极大的压制了背景光强噪声,提高了钟跃迁谱线信噪比。该方法应该得到原子钟研究领域的关注。”

  文章发表一周后,意大利国家计量研究院时间频率部Micalizio博士(脉冲光抽运铷原子钟研究世界最好记录保持者)发来贺电称:“祝贺你们在你们的设备上取得的杰出成果……”。

  该项研究得到973项目、中科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以及863项目的支持。

图1、正交偏振探测技术获得的Ramsey条纹(a)对比度90%,信噪比840,吸收探测技术获得的Ramsey条纹;(b)对比度20%,信噪比130。

图2、正交偏振探测技术(三角形)和吸收探测技术(圆点)的原子钟阿伦方差对比

相关文章

诺奖带人类进入阿秒时代拍摄电子和生命流动的瞬间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俄亥俄州立大学的PierreAgostini,匈牙利-奥地利物理学家 FerencKrausz 和法国/瑞典物理学家 AnneL’Huilli......

多学者热评Nobel物理学奖为啥是3人而不是4人?

FerencKrausz、AnneL’Huillier和PierreAgostini(从左至右)。图片来源:ALEXANDRABEIER;BERTILERICSON;MICHELEULER10月3日,......

刘明院士团队:自旋神经形态器件研究新进展

生物启发脉冲神经网络架构有望通过模拟人脑的高算力、高并行度、低功耗等特性,解决冯·诺依曼架构存储墙和能效瓶颈等问题。然而,面向构建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形态硬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传统CMOS的神经......

脉冲信号发生器ABC|概念类别主要参数

脉冲信号发生器是信号发生器的一种。信号发生器按信号源有很多种分类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可分为混和信号源和逻辑信号源两种。其中混和信号源主要输出模拟波形;逻辑信号源输出数字码形。混和信号源又可分为函数信号发......

首次基于传播效应提出紫外脉冲自注入机制

记者10月23日从国防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系教授赵增秀研究组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hambhuGhimire合作,在拓展固体高次谐波截止能量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基于传播效应提出紫外脉冲自注入机制......

“眨眼睛”的星星:探秘脉冲星

20世纪60年代,当第一颗脉冲星CP1919被发现的时候,很多人怀疑那是外星人发来的信号——因为它太过规律,每隔1.337秒都能收到它发出的信号。如今,我们已经知道,脉冲星是自转并具有准直的辐射束的中......

“中国天眼”探测到“黑寡妇”脉冲星

近日,我国研究人员利用“中国天眼”,首次探测到了致密双星系统中等离子体的极端湍流现象,为“黑寡妇”脉冲星的掩食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天文学专业学术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毫秒脉冲星是......

复旦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电刺激伪迹实时处理新方法

闭环电刺激在运动障碍疾病调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对于持续电刺激治疗,闭环电刺激可以更小的刺激剂量取得更好的症状改善和更轻的副作用,但闭环电刺激的临床转化还需攻克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在电刺激位点的同步......

500米“大锅”竟能发现500余颗脉冲星?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对外宣布发现脉冲星以来,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00余颗新脉冲星。依托“中国天眼”在射电低频波段领先全球的观测能力,我国天文学家在脉......

研究人员找到一种产生可见光的新路径

近日,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INRS)教授LucaRazzari团队使用一种大多数实验室都在使用的工业级激光系统,通过在充满氩气的空心纤维中传播红外激光脉冲,非线性效应产生了高强度的短可见光脉冲。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