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12 12:52 原文链接: 科技部今年将建科研信息部署平台

  10月1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情况,并就科研经费管理、基础研究投入等问题接受记者提问。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有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一家像苹果这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公司?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万钢指出,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基础与前瞻,“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有90%以上是用在试验和开发,用于本行业的基础研究、前瞻技术探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万钢强调,从国家整体上看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不仅不够,政府支持的持续时间也不够长。“我们还没有这样一个技术创新项目能持续到十年以上。而能够走到世界最前沿的基础研究,二三十年是常态。”

  谈及科研项目经费问题,万钢透露,出现了专家和官员违法违纪的恶性问题,现在正在审查。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万钢认为症结在于,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坐在同一条船上共同摇桨的,任何一方不使劲,船就只能在原地打转。让大家共同使劲,要解决科研经费重复投入、违规使用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做好科技项目公开透明的、跨部门甚至于跨地方的信息平台和经费监管体系。

  万钢透露,今年年底,科技部将首先建立一个透明的、各部门在一起的科研信息部署平台,每年可以查找立项信息。二是正在推行的国家科技报告制度,要把结题验收后的项目在网上公开,让同行业的研究者都可以看到研究成果,好的成果可以进行技术转移。三是加强经费的巡视,加强对预算调整的规则制定。

相关文章

李克强: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主动权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总理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

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在谈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积极融......

书写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中国答卷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三五”以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实力明显增强。航天事业捷报频传: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自信源于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王璞两年前就呼吁,“关键核心技术、材料和工艺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国家提出“科技自立自强”,他更加明确了方向,干劲更足。“......

潘建伟吴季王贻芳畅谈未来颠覆性科技是什么

  3月8日,央视新闻《两会夜话》节目邀请全国政协委员潘建伟、全国政协委员吴季、全国人大代表王贻芳,谈论量子信息、高能物理、空间科学等前沿领域的热点话题。主持人提问,除了你所在的科......

科技部:破除科技人才称号与评价结果简单挂钩

中新网2月26日电国新办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会上介绍了国家在改革科技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包括开展“四唯”清理行动、破除科技人才称号与评价结果简单挂钩的做法、......

科技部副部长: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科技部副部长李萌......

这个命门行业,二十年来全中国竟然没一家能打的

“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科技部原副部长的一句话,道尽了中国科技界的无奈。但科研仪器不能自主的后果才刚开始显现。【1】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一台机器出了故障。当校方向......

丘成桐:没有强大的数学基础就没有良好的科技

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时,可谓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和先辈,努力带领着全国人民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七十余年来,几经风雨,筚路蓝缕,以长以成。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不再......

让科技创新赢在跨界融合

新冠疫苗研发的超级加速度,让全世界见证了产学研通力合作的巨大能量。在科学改变世界的路上,企业和资本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从实验室到商品架,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日前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