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1-23 09:40 原文链接: 多国专家评析“核雾染”不科学

  雾霾的出现让中国人关注,一条声称含铀煤矿燃烧后的放射性粉尘导致雾霾的“核雾染”谣言最近被抛了出来,蒙蔽了一些人。

  这则最初来源于互联网的信息称,华北雾霾经久不散,是因为空气中漂浮的粉尘颗粒是带电的,而带电原因,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大营地区煤矿的放射性铀。也就是说,华北雾霾与核辐射有关,而导致雾霾的核辐射则称为“核雾染”。

  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多国专家,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评析表明,所谓“核雾染”没有科学依据。

  “核雾染”说并不成立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安妮·布瓦纳尔和同行这个月刚在学术刊物《地球物理通讯》上发表一篇论文,通过分析卫星观测数据指出,中国华北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和硫酸铵气溶胶等,根本没有提到有放射性物质。这个研究结果直接反驳了“核雾染”谣言。

  布瓦纳尔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再次确认:“MetOp气象卫星所携带的红外探测器并没有观测出中国的大气污染物具有放射性。”

  美国佛蒙特法学院中美环境法合作项目副主任林燕梅说,火力发电厂与雾霾的关系主要是,其释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固体颗粒物等可能导致雾霾,采煤、洗煤和运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也可能对雾霾有贡献。但是,“我们很少听到有关煤炭燃烧释放放射性元素对雾霾产生的作用,没有看到相关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员卡尔瑙霍夫认为,中国雾霾的重要成因可能还是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气象条件的改变。他提到,全球一些煤矿中确实含有极少量的放射性铀,但含量并不比普通土壤或岩石高。况且燃煤电厂都装有清洁过滤系统,微乎其微的放射性物质经过有效过滤,可以避免对人体和周围的环境造成危害。

  含铀煤可安全利用

  对于此类含铀煤矿能否安全利用,美国和俄罗斯都进行过相关论证,并出台具体规定。

  美国地质勘探局曾发布一份名为《煤和粉煤灰中的放射性元素》的报告,指出煤炭虽然可能含铀,但一般与普通土壤和岩石中的含铀情况差不多。报告指出,一般而言燃煤产生的辐射剂量“相当少”,对于常用作建筑材料的粉煤灰,其放射性与传统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或红砖“并无显著不同”。

  报告的结论是:“煤炭与粉煤灰中的放射性元素不应成为警报的来源。绝大多数煤炭或大多数粉煤灰含有的放射性元素以及相关的放射性并不比普通的土壤或岩石更高。”

  俄罗斯赤塔州的乌尔都煤炭产地自1986年起开始工业化采煤,专家们研究了当地煤炭在热电厂中燃烧的情况,根据铀元素含量和放射性活度把煤炭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消费用煤,放射性活度低于每千克123贝克勒尔,可用于日常生活;第二种为能源煤,放射性活度低于每千克1230贝克勒尔,可用于热电厂;第三种为混合煤,放射性活度更高,需注意其粉煤灰不可用于建筑。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陈晓秋披露的数据,“全国煤矿放射性核素含量数据库”的统计结果表明,全国煤矿煤样的铀238放射性活度的平均值是每千克79.5贝克勒尔,中国的煤炭完全可以安全利用。

  科学不能只靠想象

  由此可见,“核雾染”导致中国雾霾的说法不能成立,煤矿中含铀并非特殊现象,这样的煤炭能够安全利用。那为什么会出现“核雾染”一说呢?该网文作者马可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是这样说的:“(含铀煤矿和雾霾等)这几件事结合起来,再加上我的物理功底、物理直觉,我灵机一动,觉得这之间必然有联系,马上联想到核辐射可以电离气体分子,而电荷可以促使雾霾发生。”

  且不说有媒体调查显示马可安个人简介中“物理博士”的头衔存疑,单凭“灵机一动”,没有详细的调查和数据支撑,就在人们高度关注雾霾时发表如此耸人听闻的言论,不能算是科学的态度。

  诚然,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但讨论科学问题不能只靠想象。按照学术规范,有想法后先叫“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分析后得出证实或证伪的结论,这个过程应该如实描述在论文中,论文经过同行评议后发表在学术期刊上,才算是得到科学界承认。

  但遗憾的是,近来在一些与科技有关的大事发生后常出现此类“想象”,如日本大地震和核事故后,由于碘有一定的防辐射效果,就有人“想象”吃加碘盐能够防辐射并抢购加碘盐,而没有思考需服多少碘、盐中含多少碘和碘究竟有多大效果等问题。从“谣盐”风波到“核雾染”谣言,希望人们在看清真相后能够将之当作又一个提高科学素养、增强科学精神的契机。

相关文章

大连化物所等利用大连光源揭示氢键费米共振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江凌团队、副研究员张兆军和院士张东辉团队,与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哲来团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志锋团队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

我所利用大连光源揭示氢键费米共振新机制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凌研究员团队、张兆军副研究员和张东辉院士团队,与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郭哲来研究员团队、香港中文大学刘志锋教授团队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

宋振骐——在一线奔波的“煤炭”院士

“我要为光荣的煤炭事业奋斗终生。”作为中国煤炭领域的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0多岁的山东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学派的创始人宋振骐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怀揣着在祖国建设事业中大显身手的......

彭苏萍院士: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如何修复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这其中,......

中国矿大煤炭人:煤海深处有一群“井下教授”

 狭窄的空间里,伴随着轰鸣的机械声,一群赤膊的人正费力地挖着,煤灰沾满了他们的全身,全然看不清彼此的脸庞。工人们不仅辛苦,且时刻面临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难性事故的威胁——这是很......

环境部发布一项新征求意见涉土壤、气溶胶、地表水等监测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为进一步规范放射性固体废物近地表处置场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已完成《放射性固体废物近地表处置场辐射环境监测要求(征求意见稿)》,现予以征集。《放射性固体废物近地表处置场辐射环境监......

煤炭企业成为生产防疫物资的“生力军”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口罩需求量急剧增长。为应对当前的形势需要,近日,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开始生产口罩原料,加入了这场抗“疫”战争。煤炭企业成为生产防疫物资的“生力军”,也让业内意识到,在碳减排压力......

研究发现我国雾霾发生新机制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得州农工大学开展合作研究,揭示了区域雾霾形成的新机制。该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对我国及世界发展中国家合理制定减排措施以治理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切实有......

抗疫期空气缘何重污染?见蓝天全靠大风吹?

近来,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国北方地区雾霾频发的“怪现象”。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间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区先后出现了两次持续性区域重污染过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

误会了!火电厂“白烟”不是雾霾

今年春节比较特殊,车停驶了、工厂停产了,甚至连餐厅都不营业了,但京津冀等地依然出现了多次重度雾霾天气。对此,有人把近期出现的雾霾主要成因指向了“白烟”,也就是火电厂湿法脱硫后排放的湿烟气,进而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