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9-06 10:12 原文链接: 人类肠道微生物改变了小鼠的代谢

  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接受来自胖人肠道细菌的无菌小鼠会比给予来自瘦人肠道细菌的小鼠增加更多的体重并积累更多的脂肪。这一发现——它证明了身体与代谢特征可通过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传播——由该类啮齿动物的饮食所决定,而有关的研究人员提出,它可能代表了朝着研发个性化、基于益生菌的肥胖症疗法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Vanessa Ridaura及其同事首先对生活在人类异卵及同卵双胞胎肠道内的微生物进行了取样。(对本研究中的每一对双胞胎来说,其中的某一个是消瘦的,而另外一个则是肥胖的。) 他们接着将来自这些胖瘦不一的双胞胎的肠道微生物移植到小鼠的肠道内,这些小鼠自身肠道内的微生物都已被清除。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接受双胞胎中肥胖者的微生物群的小鼠(OB小鼠)会比那些接受双胞胎中消瘦者的微生物群的小鼠(LN小鼠)增加更多的脂肪。这一从人至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的移植导致了小鼠体内的代谢变化——例如,增加了其支链氨基酸的产出。当Ridaura和她的同事将LN小鼠与OB小鼠放在一起达5天时间,他们发现,OB小鼠会瘦下来,它们采纳了LN小鼠的“消瘦者”的代谢。他们说,另一方面,LN小鼠看来没有受到它们的笼伴微生物的影响并维持着它们自身的代谢状态。研究人员用一个组合演算法来寻找哪种细菌特别能够侵入OB小鼠并发现,拟杆菌门的特定成员能够进入OB小鼠的肠道,它们能定居于否则未被占据的生境内。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研究人员为这些小鼠配制了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西方饮食——纤维含量低及饱和脂肪含量高——而这一次则结果有所不同。在进食典型的西方饮食时,OB及LN小鼠都显得不会受到其它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人员的结果提示,未来可能应多考虑人类营养对一个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由Alan Walker和Julian Parkhill撰写的一则《观点栏目》文章更为详细地解释了这些发现。

相关文章

动物所等揭示小鼠行为和神经基因的驯化机制

实验小鼠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哺乳动物模型之一,由野生小家鼠长期驯化而来。实验小鼠和野生小家鼠在体型、生理及行为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实验室驯化下小鼠攻击行为减弱、温顺行为增强。已知实验小鼠......

PHB2在平滑肌能量代谢及表型调控中的作用

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在病理刺激如生长因子、炎症因子或机械牵张等的作用下,平滑肌细胞会发生由收缩表型向分泌表型、炎症表型等转化。多项报道表明,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后......

昔日代谢“垃圾”,有望变身送药“达人”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产生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可作为天然的药物载体,与目前广泛使用的纳米载体相比,其具有纳米级尺寸、可生物降解、无毒、内源性、免疫原性低、载货能力强、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等优点。面对高死亡率且......

扎心了......研究显示不存在“健康的肥胖”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内分泌科李启富教授团队基于基因分析探讨了脂肪含量与死亡风险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对于全身脂肪含量偏少的人,存在“健康的瘦”和“不健康的瘦”;但对于脂......

研究发现肝癌代谢异常机制并提供诊治新策略

张宏冰研究团队(受访者供图)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冰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研究员郑亮团队一项关于肿瘤细胞代谢异常与肝癌发生的研究成......

新发现!肝脏胆汁酸代谢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分子机制

肠上皮屏障损伤在炎症性肠病(IBD)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中备受关注。肠上皮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依赖稳定更新的上皮细胞和具有正常功能的细胞旁通路。胆汁酸是肝脏中胆固醇分解的最终产物,主要通过法尼醇X......

深圳先进院建立高效解析植物糖基转移酶功能的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赵乔团队于Molecular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Glycosides-specificmetabolomicscombinedwithprecursoris......

马齿苋或身怀抗旱高产关键“绝技”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马齿苋这种普通植物整合了两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创造出一种新型光合作用,使其“变身”为超级植物,能在耐旱的同时保持高产。了解这一新的代......

线下会议通知|“代谢组学与生命健康:机遇和挑战”研讨会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代谢组学与生命健康:机遇和挑战”研讨会将于2022年8月26日-28日在大连化物所召开。会议主席会议主题代谢组学是聚焦于分子量小于1500的内源性代谢物研究的科学......

噬菌体联合疗法可精确打击肠道细菌

科学家首次设计了一种噬菌体组合疗法,可以精确地靶向和抑制与炎症性肠病(IBD)相关的肠道细菌。这项研究展示了利用噬菌体治疗肠道菌群相关疾病的可能性。相关论文8月4日发表在《细胞》杂志。“应用噬菌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