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22 10:23 原文链接: 建立联动体系加强应急管理

  环境突发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应急处置是各地环保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环境应急能力,确保辖区环境安全?笔者认为,要从以下3方面入手:

  对环境突发事件要有充分认识

  环境事件通常可分为5类:一是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如大连海洋石油污染;二是由交通事故引发,如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在河边翻车;三是由企业违法排污引发,如紫金矿业污水渗漏;四是其他因素引发,如极端气候、自然灾害导致次生环境灾害。五是管理疏漏等人为因素引发的环境事件。

  这些环境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特征,但也存在必然性。一方面,只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风险就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要牢固树立风险与发展并存、预防为主的意识,超前决策,积极防范应对。另一方面,社会管理水平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环境管理措施、方式不能及时调整、跟进,致使环境问题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成为突发环境事件。环境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严重破坏性、难以控制性和广泛影响性,很多地方管理部门对此经验不足,认识不够。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或未发生过突发环境事件的地区,对环境事件的应急准备不足。

  建立跨流域、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协调联动体系

  近年来,跨流域、区域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建议建立跨流域、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协调联动体系。

  一是建立定期联席会商机制,流域、区域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年度工作,会商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如发生环境突发事件,立即召开联席会协商解决。

  二是建立跨流域、区域污染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共享、协作处置机制。重特大环境事件发生地的环保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对邻近区域环保部门告知事故基本情况,以便掌握事故动态,开展应急联动、联合会商、联合监测等各项工作。

  三是建立信息发布互通机制。事故发生后,及时搭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客观、公正地向社会发布信息,防止引发恐慌情绪。相关流域、区域领导层加强沟通,确保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四是建立联合后督察机制。对引发跨流域、区域环境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由事故属地环保部门对其整改情况开展后督察,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五是建立重点污染源联合执法检查和联合监测预警机制。由交界环保部门对交界区内重点污染源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本着实事求是、互帮互助、相互监督的原则,重点检查企业环评制度执行情况、“三同时”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加强监测合作,进行水质预警联合分析。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由所属区域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对方环保部门。

  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管理

  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快速反映,及时组织救援力量,有效处置污染事故。

  建立完善的应急防控体系。一要严格环境准入,把好项目建设关口,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向水体排放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污染项目,以及污染严重、群众反应强烈、连片污染可能性高的项目把好准入关。二要严格执法监管。掌握辖区内重点环境隐患防控对象,确定本辖区具有环境隐患的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区域。建立隐患排查情况动态数据库,做到底数明晰、隐患清楚。对重点监控对象进行定期现场检查和监测,将环境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国控、省控企业、涉危企业等要综合运用执法手段加强监管,坚决打击违法排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三要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级政府要编制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级环保部门要编制应急响应预案、应急监测预案,制定完善高速公路、河流、湖泊等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应急预案,重点完善各涉污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做到“污染不出厂”。四要修建环境应急设施。在项目管理上,存在环境风险的已建或新建项目必须储备应急物资,完善或建设应急设施。五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有关部门应急反应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检验应急设施和物资的准备情况。

  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一要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机构。由当地政府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组成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和协调所有应急救援力量,确保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二要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在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应建立以环保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协作配合的应急救援机制,分别建立环境监测、环境咨询、消防、气象、公共信息等多个专业应急小组。三要坚持属地原则。环境事件不论大小、程度如何,事发地政府应该担负第一救援力量的职责,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应急力量赶赴现场,及时了解和掌握动态,并采取初步控制措施。四要实行分级响应。对发生的环境事件做初步判断后,应根据事件的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并根据事件的初始情况、发展态势等科学判定事件的等级,根据事件发展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建立强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应急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装备保障。重点解决应急指挥、监测、救护车辆、应急监测设备、检验分析仪器、人员防护设备、应急照明设备等基本设备仪器的购置。二是人力保障。建立熟悉环境应急知识、掌握应急处置措施的应急力量。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环境应急管理人员培训,熟悉应急处置的知识和流程。加强大中型企业应急救援人员的技能培训,做好事故应急救援。三是技术保障。建立专家库,针对各行业环境事故的特点,提出应急处置的基本措施,并编制成应急手册。四是通信保障。建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应急领导、队伍、值守人员保证24小时联系畅通。应急现场要配备无线通讯设备,确保在各区域不出现通讯盲点。五是信息保障。要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中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发生原因、处置过程和事发后的环境状况,尤其是饮用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情况。及时告知群众防范措施,及时赔付群众损失,切实维护好群众的环境权益,为应急处置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立评估恢复体系。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对人生伤害、财产损失、生态环境影响等进行评估,提出损害补偿、生态恢复等建议方案。通过开展监测,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分析判定污染影响程度,制定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对污染物侵蚀过的水、气、土壤进行妥善处置,严防二次污染。

相关文章

防治污染,让微生物“吃掉”有害气体

常用的生物大气治理技术主要有生物过滤、生物滴滤和生物洗涤3种。与其他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大气治理技术具有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对处理低浓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强的有机废气效果较好。随着我国工业的......

中国环境报:到二○二五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厅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着重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

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个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28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十年间,中国实现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空气质......

《农药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国家标准首次发布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品种繁多,组成和结构复杂,农药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浓度高、种类多、危害大。有效防治农药制造工业污染事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粮食安全。日前,生态环境部批准发布了国家生态环......

臭氧污染降解果蝇信息素可能影响其性别认知

德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会破坏果蝇在空气中传播的信息素,干扰它们吸引伴侣或认知异性果蝇的能力。这些发现凸显了人类活动对昆虫种群的又一可能威胁。相关研究近期发表于《自然—通讯》。许多......

强化“科技引擎”,让中国式现代化动能更强劲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源送记得,1992年,他在大连读研究生时,1平方米进口水处理中空纤维超滤膜的价格是400美元(约2800元),当时“顶多用一两根膜丝就了不起了”。2000年......

华中武汉城市圈夏季臭氧污染成因、来源及管控的新见解

大气近地面臭氧(O3)对人类健康、植被生态系统等构成较大威胁。自2013年我国全面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以来,以PM2.5为主的空气污染问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然而,高浓度的近地面O3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呈......

未来五天华北中部个别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

据生态环境部发布,未来五天(2月16—20日),受冷空气影响,全国大部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华北中南部、黑龙江南部、辽宁西部、陕西关中地区、成都平原和川南局地可能出现中度污染,华北中......

美国列车脱轨事故持续发酵民众担忧污染危害

2月初,一列载有有毒化学品的火车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发生脱轨事故,造成不明数量的有毒物质和气体泄漏。该事件引发了对该地区空气、土壤和水污染的担忧。脱轨列车被曝载有更多种有毒化学品美国媒体13日报道......

微塑料污染的生态影响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章家恩团队在微塑料污染生态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据悉,这是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