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3-18 15:24 原文链接: 陈宇翱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陈宇翱

  2013年,欧洲物理学会向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陈宇翱颁出量子电子学和量子光学领域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菲涅尔奖”。虽然年仅32岁,陈宇翱却已是世界量子物理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他的研究曾一次入选《自然》年度十大科技亮点、两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亮点”、两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五次入选由中国两院院士评选出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近日记者获悉,因在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陈宇翱获得由凤凰卫视联合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评选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3-2014”颁奖礼将于3月底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登场,凤凰卫视及凤凰新媒体当晚将会通过卫星和网络向全球直播。

量子世界的“80后”领军人物

  2013年4月9日,是陈宇翱的32岁生日。就在当天,他收到了一份生日大礼——欧洲物理学会正式致函,授予他2013年度“菲涅尔奖”,以表彰他在光子、冷原子量子操纵和量子信息、量子模拟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菲涅尔奖由欧洲物理学会设立,以19世纪最伟大的光学家菲涅尔命名,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奖励两名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各一名。陈宇翱是获此奖项的第二位华人科学家,而前一位获奖者正是他的导师潘建伟院士。

  量子,是一个很多人听说过却并不理解的科学名词,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人们常说双胞胎之间有神奇的相互感应,而在微观世界,这种真实存在的现象更为神奇,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间具有“纠缠关系”,无论相距多远,只要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立即产生相应变化,这种量子纠缠正是量子通信技术的基础。量子纠缠特性赋予了量子通信许多突出优点:独特的加密方式使密钥具有不可复制性和绝对安全性,一旦有人窃取密钥,整个通信信息会“自毁”并告知使用者;量子通信还可以消除线路时延,实现最快通信等等。

  由于其中蕴含的巨大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量子通信技术在近二十年来逐渐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一大热点。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银行加密系统,就与量子通信技术密切相关。当缺乏强有力的自主研发加密技术时,中国只能购买国外技术。然而,随着中国对量子研究的发展,中国就可以用上自己的量子加密手段。如果把量子世界的一个个未知奥秘比喻成“魔盒”,那么陈宇翱对基于光子和超冷原子操纵的可拓展量子信息处理研究正是那把“开启魔盒的钥匙”。

  对于这位“80后”青年科学家的成就,人们赞誉最多的是陈宇翱的天才和勤勉,但他自己却用严谨而谦虚的科学口吻总结:“我不算天才,天分和勤奋占30%,机遇占70%。菲涅尔奖是对个人研究生涯的一个奖励,但是这个奖毕竟是对之前工作的肯定,有了前面的参照系,后面的工作要更加努力才行。”

物理巅峰上的中国追梦人

  量子间的纠缠关系是一道美丽的科学谜题,而陈宇翱与量子之间似乎也“纠缠”着某种命中注定的缘分。

  1998年,17岁的陈宇翱在第29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上一举夺得“实验”、“总分”两项第一,填补了中国学生从未在国际物理奥赛中取得过“实验第一名”的空白。这次比赛也为他叩开了通往量子世界的大门,同年,陈宇翱被保送进入中科大深造,后师从潘建伟教授,开始了他在量子信息处理领域的科研历程。学生时代,他就和同事合作搭建了世界上首个五光子纠缠实验平台,奠定了中国在多光子纠缠操纵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2004年,他跟随潘建伟教授到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而在前往海德堡之前,潘教授就对陈宇翱表示,希望他学成后能回国从事科研工作。

  2011年年底,陈宇翱入选中国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全职回到母校中科大工作。从那时起,陈宇翱便开始像候鸟一样穿梭在位于合肥的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位于上海的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之间,开展基于光子和超冷原子操纵的可拓展量子信息处理方向的工作。

  他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出八光子薛定谔猫态,并利用八光子簇态实现量子计算中容错率最高的拓扑量子纠错;在发展高亮度纠缠源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百公里级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及双向纠缠分发,推动了星-地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发展,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奠定技术基础,并被《自然》杂志称赞为“有望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的里程碑”。如今,作为项目工程总师,陈宇翱正在积极建设发改委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工程,以期实现目前世界上空间尺度最大、规模最大的地面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正是有了陈宇翱这样在量子世界巅峰不断攀爬挺进的青年科学家,在实现量子通信的长跑竞赛中,中国已晋身为“第一方阵”选手。《自然》杂志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想取得超乎寻常的成就,要以超乎寻常的梦想做动力,也必然要付出更加超乎寻常的努力。物理学家的平均工作时间是12小时,陈宇翱的生活每天就像定好了时钟:早餐后,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午饭和晚饭是他和家人相聚的时间;晚上8点,他会带着笔记本电脑回到家里,继续工作到深夜。这种旁人看来苦行僧式的状态,却让陈宇翱很享受。

相关文章

马斯克惹恼了科学家?Twitter危机引发社交媒体大迁徙,科学家们去往何处?

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Twitter总部的一部分被拆除的标志,远处有一只鸟在天空中飞翔。《自然》杂志一项调查的数百名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以前称为Twitter的平台。米里亚姆·维达尔·瓦莱罗(M......

黑龙江建成95家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

近日,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王选生物菌肥开发工作室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揭牌。据黑龙江省科技厅最新统计,截至11月20日,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已发展到95家,为推动全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产......

助力设备国产化!广东省极端条件重点实验室成功启动

近日,广东省极端条件重点实验室的启动会暨2023年极端实验条件研讨会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成功召开。该实验室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牵头,中山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共同合作建设,并于2023年......

突破性里程碑!成功实现基于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信标的零知识证明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5010)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张强教授等与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首次实现了一套以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产生器(D......

46位拿到“新基石”连续5年2500万不看项目只看人

2023年10月30日,腾讯公司“10年100亿元资助基础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二期名单发布,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46位科学家上榜,成为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第......

超原子半导体创下速度与效率纪录

半导体已经变得无处不在,但它们也有局限性。半导体中会产生激子(电子-空穴对),这意味着能量以热的形式损失,信息传输是有速度限制的。发表在26日《科学》杂志的论文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家团队描述了迄今......

重磅!微型高精度集成钻石量子电流传感器研制出

电动汽车、智能电网、高速列车等新兴工业应用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度的电流传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传统电流传感器相比,基于量子效应的传感装置可以利用量子态操控技术来提高测量的精度。这些优势使得基于量子效应的......

《科学》:扫描隧道显微镜操控单原子进行量子计算新方法

黏附在STM尖端的铁原子与一个钛量子比特(蓝色)“对话”,用它读取和写入其他两个量子比特(红色)的信息,并让它们执行基本的量子计算。图片来源:量子纳米科学中心   &nb......

辽宁省认定首批20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科学家世界

不久前,辽宁省认定了首批20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自获得认定以来,不少教育基地相继开展了公开课、主题展览等特色活动,积极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现实中,一些教育基地的开放受到各种条件限制,难以......

高效量子引擎开发或将推动量子革命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合作,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设计并制造出一种引擎。这是根据粒子在极小尺度上遵守的特殊规则开发的引擎,它不依赖于传统的燃料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