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12 10:15 原文链接: 全球变暖或非当代人之错温室效应需百余年酝酿

  “太阳屏风”:

  应对全球变暖的方案

  入夏以来,席卷中国南方的热浪来势汹汹。中国气象频道官方微博@中国气象发布了内地“四大火炉”新排名,福州成为高温王者,荣获“冠军”宝座,重庆和杭州分列二、三名。一位浙江网友“晚上34℃、白天43℃,全天候无死角360度纯天然桑拿”的自嘲,引来众人围观。

  反常的极端气候给人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现阶段的极端气候肯定和人类的活动有关,但是研究极端气候的模式很难,因为极端天气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常见”,很难搜集到足够多的数据。

  尽管如此,摩尔还是从对美国飓风这种极端气候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规律。2012年10月16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刊发了摩尔的一篇题为《自 1923年以来大西洋飓风的数据记录》的文章,摩尔研究发现有98%的确切性说明全球变暖和大西洋飓风运动之间存在联系——在气温较高的年份里,更有可能会发生强烈飓风。

  “所以,为了避免更多极端天气的出现,我们必须阻止全球变暖,而降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是人人皆可参与做贡献的!”摩尔很认真地说。

  除此之外,摩尔还在研究利用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 的方法——所谓的“方案B”来阻止全球变暖。摩尔表示目前防止全球变暖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减排,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他将其称作方案A;另外一种就是地球工程方法,这个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究,目前摩尔正在中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这个方案B,对政治家很有吸引力,即不用减排,而通过其他物理方法降低全球气温。”

  方案B计划用人为的方式给地球降温。目前最便宜可行的方法就是把类似现在污染物的浮尘颗粒(aerosol)放置在北极平流层或是相对更低层的空间,用这些小颗粒来阻挡阳光,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摩尔举例说,这些大气中的颗粒就像一扇“太阳屏风”,挡住阳光,产生像阴天一样的效果,从而降低气温。

  具体操作方法是让飞机用不清洁的燃油作燃料,在北极上空飞行,排放高污染物,就像火山爆发一样,直接将浮尘颗粒喷射入平流层。摩尔解释说,火山爆发产生的大量含硫的浮尘颗粒会停留在火山上空,就会使得火山附近的区域在几年之内都可以保持比原来低几度的温度。

  “这是一个听起来疯狂、也确实疯狂的办法!”摩尔说,地球工程的方法为地球降温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实施不当将会起反作用。

  比如向平流层排放含硫颗粒物也不是毫无风险的。有研究表明:如果地球生物圈适应了阳光稀少的环境和当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那么一旦这些颗粒逐渐消散,“太阳屏风”失灵就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比如届时全球变暖的速度可能比当前加快20倍。

  但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工程学的基础研究至少是有备无患,可以为防止全球变暖提供另一种解决思路。“在这方面,我们科学家只是为政治家提供选项,研究地球工程的人其实并不觉得应该这样去做。” 摩尔坦言。

  百年前的排放引发今日气候变化

  2011年12月,美国《新科学家》杂志的一篇题为《中国尾气排放首次超过美国》的报道中,一些专家提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制造的二氧化碳比发达国家消费者要多”、“发展中国家指责发达国家转移排放的借口越来越靠不住”的言论,摩尔反驳道,这并非全部是事实。

  摩尔指出:“发展中国家数目远多于发达国家,中国的高排放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人口众多。中国人均排放量仍远低于美国。”

  谈到这件事情,摩尔在北师大全球院的一个研究方向就是研究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历史责任追溯问题,即有多少二氧化碳排放要归咎于发达国家,有多少是归咎于发展中国家,举例来说,尽管现在中国的碳排放量是世界第一,但这是近些年的状况,还有相当可观的碳排放量发生在一百年前。

  “这是因为气候变化需要反应时间,通常是10年到100年。发达国家从150年前就开始排放温室气体了。”摩尔说,“所以追溯历史责任也是很有必要的。”

  摩尔的研究团队用计算机模型模拟设计了三个地球:真实的地球、只有发达国家排放的地球、只有发展中国家排放的地球。通过衡量海冰消融速度、地球温度变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三种情况比较后发现,目前温室效应三分之二的变化来自发达国家排放,只有三分之一来自发展中国家。

  他强调说,这项研究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找出到底是谁犯了错,只是为了确认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碳排放量中所占的确切份额。要想使气候变化处于可控范围内,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下大力气大规模减排,因为最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相关文章

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魏伟、陈为团队设计了铜中空纤维气体透散电极,为三相界面活性位点提供无限量CO2突破低CO2溶解度限制瓶颈,实现了在安培级电流密度下电还原CO2生成多碳产物。相关研究......

近亿元合作达成!聚焦二氧化碳转化与利用

11月15日,在第二十四届高交会开幕首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与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局集团”)宣布共同成立“CO2绿色转化未来产业联合实验室”,并在会展中心举行......

气候变化可能引发刚果泥炭地释放数十亿吨碳

新研究发现泥炭地脆弱易受干旱影响随着泥炭地干燥,泥炭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加速全球变暖研究表明,这一过程在泥炭地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一次——并且可能再次发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由于数千年前......

中国碳卫星观测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TanSat)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最近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这也是中国碳卫星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

砂岩中二氧化碳迁移特征的实验观测和数值模拟

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CO2注入地下储层后,储层温度压力条......

晶态多孔核壳结构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陈宜法教授和兰亚乾教授在共价有机框架(COFs)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基杂化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二氧化碳(CO2)电催化还原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Ad......

这台设备把二氧化碳变燃料

2.1立方米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燃料电池技术团队与浙江氢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5千瓦级CO2电解及其可逆一体机样机近日在浙江宁波下线,该设备每小时可转化1.5立方米至2.1立方米CO2。近日,记者从中......

“净负”系统将二氧化碳完全转为乙烯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方法,可将工业废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100%转化为乙烯。乙烯是塑料产品的关键成分,当使用可再生能源运行时,该技术可使塑料生产实现净负排放。相关论文发......

小幅升温可导致不可逆转的生态系统大变化

一项新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可能已经使格陵兰岛冰盖发生不可逆转的融化。图片来源:FELIPEDANA/APIMAGES从融化的冰盖到巨大的珊瑚礁,全球变暖正以明确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但是,确定“临界点......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和水氧化全反应领域新突破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兰亚乾团队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CO2RR)和水氧化(WOR)全反应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华南师范大学英才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