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4-24 10:38 原文链接: 洋种子几乎控制我国所有蔬菜品种占据市场80%利润

  “上海青”涅槃背后的种子战争:唯有自主研发方能抗衡洋种子

  上海南汇的矮脚青菜,因其吃口糯、味道甜、卖相“碧绿生青”,一直都很受市场欢迎。但这种统称“上海青”的青菜,其最好的种源曾一度是“日本造”,种子甚至被以1000元/斤的高价转卖到世界各地。

  中国的育种专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培育出上海青的新品种,超越“日本造”,让上海青真正回归上海,实至名归。

  上海青的涅槃重生,不过是中国种子抗击洋种子的一个缩影。不为公众所知的是,洋种子的入侵已给中国传统种业带来巨大压力。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洋品种已控制中国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所有蔬菜品种。此外,洋种子还全面进入中国的大豆、玉米、小麦、花卉等领域,并逐渐形成垄断之势,目前占据市场80%的利润。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种业只有实现自主研发上的突破,才能有力地与外企抗衡。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政府也成立了首只现代种业发展基金,该基金募集目标为50亿-80亿元,用以扶持中国的种子企业。

  “日本上海青”刺痛了谁?

  上海青,这种广为人知的小青菜品种,还有上海白菜、苏州青、青江菜等多个名称,是华东地区最常见的小白菜品种。

  但这种原为上海本土产的小青菜,在前些年90%以上的种源却是“日本造”。由于当时种源依靠从日本进口,曾一度推高了市场上的菜价。

  这个“秘密”,是长征蔬菜种子公司总经理归为民在2000年随上海种子协会去美国访问,在新泽西州一个农场参观考察时发现的。

  彼时,在那个农场里,归为民见到地里种了很多青菜,便问农场主是什么品种。对方告诉他叫“上海青”。

  归为民,这个从16岁就开始做上海青育种的农民种子专家并不懂英语,他唯一听懂的就是上海青这三个字。因为上海青的英文读法和汉语拼音是一样的。

  正当随团专家们为这个“上海”青菜品牌顿感骄傲时,农场主又补充了一句:“这个品种叫‘日本上海青’。”

  归为民顺便打听了这种日本上海青种子在美国的价钱,当时折合人民币竟然高达1000元/斤。而在中国,这种常规品种的青菜种子,价格不过8元/斤。

  多年后,归为民向记者坦言,当时日本上海青深深刺痛了作为中国大牌种子公司老总的他。他下定决心要培育出一种能超过日本上海青品种的青菜。

  归为民回国后发现,上海青是在中日建交后被日本武藏野公司引进到日本的。这家公司通过育种技术,将上海青改良成新的杂交品种“华王”,即俗称的“日本上海青”,然后转卖到世界各地。

  由于当时中国人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日本人很随便就把上海青的种子拿回去了。归为民没想到,自己几十年来一直在育种的上海青,占领世界市场的竟然是日本人改良的品种。

  其实不仅上海青是“日本造”,国人日常吃的普通蔬菜中,有不少品种也是依赖进口的洋种子。

  江苏省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向记者透露,蔬菜中像包菜、青花菜、芥蓝、番茄、黄瓜等,多数是由洋种子培育的。本土蔬菜种子则日渐稀少,不少品种濒临灭绝,甚至已经消失。

  此前曾有公开数据称,来自国外的洋种子品种超过200种。这些种子种出的蔬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在中国种子市场占有很大份额。

  以江苏省为例,目前当地蔬菜种植的高档品种中,国外种子占60%。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羊杏平称,普通大规模种植的蔬菜品种中,国外种子占20%。

  抗洋还需自身硬

  从2000年起就开始进入上海的华王菜,很快占据了上海绝大部分夏季青菜市场。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中国种业市场对外开放,美国杜邦、美国圣尼斯、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等外资种业集团趁机大举抢滩中国市场。

  由于华王菜只开花不结果,无法依靠种植华王菜复制种子,种源就被日本人长期垄断经营。上海的青菜曾一度因为是“日本制造”而价格高企。

  据赵亚夫介绍,所有的外国蔬菜种子,都是杂交一代种,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采用了“断代技术”,只能种一茬,留种再种时,就会出现严重退化现象。如果想继续种,就只能重新购买种子。

  但洋种子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他们掌控着价格、市场。“定价权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供货权也在他们手里,问题就很严重了。”赵亚夫说。

  为了扭转上海青“日本造”的局面,归为民在查阅大量相关青菜育种方法后,开始了超越华王菜的上海青育种工作。

  归为民搜集了200多个青菜品种,既有上海本土的品种,也有国外的品种。其中上海青的品种分类非常细致,涉及高矮、耐寒热、颜色深浅等多个特征。这些种子的价钱当时都比较便宜,但大都是产量、长相或吃口都不如华王的常规品种。

  归为民将这些青菜品种分开种植,然后又将收获的种子互相杂交培育。对每种青菜,归为民都会按规定指标进行严格审核,甚至下锅炒熟品尝。

  直到2010年,归为民终于从培育出的新品种中找到一个综合指标超过了华王菜的品种。这个历经十年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被命名为“长征51号”,是归为民将200多个青菜品种经杂交后的第51个组合结果。

  和常规青菜相比,长征51号的“腰”更细,卖相更好。归为民表示,无论是耐热性、吃口,还是营养价值,“长征51号”都要略胜一筹。

  以长征51号为代表的长征系列杂交青菜新品种很快获得市场认可,成为华王菜的有力竞争对手。

  长征系列青菜吃口糯、味道甜、卖相“碧绿生青”,相对于此前上海青品种长势慢、吃口差的特点,很快就深受消费者欢迎。

  最具优势的是,长征51号的种子只需40元/斤左右,远远低于华王菜的种子价格,产量却比华王菜要高。而在2010年以前,华王菜的种子在上海的价格达到150元/斤,比本地青菜常规品种足足贵出15倍。

  在归为民看来,这才真正让本土上海青实至名归。

  业内认为,种子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改变国产蔬菜倚重洋种子格局的唯一途径,是在育种技术上缩小与国外的差距。羊杏平表示,只有实现自主研发上的突破,才能有力地与外企抗衡。

  80亿基金扶持中国种业

  2012年,上海市有关部门为支持归为民的育种研发,在上海郊区专设10亩地,用以进行长征51号的大规模育种。

  传统上海青经品种改良后,现已在中国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占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10%左右。换句话说,中国10%的青菜都是上海青。

  虽然中国人培育的上海青品种超过了日本品种,但这依然改变不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对种子的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洋品种蔬菜依仗其在品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优势,占据了中国市场80%以上的利润。

  洋种子售价之高,令人咂舌。以荷兰甜椒品种“蔓迪”为例,曾经开出了每克种子180元的天价,1克种子相当于1克铂金。

  就拿“中国第一菜园”山东省寿光市来说,国外公司每年销售给其高档菜种就赚取6亿元人民币。

  据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种子市场初步预测价值超过600亿元。然而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尚未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种业市场集中度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中央财政增加“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投入。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

  2013年3月28日,中国宣布成立首只现代种业发展基金,首期规模15亿元,基金存续期10年。

  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由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农业发展银行、中化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首期15亿元将由中化集团公司、农业发展银行和财政部分别出资5亿元组成。基金将采用基金公司与新投资人设立子基金、原股东增资等方式扩大募集规模,基金募集目标为50亿-80亿元。

  该基金为进一步扶持中国农作物种业企业,主要对高成长性的种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

  新华社援引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祝顺泉的话说:“种业发展基金成立是财政支农方式的一大创新,根本目的在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

相关文章

可储存超22亿颗种子,挪威有个“末日种子库”

位于挪威北部斯瓦尔巴群岛的全球种子库有“末日种子库”之称,于2008年建成,旨在为全球植物种子保存“备份”以应对天灾人祸。近日,总台记者走访了斯瓦尔巴种子库,为您揭秘这个神秘的“植物诺亚方舟”。总台记......

大豆籽粒性状调控的新机制

大豆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子大小和粒重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产量构成的要素之一。然而,人们当前对大豆种子粒重调控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因此挖掘粒重调节基因并......

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三亚开幕

4月1日,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开幕,超3000位国内外嘉宾和种业专家参加大会。多位院士专家、企业家作专题报告,发布最新成果,分享最新理念,助力种业高质量发展。主论坛期间,还发布“第三批人......

刘建军:36年持续攻关只为“迭代”小麦种子

“这个育种材料来自小黑麦,它是经过不断改良才长成这样的。”3月17日,科技日报记者见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军时,他正在加代温室里查看育种材料。在办公室的书柜里,摆放着刘建军上月领回的2......

华南植物园发现光周期调控植物种子大小的普遍性规律

作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环境因子,光周期(Photoperiod)广泛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多年来,人们对光周期影响植物开花以及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其如何影响花后发育尤其是种子发育......

国家种质库2.0建设启动种业“芯片”迎来数字身份

高达2.4米的“巨人”水稻、每粒均包着一层薄薄外壳的玉米、长在我国最南端的“袖珍”棉花……这些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奇珍异种,正保存在国家作物种质库里,如今,它们将迎来自己的“数字身份”,更好地释放其自身价......

仿生种子载体提高种子发芽率

美国科学家描述了一个受牻牛儿苗种子自钻孔行为启发的可生物降解种子载体。这个种子载体的种植成功率比牻牛儿苗种子还要高。这项技术或能提高飞机播种的效果,帮助应对土地退化地区的农业和环境压力。相关研究近日发......

光周期调控植物种子大小的普遍性规律获揭示

作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环境因子,光周期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近年来,人们对光周期影响植物开花以及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已有较清晰认识,但光周期信号如何影响花后发育尤其是种子发育仍不清楚,其潜在作用机......

科学家构建小麦籽粒发育中的转录调控图谱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路则府团队在《生物技术通报(英文)》(aBIOTECH)发表了文章,构建了小麦籽粒发育不同阶段的全基因组染色质开放图谱以及基因表达图谱,并对小麦籽粒发育中关键转......

以野生植物种子为主题,这儿有座特殊的博物馆

在素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美誉的云南,有这样一座特殊的博物馆——种子博物馆。种子博物馆位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内,是我国第一座以野生植物种子为主题的博物馆。眼前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