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15 10:54 原文链接: PM2.5超标最好呆室内不得不外出时多走小路

PM2.5超标最好呆室内不得不外出时多走小路

  北京的PM2.5“爆表”了!最近几天,一场浓重的烟雾笼罩着北京,网友贴出来的照片显示,在北京市中心,烟雾浓到能见度只有数百米,高楼大厦消失在一片灰蒙之中。即使在屋里,空气看上去也朦朦胧胧的。污染由最严重的北京、天津等地区扩散至沿海地区。为避免成为“人肉吸尘器”,大家纷纷全副武装,蒙面出行,各类口罩一度脱销。

  很多市民对PM2.5还有些陌生,但它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专家提醒,PM2.5不应超过每立方米25微克,超过100微克的空气是不健康的。达到300微克,所有的儿童和老人均应呆在室内。

  珠三角PM2.5超标严重

  除了北京,珠三角近日也出现了PM2.5大范围超标的情况,部分站点出现中度污染。据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至1月12日18时,珠三角6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有49个出现PM2.5超标,占全部站点的79%。

  其中,位于珠海和中山的3个站点录得PM2.5中度污染。广州市环保局公布的29个站点中,也有23个站点出现超标状况。据预计,珠三角主要城市广州、深圳等地近期仍会出现轻微灰霾。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可引发呼吸、心血管等疾病

  据专家介绍,人就像一部精密的仪器,每一个结构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我们的呼吸系统,天然地有着阻挡污染物的能力,那些较大的污染物,在经过鼻腔、咽喉时就已经被阻挡,即便是能够进入气管、支气管的脏东西,也可以随着气管内纤毛的运动,被运送出呼吸道。不过,人体也处处存在漏洞,对于微小的颗粒物,呼吸系统的屏障就无能为力。

  研究显示,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75%在肺泡内沉积。眼睛里进了沙子,会发炎。呼吸系统的深处,也是一个敏感的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PM2.5颗粒物还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2004年至2006年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我们利用时间系列分析研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M2.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潘小川说。

  影响人类生殖能力

  说起PM2.5对身体的危害,大家会想到肺部受损,带来呼吸系统疾病,但实际并不止于此。国内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洪昭光教授就指出,国外很多研究都已经证明,PM2.5这样的细小颗粒会直接深入人的肺泡影响肺功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广东省疾控中心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副院长马文军向记者介绍他参与的一项调查显示,PM2.5两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会增加0.97%,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的几率更高,为1.22%。

  2011年,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交通拥堵所导致的空气污染使心血管发病率增高,其危害性等同于吸毒、酗酒、过度劳累、愤怒等对心脏的伤害。

  PM2.5也就是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们因为细小不易被阻挡,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如硫酸盐、二氧化硫、重金属,以及携带的各种细菌病毒等附着在这些颗粒物上,被吸入人体后,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还有专家指出,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最微小污染颗粒的平均浓度(即PM2.5)不应超过每立方米25微克。超过100微克的空气是不健康的。达到300微克,所有的儿童和老人均应呆在室内。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等敏感的人群,可以根据PM2.5的预报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少去户外,做好防护措施。”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共卫生专业博士陈祖辉表示,吸入PM2.5超标的空气,会让微小的颗粒进入呼吸系统,造成呼吸系统感染,提高肺癌和心脏病死亡率。

  专家表示,灰霾天如果长时间待在户外,最好戴上口罩。回到家后一定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最好用棉签蘸点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如果觉得嗓子干燥、咳嗽,可以喝润喉茶,在缓解咽喉的不适的同时,能减少空气污染对肺部的危害。

  如果要外出的话,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多走小路。有研究表明,在繁华的主干道旁走48分钟相当于吸了一支香烟。为降低污染,出行应避开主干道路。这样的道路车辆多、交通堵塞频繁发生,大量的污染物颗粒很容易到达肺部。因此,出行时多走车辆不多的“羊肠小道”、步行街、公园小路或者林荫道。

  别在车流旁跑步、骑车。有氧运动时比平时多吸入2―3倍空气,空气污染时运动,心脏承受的压力可增加为原来的3倍,特别是骑车时,吸入的污染物是坐车时的5倍。

  选择人行道内侧行走。紧靠机动车道行走会多吸入污染物,所以要选择人行道内侧、靠近建筑物的一侧行走。等红绿灯时,要离车辆远些,车辆启动时会释放大量污染物。

  小雨中散步。天热时空气污染尤为严重,有风时污染会低一些。出去跑步,最好选择清晨,或下小雨的天气。

相关文章

浙江发布首个生态环境地方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文件明确六十六项制修订清单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近日举行。发布会上,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出台了《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

Nature发文土壤修复新工艺,XRF分析证明无损土壤品质

现有土壤修复处理时间长,污染物多样化,处理技术缺乏通用性。因此,来自休斯顿莱斯大学的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种可快速修复土壤中多种污染物的高温电热工艺。通过脉冲直流电输入,使污染土壤在几秒钟内升至1000到3......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杂合体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翔课题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路璐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Sustainability)上,发表了题为Solar-......

BCEIA2023环境分析主题分会:探讨环境与健康新关系

2023年9月6-8日,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23)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大会同期设置了多个主题论坛以及电子显微学与材料科学、质谱学、光谱学、色谱......

微塑料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度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土壤作为陆地环境的基础,并与其他生态系统广泛联通。土壤作为污染物的“源”和“汇”而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微塑料和重金属通过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环节进入土壤,其复合污......

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现如今,人们对饮水水质安全越来越关心,而饮用水水质受到原水水质、处理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随着工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饮水安全,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对水质进行检测。......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审议通过

7月10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生态状况变化(2015—2020年)调查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调查评估报告》)、《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以下简......

不同吸光物质影响积雪反照率或进一步影响气候变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研究员郝晓华团队发现,积雪中不同类型、不同含量的吸光物质对积雪的光谱特征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积雪的反照率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地气能量平衡,......

关于多氯萘等5种持久性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要求的公告

2022年12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列入多氯萘等三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修正案》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

第十七届POPs论坛分会报告:有机污染物分析与污染特征

2023年5月17日-18日,第十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以下简称“第十七届POPs论坛”)在山青海碧的青岛召开,本次论坛聚焦“新污染物治理”,以“新污染物治理与健康环境”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