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9-13 15:05 原文链接: 积极探索环保新路的重大举措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日前发布,行动计划注重改革创新,措施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意义重大。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更是积极探索环保新路的重大举措。

  探索环保新路,就是要正确处理环保与发展的关系,强调二者的协调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是基于这一思想而制定。

  中国环保四十年得出的宝贵经验就是:绝不能就环保论环保,而是要把环保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做到以环保优化经济增长。

  我们无需避讳这样的事实: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偏重的现状还没有改变,并且仍将持续。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比重保持在70%以上,“十二五”时期,把钢铁、石油化工等作为重点产业发展的地区不在少数。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能源、钢铁、水泥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肩负了更多的使命和期许。仔细研读行动计划不难发现,行动计划虽说是为了治气,却没有就气论气,而是把大气污染治理放在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其中,既有“扬汤止沸”的治标之举,又有“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既着眼于尽快改善空气质量,又着眼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总体部署,可谓一举多得。

  探索环保新路,就是要践行环保为民的宗旨,强调群众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始终秉持这一理念。

  环保为了人民,探索环保新路的一切实践和努力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

  今年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雾霾天气,覆盖范围近27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6亿。个别城市灰霾天数甚至超过200天,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雾霾等问题成为群众心中急需解开的疙瘩,急需消除的忧虑,急需治愈的痛楚。

  群众所思,就是政府所想。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是为了回应群众的环保诉求,让群众免受雾霾之苦,圆群众一个蓝天白云的梦想。

  群众所盼,就是政府所为。大气污染治理很难,但不能因为难而止步不前。出台行动计划,就是要通过治理这项当前突出的污染问题,提振人民信心,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这既是环保为民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最好的实际行动。

  探索环保新路,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强调客观理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做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口吃不成胖子。今天还是雾霾围城,明天就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现实。决心再大、干劲再足、措施再硬,也需要遵循客观规律。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发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理,也花了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基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气污染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解决起来难度更大。况且,大气污染治理涉及到多部门的协调合作,涉及到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群众要求治霾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们始终要保持清醒和冷静,大气污染治理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因为无论是调整产业结构,还是减少能源消费都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我们既要抓紧行动,有所作为,又要冷静客观,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

  探索环保新路,就是要突出一个“新”字,强调创新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时时处处贯穿这一特点。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十条35项具体措施,内容非常丰富,创新颇多,亮点频现。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是口头喊喊,而是真抓实干、动真碰硬。以前环保搞得好不好,很难成为决定官员升迁的因素。此次行动计划规定,由组织部门参与考核。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让管“官帽子”的部门参与进来,增加了大气污染治理考核的分量。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是以指标控制为核心,而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环境质量有没有改善,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明明深受污染之苦,环境数据却喜气洋洋,难以让人信服。行动计划就是要纠正这一偏差,这也体现出了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思想。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是“一刀切”,而是分类指导,体现差别化。各地情况不同,“一刀切”的命令往往会使政策大打折扣。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差别化的环境政策,有的地方以控制PM2.5为主,有的地方以控制PM10为主,做到了精细化管理。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是仅靠一纸行政命令,而是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实践证明,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强推效果有限。行动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疏堵结合、防打并举,保证了效果,显示了政府主动作为、治理大气的决心。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扣响了向PM2.5污染宣战的“发令枪”。它必会成为中国环保史上一个闪亮的时代符号,也将在美丽中国这幅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寄主养分和环境是桑寄生养分含量的主要因素

桑寄生(Mistletoes)是一类自身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茎半寄生植物,主要通过特化的吸器(Haustorium)从寄主植物直接获取所需的水分和矿质养分。前人研究聚焦桑寄生对寄主的负面影响。然而,近年......

涉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这5项含质谱等检测标准6月实施

近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3000万!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政府采购意向

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企业信息2023年01月(至)2023年02月政府采购意向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的通知》(财库〔2020〕10号)等有关规定,......

解读!四行业环评审批原则修订,哪些内容被共同要求?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钢铁/焦化、现代煤化工、石化、火电四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通知》,对原有钢铁、石化和火电三个行业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进行修订,并制定了现代煤化工行......

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3年2月至10月政府采购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的通知》(财库〔2020〕10号)等有关规定,现将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3年2月至10月采购意向公开如下:序号采购项......

超1亿!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中标公告

一、项目编号:N5100012022003093二、项目名称:省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快速响应能力提升项目三、采购结果合同包2: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地址中标(成交)金额广东省中科进出口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广东省广......

生态环境部:去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呈现“三个向好”

生态环境部今天(17日)上午举行例行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呈现“三个向好”的特点。“三个向好”首先是空气质量稳中向好。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

新研究预测森林树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宝生课题组以我国广泛分布的壳斗科栎属物种麻栎(Quercusacutissima)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基因组学方法预测森林树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分子......

针对大气污染,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张大伟发话了

12月26日,《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年度报告发布会在线上召开,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在会上发言致辞。张大伟表示,近年来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显示

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发布资源环境系列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在湖泊生态环境、湿地环境、山地与山区发展、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东部超大城市群生态环境方面建设成效显著。该系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