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16 14:33 原文链接: 破解困局:中国应建立国家级数据库应对优秀论文外流

  “中国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中有95%以上不在国内发表,我们借助国外同行把它发表出来,同时,国家每年还要花很多外汇把这个成果买回来用于支撑我们的科研教育。”上海书展还未开幕,一场围绕中国学术出版 “走出去”展开的高端论坛于8月13日下午开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在论坛上点出的中国学术出版这一尴尬现状引起与会者的反响。

  中国学界每年产出的学术论文量巨大是不争的事实。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一些颇有现实成果的科技领域极度缺乏相关学术出版物。邬书林举例说:“中国已经大规模运行105万的发电机组,但这方面的学术著作几乎看不到。我们的桥梁设计达到了世界水准,但我们没有看到这方面形成重要的学术出版物。”

  中国学术出版的尴尬现状

  中国科研机构在国外一些顶级期刊发表论文量出现井喷之势,相反国内期刊接受的高水平论文却凤毛麟角,这无疑说明了中国学术出版面临墙内开花墙外结果的尴尬现状。在2013年前6个月,中国科研机构在Nature、Cell和Science三大系列期刊的总发文量为181篇,同比增长了31.2%。而据最新更新的“自然出版指数”排名(截至到2013年8月12日),中国科学院在过去1年中发文《Nature》系列期刊的数量为185 篇,超过日本东京大学(131篇)位列亚太地区第一位。而在亚太地区发文《Nature》系列期刊的研究机构前20名中,中国研究机构除中国科学院之外还有4家入榜,它们是北京大学(44篇)、清华大学(41篇)、中国科技大学(36篇)、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29篇)。

  邬书林认为,中国出版人该到警醒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只是低端地追求虚假繁荣,这个行业就要被淘汰。我们要向发达国家的出版人学习,尽管中国的学术出版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差距也意味着发展的空间。”

  在与会专家学者们看来,学术出版推动着科学发展、文化繁荣,也推动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如今,占世界出版份额32%的学术出版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也是整个出版业中市场最稳定、利润率最高、回报最可靠的产业部门。无论是学术内容的世界话语权,还是作为产业的经济效益,中国学术出版的重要性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论坛上透露,在推动中国学术出版的方面,国家财政、国家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学术出版和学术出版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学术出版有关的三大基金也在不断增加:其中,170亿元的国家自然基金、14亿元的国家社会科学资金中都有相当一部分用以支助学术出版,国家出版基金每年用于资助学术出版的也有三个多亿。今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新增3500万元支持学术出版走出去。

  如何用好这笔钱,让“不差钱”的学术出版“更值钱”,成为摆在中国出版人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在高端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表示,上海交大将把学术出版“走出去 “纳入学校国际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上海交大出版社社长韩建民表示,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大学出版社应当坚守学术出版使命,打造学术出版精品。

  邬书林强调,学术出版“走出去”需要大批原创学术出版精品作为工作基础,需要国内外学术出版商联合谋划,并按照国际出版规律和学术出版规范来组织实施,稳步推进。在他看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在学术出版领域全面赶超发达国家并不切合实际,“选好新兴学科,选好优势学科,选好重点领域,在这个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制定出实实在在的赶超计划。”

  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数据要当成战略资源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亦学透露,国内一批院士和重量级专家正在起草一份报告,建议国家借鉴美国、欧洲、日本等的做法,建立国家级生命科学数据库,从而打破共享瓶颈。作为该调研报告的参与人,李亦学表示,在技术上,共享“不存在任何障碍”,国家应尽早落实布局。

  李亦学称,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存储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领域的海量数据,一大批计算机专家和生物学家维护着这个庞大的数据库和自动分析系统。这个平台对支撑起美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地位至关重要。目前NCBI免费向全球提供数据,在所有访问量中来自中国科学家的占了相当大的份额。

  令人忧虑的是,如果有一天NCBI不再与中国科学家共享数据,中国的科研人员该怎么办?一旦NCBI向中国关上大门,一些院士的判断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可能倒退20年。”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就如石油一般,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李亦学认为,正因为如此,必须由国家出面,建立科研数据共享的机制和环境。而目前,哪怕政府对所资助的课题提出数据共享的强制性要求,科学家也不知道该去哪儿共享。

  在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学术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要想在顶级刊物发表论文,科学家必须共享其实验数据,而且大都必须将数据递交到NCBI的数据库体系。李亦学说,因此,在NCBI的数据库,由中国科学家提供的数据占了不小比例。这种“国内数据、国外整合”的做法不合理,但也表明在国内推动数据共享存在可操作性。

  根据调研,在我国建立国家级的公益性生命科学数据平台也许需要数亿元的年度预算,以建立一个海量科学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的软硬件架构,以及维持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和服务团队。但一旦建立起来,这个平台的回报以及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相关文章

“儿童食品”三大问题:噱头大于实质、配料不科学

“六一”儿童节到了。电商促销活动正在进行,“儿童食品”是其中非常畅销的品类。儿童酱油、婴幼儿低钠盐、儿童营养面条、宝宝山楂条……打着专为儿童研发名义的儿童食品真的都是健康的吗?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

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交付实验科学家

从中国科学院获悉,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4日14时左右,部分实验样品运抵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

“做好硬科普,服务硬科技”决策咨询沙龙在京举办

5月12日,以“做好硬科普,服务硬科技”为主题的北京市科协决策咨询沙龙在首创咏园举办。本次沙龙由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东城区科协、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

CISILE2023:科学仪器行业盛会,展示尖端科技与解决方案

2023年5月10日,第20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2022)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该展览会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世信会展集团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得到中华......

多部门联合印发《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点》

 2023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点 2023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作风学风建......

织构压电陶瓷研究成果在《科学》期刊发表

4月7日,《科学》期刊在线发表了西安交通大学在高性能织构压电陶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晶粒定向排列的锆钛酸铅陶瓷》(Leadzirconatetitanateceramicswithalignedcr......

重磅!BCEIA2023双碳战略下的可持续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我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低碳绿色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新能源器件(如燃料电池......

南开大学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

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前沿科学中心立项建设的通知》,南开大学“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建设,这标志着该校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据悉,“有机新物质......

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产业大会召开

3月19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2023年产业大会”在沈阳市举办。大会由沈阳市人民政府和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共同主办。辽宁省副省长姜有为、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等共同......

6载磨剑,中国团队领衔的野火研究登上《科学》

近日,清华大学主导的一项关于北方野火的国际合作研究登上国际科学顶刊Science(《科学》)。研究发现2021年北方森林野火二氧化碳排放创历史新高,占当年全球野火碳排放的23%。而二十年前这一比例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