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2-24 10:36 原文链接: 碳纳米管或可作燃料电池催化剂

  美国戴顿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氮掺杂的碳纳米管将有可能替代燃料电池中价格昂贵的铂催化剂,这一发现将有可能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目前的燃料电池技术因受制于其催化剂成本及其耐用性问题而迟迟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该研究团队日前发现,在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管阵列中,有一些碳原子被氮原子所替换,这种碳纳米管阵列能够还原碱性溶液中的氧,且比燃料电池中所采用的铂催化剂更为有效。此外,这种纳米管催化剂对于能够使铂催化剂中毒的一氧化碳并不敏感。

  研究人员将这种氮掺杂纳米管催化剂的高活性归因于氮原子俘获电子的能力,这使得与其邻近的碳原子带有净正电荷,从而易于从阳极吸引电子并促进氧还原反应。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并能用于设计和开发各种其他无金属、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而不仅限于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认为,这一发现对燃料电池技术的商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同时他也指出,如果研究团队是在酸性介质下进行的实验,那么这一结果将更引人注目,因为在酸性环境下铂是必需的,而在碱性环境下,已有一些非贵金属被证实与铂同样有效。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09 年2 月6 日的《科学》杂志上(Science,2009, 323(5915): 760-764)。(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相关文章

科研人员用碳纳米管制成碳基半导体

碳纳米管最早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因卓越的性能而独树一帜。碳纳米管在导电和导热方面的表现令人惊讶,在研发更快、更小、更高效的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一直被认为是硅的潜在替代品。但是,生产具有特定性能的碳......

国内首套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研制成功

近日,由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的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测试系统顺利通过技术指标考核。该系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专项课题,是国内首套适配管式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测试系统。据......

氧化物催化剂与氧化物载体间存在界面限域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傅强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并且驱动In2O3颗粒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

新方法可直接测量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茂、刘中民院士团队在催化剂颗粒温度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出单个工业分子筛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三维时空分辨测量方法,揭示了强放热的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催化......

高达5500小时!厦大团队创制超高稳定性催化剂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野、傅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等,创制出高达5500小时以上寿命的超高稳定性In/Rh@S-1催化剂,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我国科研团队创新催化剂合成方法,实现高效制甲醇

记者2月24日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采用光诱导—邻近沉积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双原子位点的距离,产生优异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二氧化碳加氢近100%选择性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

哈工大科研团队提出界面电子耦合机制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王振波教授团队在双功能氧电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设计钴-氮-铬跨界面电子桥打破制约活性-稳定性转换以实现超稳定的双功能氧电催化剂》为题发表在《德国应......

我国牵头修订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方法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由我国牵头修订的国际标准ISO/TR11954:2024《使用压缩氢气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方法》正式发布。近年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因为零排放而成为各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重点,也成为国际标准化......

新型催化剂实现高效全分解水制氢

高效全分解水制氢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在宽光谱捕光催化剂全分解水制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可显著促进Ir/BiV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