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2-26 22:29 原文链接: 解读第二批食品中违法添加的四种物质

      近日,卫生部公布了第二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其中包括:皮革水解物、溴酸钾、β—内酰胺酶、富马酸二甲酯。那么这四类“非食用物质”究竟是什么?常出现在哪些食品中?对人体有何健康危害?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物质的真面目。


    ■皮革水解物

    可能添加的食品:乳制品、含乳饮料

    顾名思义,这种非法添加物就是将皮革用化学的方法进行水解,由于动物的皮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水解产物被称为皮革水解蛋白,添加到食品中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含量。

    它与三聚氰胺不同,三聚氰胺尽管俗称“蛋白精”,但并非真正的蛋白质,使用三聚氰胺是钻了蛋白质检测方法的漏洞,而皮革水解物是真正的蛋白质,若添加到乳制品、乳饮料当中,检测起来难度比三聚氰胺更大。

    这种皮革水解物的危害在于,其生产原料主要来自制革工厂的边角废料,而制革边角废料中往往含有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用这种原料生产水解蛋白,自然就带入产品中,被人体吸收可导致中毒,使关节疏松肿大,危害人体健康。


    ■溴酸钾

    可能添加的食品:面粉、面粉制品

    溴酸钾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14年。随着Ward焙烤公司与彼斯堡大学的研究课题生成ZL发行,溴酸钾被初次用于美国焙烤工业中,从那时起溴酸钾初次用作焙烤工业的氧化剂。溴酸钾在面团发酵、醒发和烘焙过程中起一种慢速氧化剂的作用,能显著影响面团的结构和流变性能。溴酸钾通过与小麦蛋白构成的面筋组织发生反应,增强面筋的强度和弹性,形成良好的面筋网络,从而显著改善面粉的烘焙效果。因而溴酸钾从1914年开始在焙烤食品中使用到现在,已有90余年的历史。

    早期研究表明:用溴化面包喂养达两年的老鼠并未表现出肿瘤疾病或肿瘤疾病发病几率提高的迹象。人们通过对溴化面包的研究发现溴酸盐在焙烤工艺中转化成了无害的溴化物。

    但是日本的研究揭开了庐山真面目。焙烤试验表明,大约有十亿分之五十的溴酸盐残留在烤制面包中。1983年,通过对老鼠喂养溴酸钾溶液的试验,最终结论是溴酸钾在试验条件下对老鼠有致癌作用。当试验结果公布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溴酸钾列为致癌物质。

    而世界卫生组织(WHO)1992年的一次报告中指出,使用溴酸钾作为面粉处理剂是不恰当的,有关试验结果表明,溴酸钾是一种致癌物质。敏感的试验方法已经证实,当溴酸钾在以被认为是允许的用量用于面粉的处理时,面包中仍然存在着溴酸盐。

    英国首先通过立法于1990年4月1日起禁用溴酸钾,而这份报告发出后,许多国家主动禁止了溴酸钾的使用。目前包括欧盟、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新加坡、泰国、香港和台湾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都已禁用溴酸钾。我国内地也在2005年禁止在面包中使用溴酸钾。

    但是由于溴酸钾具有增加面筋强度、增白面粉、令品质不良的面粉发酵制成面包时容易成形胀大且不易塌陷等特性,而且价格便宜,因此,溴酸钾作为非食用物质依然被少数生产者加入食品中。

  ■β-内酰胺酶

    可能添加的食品:乳制品,特别是“无抗奶”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β-内酰胺酶类物质就用于牛奶中抗生素的分解剂了。1984年,在美国乳品科学协会第79届年会上,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提交一篇研究论文,文中报道了用β-内酰胺酶分解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高效,简便的方法。2001年一项ZL提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审批,其中也涉及了采用β-内酰胺酶分解牛奶中抗生素残留。2007年,杭州北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请ZL“一种β-内酰胺酶、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CN101089178A),详细描述了β-内酰胺酶的制备及在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分解的应用。

   解读β-内酰胺酶,不得不先说说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在牛乳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牛乳腺炎和其他细菌感染性疾病。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抗生素药物后一定时间内的乳汁,不得作为供人食用的原料。同时国家在《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规定,生鲜乳中不得检出抗生素。然而就目前我国奶牛饲养环境而言,牛奶的绝对无抗较难达到,针对这种情况,市场上出现了“抗生素分解剂”,该分解剂可选择性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抗生素,其成分就是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作为牛奶中抗生素分解剂,最初是科研人员作为一项科研成果推出的,且由来已久。这种做法可有效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是应用β-内酰胺酶分解牛奶中抗生素的风险在于:第一,β-内酰胺酶的安全性以及是否可以在食品中添加尚未有定论;第二,在分解β-内酰胺药物后,可能引进其他有害物质;第三,这种做法纵容了奶牛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滥用。


    ■富马酸二甲酯

    可能添加的食品:糕点、月饼及麻辣小食品

    富马酸二甲酯是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防霉保鲜剂,俗称克霉王、霉克星,属二元不饱和脂肪酸酯类,能抑制30多种霉菌、酵母菌、真菌及细菌,特别对肉毒梭菌和黄曲霉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富马酸二甲酯的抗菌性受pH值影响不大,抑菌作用的时间长,效果好,具有高效、低毒、经济实用等特点,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剂受到国内外食品业、饲料业高度重视,被用于食品、饮料、饲料、中药材、化妆品、鱼、肉、蔬菜、水果等产品的防霉、防腐、防虫、保鲜。

    富马酸二甲酯大多出现在焙烤食品中,利用其熏蒸抑菌的特点,升华的富马酸二甲酯会形成一个气体的抑菌小空间,不过其风险在于许多人对这种挥发性气体有过敏反应。因此我国已明令禁止使用。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文/王旭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 

相关文章

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重点强化添加剂、微生物检验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4年第1号公告,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项通用标准、《乳粉和调制乳粉》1项食品产品......

从农场到餐桌每个阶段都有更多的微塑料进入你的食物中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微型和纳米塑料以及塑料添加剂广泛存在于我们的食品供应中。虽然我们了解它们是如何到达那里的,但我们对它们对人类健康、食品安全和安全的影响了解不多。平均每人每年丢弃约77磅......

3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4种新食品原料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日前对3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丝氨酸蛋白酶、扩大使用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乳酸钙和三赞胶,以及4种新食品原料:桃胶、油莎豆、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吡咯并喹啉醌二钠......

这18项食品相关国家标准将修改

各有关单位: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我委组织起草了《食品添加剂爱德万甜》等1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2年10月10日前登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信......

“三新食品”新食品添加剂解读

一、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一)乳糖酶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来源的乳糖酶申请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法国食品安全局、丹麦兽医和食品局等允许其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使......

食品的“零添加”致富经又能收割一波年轻人

食品中的“海克斯科技”不只是短视频博主们的流量密码。逛完超市之后,周缘发现,线下调味品的陈列和营销也紧跟“潮流”。在某大型超市的酱油货架,视线所及的最佳位置上,摆满了周缘过去没怎么见过的各品牌头部产品......

阿根廷不明原因肺炎导致2人死亡已排除新冠和流感

当地时间8月31日,阿根廷卫生部通报,该国北部土库曼省新增1例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据阿根廷《国民报》报道,该疾病已造成6人感染,2人死亡,死者为当地医院LuzMédica的一名68岁的医生和一名45......

钟薛高雪糕高温不化,“雪糕刺客”引添加剂焦虑

近日,一位网友发文称,钟薛高旗下一款海盐口味的雪糕在31℃的室温下放置近1小时后,仍然没有完全融化,该事件连续两天登上热搜榜。这款不化的雪糕一直在引发网友推测,到底是防腐剂还是凝固剂?图来自微博钟薛高......

欧盟评估L胱氨酸作为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0年2月28日,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应欧盟委员会要求,欧盟动物饲料添加剂和产品(FEEDAP)研究小组就一种L-胱氨酸(L-Cystine)作为所有动物品种的饲料和饮用水的营养添加......

欧盟评估异亮氨酸作为所有动物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0年2月18日,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应欧盟委员会的要求,欧盟动物饲料添加剂和产品(FEEDAP)研究小组就谷氨酸棒杆菌KCCM80189发酵产生的异亮氨酸(L-Isoleu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