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3-04 14:32 原文链接: 李海涛教授携手华人科学家发表表观遗传重要成果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了,ZMYND11是组蛋白变异体H3.3特异性的H3K36me3“阅读器”蛋白,其将组蛋白变体介导的转录延伸控制与肿瘤抑制关联起来。这一重要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3月2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海涛(Haitao Li)教授、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Xiaobing Shi博士、Hong Wen博士以及Baylor医学院的李蔚(Wei Li)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组蛋白修饰是发生在染色体组成成分--组蛋白上的修饰,主要有甲基化(me)、乙酰化(Ac)、磷酸化(P)、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修饰方式。其中,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比较复杂,可以发生在赖氨酸或是精氨酸上,而且每个修饰位点可以有不同的甲基化修饰状态。根据修饰位点以及修饰状态的不同,甲基化修饰可以激活或抑制基因转录,从而参与正常生理如个体发育、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等过程,同时也参与病理如癌症的形成和发展。

  H3K36me3是在RNA聚合酶II延伸之后定位在转录区域核小体上的一种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酵母中H3K36me3可招募一些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将染色质重新设置为一种相对的抑制状态,由此抑制转录。但目前对于H3K36me3在哺乳动物转录调控中的作用还知之甚少。哺乳动物组蛋白H3.3 是经典H3.1的变异体,其能够代替H3.1与转录活化的染色质结合,在生殖细胞的发育、表观遗传记忆和染色质重塑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使得转录调控进一步的复杂化。

  近年来的研究确定了一些介导组蛋白修饰的主要蛋白家族。将共价附着乙酰或甲基化蛋白质产生的蛋白质称作为“写入器”。识别和结合组蛋白修饰的蛋白称作为“阅读器”,去除组蛋白标识的酶则被称作“擦除器”。

  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候选肿瘤抑制因子ZMYND11特异性的识别了H3.3上的H3K36me3 (H3.3K36me3),并调控了RNA聚合酶II延伸。结构研究表明,除通过PWWP结构域中的芳香族笼(aromatic cage)结合三甲基赖氨酸,ZMYND11还通过将H3.3特异性的‘Ser 31’残基包裹在串联bromo–PWWP结构域形成的一个复合口袋中介导了H3.3识别。在测序后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研究人员发现ZMYND11与H3K36me3 及H3.3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共定位于基因体中。

  研究人员发现,尽管ZMYND11与高水平表达的基因相关,它却是通过在延伸位点调节RNA聚合酶II发挥非传统的转录辅抑制子功能。 ZMYND11在抑制作为肿瘤细胞生长必要条件的转录程序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乳腺癌患者中ZMYND11低表达水平与预后不良相关联。与之相一致,ZMYND11过表达可抑制体外癌细胞生长和小鼠体内的肿瘤形成。

  新研究确定了ZMYND11是一种H3.3特异性的H3K36me3阅读器,这是第一个发现的变异体特异性的甲基化组蛋白阅读器蛋白。研究结果表明,H3K36me3结合H3.3建立了一种独特的表观遗传状态,其定义了ZMYND11的基因组分布,提供了对正常和肿瘤生长的一种时空基因表达调控。由于H3K36me3和H3.3随延伸RNA聚合酶II一起定位于染色质,有可能在一轮或数轮转录后当足够的H3.3K36me3累积之时ZMYND11 被招募到基因体。研究人员认为ZMYND11并非是一个on/off开关,其主要通过调节RNA聚合酶II延伸“微调”了基因表达。此外,新研究结果也突显了组蛋白变异体H3.3在肿瘤抑制中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上海欧易生物医学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申报ANTOP奖啦

带着三月的未完成,在四月奔跑起来,即使道路泥泞,也会收获遍野的烂漫。2023年ANTOP奖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由上海欧易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杰出分析”ANTO......

NatureAging:揭示调控灵长类器官衰老的表观转录组机制

m6A是目前已知的真核细胞mRNA上最常见的一类化学修饰,其建立、读取和擦除分别受到相应甲基化酶(writer)、结合蛋白(reader)以及去甲基化酶(eraser)的动态可逆调控。研究表明,m6A......

我国科学家成功获得长春花叶片单细胞转录组图谱

长春花为夹竹桃科长春花属植物,在中草药用途上,全草入药有止痛、消炎等功效。单萜类吲哚生物碱(MIAs)是植物中最多样的特殊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长春花能够合成130多种MIAs,是研究单萜吲哚......

研究揭示细菌固有转录终止的结构基础

1月12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张余研究团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RobertLandick团队与浙江大学冯钰团队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题为S......

植物转录起始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陈琛团队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军、加拿大农业部伦敦研发中心研究员崔玉海在植物转录起始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

科学家绘出表观遗传和转录起始研究“框架图”

10月7日,《科学》在线发表复旦大学教授徐彦辉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解析了包含+1核小体的PIC-Mediator复合物结构,首次展示了转录起始复合物与+1核小体的紧密结合,表明+1核小体对转录起......

复旦大学Science最新发文:揭示+1核小体调控转录起始机制

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转录起始过程发生在基因启动子区,通过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剔除核小体暴露出启动子,允许转录起始复合物(preinitiationcomplex,PIC)的组装,在中介体(Mediat......

清华大学最新Nature发文:NuA4选择性乙酰化组蛋白H4的机理

生物体遗传信息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圈形成了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核小体。组蛋白H4的N端尾巴与临近的核小体相互作用,促进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形成以及异染色质沉默。核小体组装和异染色质形成阻碍了D......

基因组学研究重建苔类植物演化历程获突破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研究团队与合作者使用转录组数据,首次对苔类目级系统框架进行了重建,得到了高支持的系统发育树。相关研究9月8日在线发表于AnnalsofBotany。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深圳市仙湖植物园董珊......

科学家解析致病菌中新型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近日,在铜绿假单胞菌中报道了一个新型的转录因子SutA(survivalundertransitionA)。SutA对于维持细菌厌氧条件下的基因转录至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