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2 16:15 原文链接: 关于沙眼的临床表现的介绍

  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睑结膜,可有充血及血管模糊、乳头肥大、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最后以瘢痕形成而告终。

  (一)我国沙眼的分期

  1、Ⅰ期(进行期)

  即活动期,乳头和滤泡同时并存,上穹隆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2、Ⅱ期(退行期)

  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残留少许活动性病变为止。

  3、Ⅲ期(完全结瘢期)

  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其分级的标准:根据活动性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二级,占1/3面积以下者为(+),占1/3~2/3者为(++),占2/3以上者为(+++)。

  (二)国际上较为通用者为MacCallan分期法

  1、Ⅰ期(浸润初期)

  睑结膜与穹隆结膜充血肥厚,上方尤甚,可有初期滤泡与早期角膜血管翳。

  2、Ⅱ期(活动期)

  有明显的活动性病变,即乳头、滤泡与角膜血管翳。

  3、Ⅲ期(瘢痕前期)

  同我国第Ⅱ期。

  4、Ⅳ期(完全结瘢期)

  同我国第Ⅲ期。

  (三)角膜血管翳的分级法

  将角膜分为四等分,血管翳侵入上1/4以内者为(+),达到1/4~1/2者为(++),达到1/3~3/4者为(+++),超过3/4者为(++++)。

  临床表现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较多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1、急性沙眼

  呈现急性滤泡结膜炎症状,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因乳头增生睑结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结膜满面滤泡,合并有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数周后可转为慢性期。

  2、慢性沙眼

  可因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减轻,有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等,可显胶样,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同样病变亦见于下睑结膜及下穹隆结膜,严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皱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