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30 09:22 原文链接: 氮化硼牵手石墨稀超硬材料“风再起”


新华社图片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新晶体管

  如果说概念炒作等同于资金短炒的话,那么“老牌明星”石墨烯的反复活跃,则多少超出了单纯的概念炒作意味。据相关媒体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引入一种单原子六方氮化硼,即厚度、属性和石墨烯类似的材料,并将一层石墨烯置于其上,最终得到的混合材料,既有石墨烯的导电特性,还具备了建造晶体管所必需的能隙。科学家们将此次发现定义为未来科技的突破;据此,分析人士指出,继石墨烯之后,六方氮化硼也将在未来的半导体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A股市场上,与超硬材料相关的公司,如豫金刚石(300064)、四方达(300179)、黄河旋风(600172)等可以适当关注。

  氮化硼及石墨“珠联璧合”

  自十几年前石墨烯诞生以来,这一材料就一直让科学家们着迷。这种仅仅一个原子厚度的碳元素材料拥有出色的电子特性、强度及超轻重量,用途也在不断拓宽,但是如何为其植入能隙从而制造晶体管和其它电子设备,却始终让科研人员束手无策。

  如今,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有望改变石墨烯物理学的一些理论预测。据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引入了另一种单原子厚度、属性和石墨烯类似的材料六方氮化硼,并将一层石墨烯置于其上,最终得到的混合材料既有石墨烯的导电特性,还具备了建造晶体管所必需的能隙。

  据MIT物理系助教Pablo Jarillo-Herrero评论道,“通过综合两种材料,我们得到了属性异于二者的混合材料;石墨烯是极好的导体,六方氮化硼则是很好的绝缘体,能够阻挡电子流通,将它们放在一起,我们就得到了高质量的半导体。”

  据悉,在此之前,还曾有人通过将石墨烯层切割成细条来使之变成半导体,但这样会大幅削弱其电气属性。而最新的方法不会出现这种损失,只是目前产生的能隙还达不到实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改进才有望成为制造晶体管的新材料。

  股神巴菲特

  钟情超硬材料

  此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2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以色列金属加工工具供应商IMC剩余20%的股权。巴菲特在今年3月的致股东信中称,他和老伙伴芒格又要去猎大象了,而大象就是特指此次的大型收购。

  巴菲特在声明中称:“通过我们收购所余股份的价格你们可以看出,IMC过去七年实现了强劲增长,我们荣幸的收购Wertheimer家族所持公司股份。”

  据悉,2006年5月,双方宣布首份交易,伯克希尔以40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的IscarMetalworking,这是巴菲特的首次海外收购。巴菲特当时盛赞其“简单及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IMC由Wetheimer家族创建,主要生产金属加工工具。

  据公开资料显示,IMC集团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刀具制造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设立了52家分支机构。伊斯卡是IMC集团公司旗下一家重要企业,是世界三大刀具生产企业之一,目前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在刀具制造业方面位列全球第二,主要生产高科技切割设备,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金属加工、汽车(行情专区)制造等行业。2005年,伊斯卡在大连注册成立了IMC国际金属切削(大连)有限公司,总投资2785万美元,主要为航空、汽车、模具、机械(行情专区)加工等行业提供高品质切削刀具。据称,这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企业。

  众所周知,复合超硬材料是指以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CBN)单晶超硬材料为主要原材料,添加金属或非金属粘结剂,并通过超高压高温烧结工艺制成的聚晶复合材料。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国内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工业、建筑行业、金属切削机床以及汽车产业都获得长足发展,这令复合超硬材料终端用户对复合超硬材料的需求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从而为复合超硬材料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关文章

首个工作的木质晶体管

木材通常在导电方面不是很好,但是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创造了第一个功能性的木制晶体管。它不是最好的,而且需要额外的加工,但它确实有效,并可能有助于制造出可生物降解的电子产品。活生生的树木可以成为够用的电导体......

国产77吉赫兹毫米波芯片封装天线测距创纪录

从中国电科38所获悉,在2月17日召开的第68届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 2021)上,该所发布了一款高性能77GHz(吉赫兹)毫米波芯片及模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两颗3发4收毫米波芯片及......

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二维晶体管问世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彭练矛教授-邱晨光研究员课题组日前制备出10纳米超短沟道弹道二维硒化铟晶体管,首次使得二维晶体管实际性能超过Intel商用10纳米节点的硅基鳍型晶体管,并将二维晶体管的工作电压降到0.......

我国科研人员为氧化镓晶体管找到新结构方案

2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微电子学院龙世兵教授课题组联合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加工平台,分别采用氧气氛围退火和氮离子注入技术,首次研制出了氧化镓垂直槽栅场效应晶体管。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分别在线发......

破解电化学晶体管大规模可靠制备的世界性难题

1月19日,电子科技大学测试技术与仪器研究所程玉华课题组在《自然》上,发表了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及其互补电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针对测试数据的源头基础器件,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光固化沟道的新型垂直......

工业硅片上长出“完美”二维超薄材料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开发出一种“非外延单晶生长”方法,在工业硅晶圆上生长出纯净的、无缺陷的二维材料,以制造越来越小的晶体管。根据摩尔定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高效有机双极晶体管工作频率首次达到千兆赫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626.shtm科技日报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刘霞)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

清华团队首次实现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

晶体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栅极尺寸可以使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并带来性能上的提升。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任天令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

我国学者首次实现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

晶体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栅极尺寸可以使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并带来性能上的提升。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任天令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

锗能生产最灵活自适应的晶体管?开创芯片技术新纪元

锗的特殊性质和专用编程栅电极的使用,使人们有可能为一种开创芯片技术新纪元的新元件制造出原型。据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上的研究,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没有依靠硅基晶体管技术,而是利用锗生产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