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06 14:05 原文链接: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PlantCell》发表菌根共生新成果

  近日,知名期刊《Plant Cell》刊登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英国John Innes中心和约克大学等处关于菌根共生的最新研究成果“A H+-ATPase That Energizes Nutrient Uptake during Mycorrhizal Symbioses in Rice and Medicago truncatula”。该研究揭示了植物-丛枝菌根共生营养交换过程中能量的来源,并表明通过对H+-ATPase的修饰,有望提高植物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的能力。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二涛研究员,其200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围者,国际非豆科植物生物共生固氮研究联盟成员。他在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植物--微生物共生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Nature Genetics、Current biology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

  丛枝菌根(AM)真菌与绝大多数植物种类有关,能促进矿质营养的吸收,如磷酸盐。除了改善营养供应之外,AM共生也能提供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AM共生的形成是通过植物和真菌之间的化学信号交换来实现的,利用植物根部释放的独角金内酯(Strigolactone)作为这个化学沟通的一个早期步骤。独角金内酯可促进真菌孢子萌发,并刺激菌丝分支、植物真菌定植前体。反过来,AM真菌能够产生可被寄主植物识别以激活共生信号通路的 lipochitooligosaccharides和chitooligosaccharides。

  真菌和根表面一经发生物理接触,就形成肿胀的真菌感染结构——菌足。一旦表皮细胞层被破坏,真菌通过根皮层在细胞间生长,在内部根皮层细胞内形成高度分支化的结构,称为丛枝(arbuscules)。发育中的丛枝仍然包围着植物细胞膜,围丛枝膜(periarbuscular membrane),它是连续的,但不同于质膜。丛枝为营养物质的交换提供了一个大界面,是围丛枝膜内特殊质子耦合磷酸盐转运蛋白的位置。

  在植物细胞系统中,进出细胞的溶质和代谢产物运输主要由一个H+电化学梯度驱动。这个梯度是由质膜H+-ATP酶(在植物和真菌中都被发现的酶)的活动所产生。一个正电荷的挤出,以质子的形式,引起一个膜电位,这可以为带正电的离子到细胞内的转运提供能量。H+-ATP 酶在细胞扩增期间的信号转导、细胞内pH调节、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和气孔开度调节中发挥不同的作用。H+-ATP酶也参与病原体识别的早期阶段,并涉及调节气孔开放以阻碍细菌病原体进入。

  细胞化学研究表明,质子泵活性与丛枝界面上的植物和真菌膜有关,符合发生在这个位置的主动运输过程。这些结果表明,质子通过泵发生易位,在围丛枝空间的积累,可能提供驱动根皮层细胞吸收磷酸盐、真菌细胞吸收糖类的原动力。H+-ATP酶的丛枝特异性表达,在烟草和苜蓿中已有报道,但是这些ATP酶的功能还有待于明确。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遗传学和生化数据表明,水稻(Oryza sativa)和苜蓿(M. truncatula)的质膜H+-ATP酶,对于维持菌根定植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共生的磷酸盐运输所必需的。H+-ATP酶的突变会减少丛枝的大小,并使寄主植物通过菌根共生所进行的营养吸收受到损害。H+-ATPase Os-HA1的过表达能增加磷酸盐吸收和质膜电位,表明这个H+-ATP酶在围丛枝膜的能量供给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从而促进丛枝植物细胞的营养交换。

  该研究证明的丛枝H+-ATP酶的功能重要性,也使我们推测,这也将是通过共生养分吸收提高作物生产力的植物育种的一个极好靶标。

相关文章

《嘿,你的生活被这些植物改变了》出版

一花一叶,一草一木,自然奥妙,点滴现于平实生活。近日,由王瑛、谭如冰、王晨绯主编的《嘿,你的生活被这些植物改变了》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引人入胜的科普写作模式引导读者进行探索和体验,建立......

植物所揭示新的植物生物钟周期精细调控因子

生物钟作为植物细胞内在计时机制,通过协调基因表达的节律性和代谢稳态等,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性和季节性环境变化。当植物内源生物钟系统和外界光-暗周期相一致时,植物会获得最佳生长,因此......

生物物理所等发现病原微生物干扰植物免疫新机制

6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艳丽研究团队与英国塞恩斯伯里实验室马文勃研究团队,在《细胞》(Cell)上,发表了题为Pathogenproteinmodularityenableselabor......

珍稀丹霞梧桐首次实现整群异地迁种落户华南国家植物园

迁地种植现场丹霞山管委会供图中新网韶关6月24日电(王坚王子杰)记者24日从韶关市丹霞山管委会获悉,被紧急运送至华南国家植物园(下称“华南植物园”)的7株韶关丹霞梧桐近日已萌发新芽新叶,标志着丹霞梧桐......

广东河源发现植物新物种

从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悉,保护区科研人员发现一堇菜科植物新物种,命名为河源堇菜。该学术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北欧植物学杂志》发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叶钦良是河......

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

4日,从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丰生物)获悉,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下发全国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该证书由舜丰生物获得。基因编辑是世界生物育种......

植物“说话”的奥秘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乔治·S·怀斯生命科学学院的门外,一排由白色塑料薄膜搭建起的实验室看起来如同普通的温室大棚。正是在这里,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揭示了看似“静默无语”的植物“说话”的奥秘。近日,以色列特拉......

新方法可使植物塑料降解成肥料!

据最新消息,日本研究人员成功改良了以植物为原料的塑料材料,并成功将使用后的废弃物转化为肥料,再次利用。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发表于英国《聚合物化学》杂志上。该研究团队采用高分子材料设计新方法,通过改良植物为......

植物物种多样性有益于喀斯特森林土壤氮转化速率

植物物种多样性支撑生态系统结构和基本功能,是开展植被修复工程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多项证据显示,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改善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现有研究表明,增加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可提高土壤有效氮水平......

2.5亿年前的植物世界是什么样的

世界地球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讲述远古时期古植物图文故事的科普图书《寻找古植物王国:一场穿越2.5亿年的地质学旅行》,近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