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2-26 09:02 原文链接: Science:人工合成肽可骗过免疫系统


巨噬细胞拉伸自己吞噬小颗粒

  根据发表在21号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一种多肽分子,这种多肽分子与纳米粒子结合后可以“骗过”免疫分子放行这种结合物,使其在人体中畅行无阻。这种利用计算机设计出来的“自体肽”(self-peptide)可以用来设计更好的肿瘤药物,确保心脏起搏器不会遭受排斥,也可以用来改进医学成像技术。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物理工程学教授Dennis Discher介绍说:“这是第一个能够与任何物质结合,用来减弱免疫系统的肽分子。” Dennis Discher教授也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化学工程师JosephDeSimone认为“这有力地验证了生物逃避策略理念的可行性”。

  巨噬细胞会识别、吞噬并清除外来的入侵者,不管这些入侵者是通过伤口进入的微生物还是装载药物用于治疗特定疾病的纳米粒子。在以前,研究者曾试图通过在这种纳米粒子外包裹多聚物“毛刷”的方式来组织血液中蛋白质黏附到纳米粒子上,从而使其无法向巨噬细胞发出异物入侵的警告。但是这种技术不仅延缓了巨噬细胞信号蛋白发出信号,同时也阻碍了疾病细胞对药物的吸收。

  考虑到这一点,Discher和同事就试图找到一种新的方法,能够骗过巨噬细胞把纳米粒子当做是机体的一部分。在他们以前的研究中,他们已经发现有一种叫做CD47的膜蛋白能够与人类的巨噬细胞结合,并向免疫系统发出“自己人”的信号。因此,结合有这种蛋白质的颗粒就不会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在研究了CD47与巨噬细胞受体SIRPα之间形成结合的结构后,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具有相似契合结构的合成肽。这是打开先天“免疫和解”(immune pacification)的关键。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获得这种21个氨基酸的“自体肽”后,研究人员将其与纳米微珠结合,并注射到基因工程小鼠体内——这种小鼠含有类似人类的SIRPα。研究发现,结合了“自体肽”的微珠要比没有“自体肽”的微珠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更长:等量注射微珠30分钟后,结合有合成肽的微珠数量是无合成肽微珠数量的4 倍。这些结果证明,这种合成的分子能够降低巨噬细胞清除微珠的比例。

  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结合以及未结合合成肽的微珠进行荧光染色,然后注射到患有肺癌的小鼠中。实验发现,结合了合成肽的微珠能够通过充满巨噬细胞的肝脏和脾脏并在肿瘤中积累。这为医学成像提供了更加清晰的信号。事实上,在肿瘤中结合有合成肽的微珠所提供的信号与结合人类CD47蛋白的微珠所提供的信号强度一致。

  最后,为了检测这种生物策略是否可以成功地用于结合目标,研究人员在包被有针对癌细胞的抗体的“自体微珠”中加入抗癌药物。果然,这些包被抗体的“自体微珠”在持续缩小肿瘤方面的效果要优于未结合合成肽的微珠。这就证实了,当抗体吸引了巨噬细胞的注意时,这种自体肽通过发出“不要吃我”这样的信号而抑制了巨噬细胞的反应。

  这些研究结果证实,这种合成肽能够延长治疗性纳米颗粒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这就提高了药物的递送效果。此外,这种肽的相对简单性使得它很容易被合成,有利于其用于各种应用。

相关文章

科技创新世界潮|肿瘤上微生物抗癌显奇效

沙门氏菌通常会引起食物中毒,但2019年,71岁的加拿大人爱瑞特·巴尔布尔自愿喝下一瓶含有10亿个活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液体,作为对抗胰腺癌的最后手段。当时,胰腺癌已经扩散到她体内其他器官,她只能活几个......

从癌细胞中消除额外的染色体或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大多数的癌症都会表现出非整倍性,但其在肿瘤发生中的功能性意义却是颇具争议的;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题为“Oncogene-likeaddictiontoaneuploidyinhum......

新技术可提高肿瘤质子疗法效率

瑞士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高效产生医用质子束流,提高用质子疗法清除肿瘤的效率。在医疗领域,质子疗法是使用质子束来照射病变组织,最常见的是治疗癌症。与使用X射线的传统放射性治疗相比,质子疗法的主要......

研究人员开发基于纳米抗体的酶联免疫分析传感器

7月7日,记者从广东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医药学院教授赵肃清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首次制备出高亲和力的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EC5026和TPPU)纳米抗体,并用于开发灵敏的间接竞争......

黑龙江省医院、国家肿瘤微创治疗联盟,签约!

6月29日上午,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黑龙江省医院签约授牌仪式在省医院门诊五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会上,黑龙江省医院党委书记刘宏石与国家肿瘤微创联盟秘书长谢丹共同签订了入盟协议书,并授......

生物物理所等发现病原微生物干扰植物免疫新机制

6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艳丽研究团队与英国塞恩斯伯里实验室马文勃研究团队,在《细胞》(Cell)上,发表了题为Pathogenproteinmodularityenableselabor......

《科学》子刊:PDL1甲基化是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机制!

作为人体内至关重要的免疫检查点,PD-1/L1通路实在会受到太多调控因素的影响,上到遗传和突变、下到肠道微生物,还有细胞内外形形色色的各种因子,好像谁都能来插一脚,那表观遗传当然也少不了[1]。近期在......

生物物理所揭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新亚型的作用及机制

6月1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课题组在《细胞与分子免疫》(Cellular&MolecularImmunology)上,发表了题为AsubpopulationofCD146+&......

NatCommun:科学家揭示机体特殊的免疫系统信号复合体

补体膜攻击复合体(MACs,membraneattackcomplexes)的内化在内皮细胞中能组装NLRP3炎性小体,并促进IL-β介导的机体组织炎症。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Commu......

由微生物群调节的免疫抑制性肠道T细胞进入肿瘤

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LaurenceZitvogel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一种由微生物群调节的检查点引导免疫抑制性肠道T细胞进入肿瘤。2023年6月9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这一成果。通过诱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