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8 17:06 原文链接: 概述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体征

  肝、脾肿大、腹水、黄疸。

  亚急性型

  病人一般是9岁以下的儿童,主要以继发性患者居多。发病前1~2周常有流感或菌苗注射史。发病很慢,常常特征是疲劳和贫血、黄疸和肝脾肿大,通常没有全身性疾病发生,少数患者因合并血小板减少而有出血倾向。在病程中常反发作作,让症状加剧。病程通常约2 年,有的患者经过诊疗后获得痊愈,有的病况迁延,转为慢性型。合并血小板减少者可因出血而死亡。

  温抗体型

  很多患者发病很慢,临床现象是头晕、没有力气,贫血程度不同,很多有脾大,1/3的患者有黄疸和肝大。发病较急的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腰背痛、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发觉休克和神经系统现象。原发性温抗体型多见于女性,继发性常伴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少数病人可伴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称为Evans综合征。

  冷抗体型

  冷凝集素综合征:毛细血管遇冷后察觉红细胞凝集,诱发循环障碍和慢性溶血,症状是手足发绀,手和脚、鼻尖、耳垂等处症状突出,常伴有肢体麻木、疼痛,遇暖后渐渐恢复正常,称为雷诺现象。由于皮肤的温度低,所以冷抗体凝集红细胞会诱发毛细血管循环受阻,红细胞吸附冷抗体后活化补体,可察觉血管内溶血。然而在多数状况下,红细胞循环至机体深部时,温度可恢复至37℃左右,IgM抗体从红细胞上脱落,只剩下C3b,一些C3b红细胞被肝脏Kupffer细胞吞噬发生血管外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