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31 14:46 原文链接: 美用遗传算法逆向设计新型纳米材料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29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使用遗传算法逆向设计出一种架构,并用这种架构来设计新型纳米材料。这是科学家们首次证明,可用逆向设计方法来设计自组装的纳米结构。另外,该研究也证明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方法在设计纳米材料方面的潜力。最新研究发表在10月2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该研究团队使用以前研发出的一种遗传算法,设计出嫁接了DNA的粒子,这种粒子能自组装成他们想要的晶体结构。这是一种逆向研究过程。传统研究中,嫁接了单链DNA的胶状粒子可以自组装,随后,科学家们会对得到的晶体结构进行检查,然后再进行改进,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构。

  该研究的合作者森纳特·库尔玛表示:“尽管传统方法有助于我们事后理解是什么因素在管控这一自组装过程,但并不能让我们提前设计出我们需要的结构。最新研究解决了这个设计问题,而且,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优化方法,其不仅能提前再现细节,而且也能解释以前未被观察到的结构。”

  该研究的领导者、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学教授文卡特·文卡塔苏布拉曼尼安表示:“我们的设计架构将有助于加速新材料的制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正在通过让其同计算方法完美地匹配,从而改变新材料的制造过程。”

  该研究团队正在使用“大数据”概念和新技术来发现和设计新式纳米材料,这是美国“材料基因组计划”的一个优先领域。“材料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研发出新方法来革新材料的设计,从而改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这些产品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药物到杀虫剂或除草剂等农业化学物质再到燃料附加物、涂料和油漆,甚至洗发精这样的个人护理产品等。

  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凯思琳·麦吉翁表示:“这一逆向设计方法证明了机器学习和算法工程方法在解决材料科学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方面极具潜力。”

  文卡塔苏布拉曼尼安表示,他们计划对这一方法继续探索,改进其模型并引入更多的机器学习技术。

相关文章

理性化设计的mRNA纳米疫苗可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李亚平研究员、郑明月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当歌研究员在NationalScienceReview期刊发表了题为:STINGagonist-boostedmRNAimmuniz......

全新的纳米载体靶向效率的高精度可视化评估方法

近日,临港实验室殷宪振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继稳团队合作,在ScienceAdvances期刊发表了题为:Cross-scaletracingofnanoparticlesandtumors......

使用GCMS检测弹性材料中的可萃取物和可浸出物

药品从生产到服用均要与多种由不同材料的包装有接触,因此我们可能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详细的兼容性研究,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并且不会因产品/材料不相容而引起安全问题,特别是与特定剂量或形式的给药方法可能......

材料研究把论文写在五洋九天

材料是物质世界的人类智慧结晶,是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核心基础。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材料科学发展,而材料研究要与应用紧密结合,论文应该写在五洋九天。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他强调,我们要引......

中国科大开发成本性能全面领先的全固态锂电池电解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马骋开发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它的综合性能与目前最先进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近,但成本不到后者的4%,适合进行产业化应用。6月27日,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未来制造业科学家有了新选择:原子制造

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未来制造业会是什么样?科学家们如今有了一个新的选择:原子制造。原子制造就是逐一精确地操控原子去制造产品,构筑原子级细锐、精准、完美而且具备超常规物性的产品。有人说,这可能是人......

厚度33微米,科学家研发出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子设备运行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可能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各设备间的电磁干扰也会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其正常运行。因此,发展新型电磁屏蔽材料,尤其是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是解决电......

科研人员开发邻域纳米结构生物传感膜

葡萄糖检测和实时连续监测对于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以及制糖和发酵过程中的可控生产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以葡萄糖氧化酶、普鲁士蓝、电极为核心的葡萄糖生物传感设备极具前景。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

纳米异质结构催化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杨蓉课题组在纳米异质结构催化性能调控及其应用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ynergisticDegradationofTetracyclinefromMo2C/MoO......

6分钟充满电,新技术突破电池容量理论极限

给电动汽车充电通常需要10小时或更长时间,即使采用快速充电方式,也至少需要30分钟。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最新开发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可将存储容量提高到理论极限的约1.5倍,从而使电动汽车能够在短短6分钟内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