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18 10:19 原文链接: 中国生物医药CMO产业艰难前行

  2006年回国创办生物医药CMO(委托制造提供商)的黎志良曾一度 “孤单地享受着幸福”。因为他和他的团队投身CMO产业时,国内的同行寥寥无几,许多药企仅把CMO当作副业。

  而如今,这一现状正悄然发生变化。

  今年6月,国际著名CMO公司勃林格殷格翰在上海张江大张旗鼓地建设新的CMO生产线。此前,在国内以CRO(合同研发提供商)发家的药明康德也已开始发展CMO业务。

  特别是今年年初出台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将以CRO、CMO为代表的生物服务业作为新业态,列入七大重点领域之一。

  政策上的“给力”,再一次给生物医药CMO产业注入新动力。


  一个朝阳产业

  所谓生物医药CMO,指的是接受制药公司的委托,提供产品生产时所需要的工艺开发、配方开发、临床试验用药、化学或生物合成的原料药生产、中间体制造、制剂生产(如粉剂、针剂)以及包装等服务。

  奥达国际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奥达)董事长黎志良在国外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工作时发现:很多药企将药品生产外包,不仅可以节省人力和资金成本,还能使企业“活得更自如”。

  他分析称,生物医药是新兴产业,而国内具有人力资源、开发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但当时国内还鲜有人涉足这一领域,“CMO自然成为很有前途的创业方向”。

  顺理成章,奥达成为了国内生物医药CMO领域最早“吃螃蟹”的企业。

  据了解,该企业目前正在建设我国第一条哺乳动物细胞发酵和纯化生产线,该生产线符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FDA-cGMP)。

  事实上,国内中小规模的生物医药企业一般都会向大型制药企业租借生产线,但这些生产线大都处于“搞副业”的状态。

  “生物制药对于生产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能有专业的CMO服务平台,保证稳定的生产质量,将为新药研发省下大量时间和成本。”拜奥生物的首席技术主任陈丽曾对媒体表示。

  其实,随着生物医药CMO的推进,国内医药研发企业也能从中获益。

  “从为跨国企业做生产外包角度看,CMO能够借鉴跨国企业先进生产管理经验,有利于整体提高中国生物医药生产水平。从为中小型生物医药研发型企业做生产外包角度看,CMO则有利于实现自主产权医药产品的产业化。”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志鹏表示,中国医药CMO市场规模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

  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预计则更具诱惑力:2014年全球医药CMO市场将会大幅增至约337亿美元。

  火热与“寂寞”

  既然生物医药CMO产业具有如此大的生存空间,缘何国内专门从事CMO的企业却凤毛麟角呢?

  “与 CRO相比,CMO的门槛更高。CRO主要是依靠研发平台,‘海归’回来,有资本,买设备,容易较快崛起。而CMO相对慢一些,因为它涉及整个产业链,与国内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步伐相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北京时代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黄屹表示。

  另一方面,本土CMO也面临着政策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按照目前国内的现行法规,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采取“捆绑”的管理模式——药品批准文号只颁发给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

  而这就意味着国内医药企业必须自己搭建厂房,才能走完新药的生产阶段。同时,这也使得CMO无法接受生产国内上市药品的订单。

  本土CMO艰难前行

  如果说门槛高、政策监管是国内CMO产业未能大步向前的内在因素的话,那么,国外客户对于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因素,也是国内CMO不得不面对的担忧。

  “从质量安全角度来看,有国外患者服用了在中国生产的药品而出现死亡的事故。当然,目前中国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较过去有较大幅度提升,但仍有许多细节值得关注与提升。”徐志鹏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较差,跨国企业对于将药品给中国CMO生产不免担心。

  对于上述问题,黎志良和奥达首席运营官高峰表示,希望国家改变目前的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捆绑”的管理模式,使国内从事新药研发的企业可以和CMO合作完成上市药品的生产。

  至于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问题,徐志鹏认为这需要中国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在黄屹看来,一方面,我国对生物医药的监管要严于化学药;另一方面,“从海外回国做CMO的人才不多,有能力做的都是精英,对质量要求普遍较高”。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奥达的经验是:定位于“Pure Play”,也就是说不开发自己的产品,只做生物药生产的服务,以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如果说以上这些都是内部问题,那么,本土CMO目前还不得不面对外部竞争压力。勃林格殷格翰便是新近介入中国CMO市场的跨国药企。

  “这的确会在一段时期内对本土CMO企业造成一定压力。”高峰觉得,如果从长远来看,外企的进入对本土产业利大于弊。

  谈到未来如何发展的时候,黎志良希望能与外资企业在CMO产业展开的角逐,“最好能实现共襄盛举”。“当然,国内能多几家参与进来,不仅能推动产业发展,吸引政府和投资人更多关注,还有利于国际对中国CMO产业的认识和信任。”

  从为跨国企业做生产外包角度看,CMO有利于整体提高中国生物医药生产水平。

  从为中小型生物医药研发型企业做生产外包角度看,CMO则有利于实现自主产权医药产品的产业化。

相关文章

解读“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医药如何打破痛点

目前,中国已经迈入“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旋律。而生物医药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更是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为了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生物经......

中国生物医药领域人员欠缺,症结在哪里?

最近几年,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根据德勤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团队发布的白皮书,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倡导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于2020年的产值规模突破2.5万亿元人民币,而预计到20......

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先锋汇聚专注药物开发与临床

2021年12月9日-10日,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先锋中国峰会2021在上海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全球视野下的生物医药创新与合作”。大会第二日,以“药物开发与临床”为议题的大会报告上,邀请了来自各大跨国......

大新闻不断烟台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崛起

目前,烟台经开区科技型企业已承担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获批及在研95个国家一类新药和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山东烟台经开区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

头脑风暴|聚焦全球视野下的生物医药创新与合作

2021年12月9日,由上海卡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和美柏医健协办的“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先锋中国峰会2021”(GlobalBiopharmaInnovationPioneerC......

量子技术改变世界的四种方式

美国计算机巨头IBM近日宣布研制出一台能运行127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鹰”,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此前曾推出62个量子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世界各地的政府和组......

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赛正式开赛

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赛在杭州开幕10月12日,随着2021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赛开幕式在浙江杭州举行,本次大赛的全国赛将陆续拉开序幕。据悉,本次大赛共有3万3千多家企业报名......

广东发布“十四五”规划,重点在生物医药和精密仪器制造

日前,《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高起点谋划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到2025年,制造......

2021年医药投资下一个蓝海在哪里?眼科、小分子还是AI+?

2020年,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融资加速,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规模都创下新高。从2020年医药板块整体表现来看,可以用十分亮眼来形容,各细分领域行情也非常活跃。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全球的生物医药市场正......

东曹赞助全国生物医药色谱会青年论坛,助力行业发展

2021年5月6日-7日,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北京色谱学会主办,延边大学融合学院和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