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09 09:10 原文链接: 专家发现通过对水稻关键基因调控或可实现低肥高产

  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水稻关键增产基因DEP1能调控氮肥高效利用,或可帮助改良水稻品种,实现少施肥高产量的目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等人带领的科研团队近日在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DEP1是他们之前研究发现的一个中国超级稻增产关键基因。这次在历时5年的新研究中又发现,这个基因的等位突变体,在水稻营养生长期(根茎叶等的生长期)表现出对氮肥钝感,而在生殖发育期(花、种子、果实等的生长期)对氮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基因调控在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的条件下实现水稻更高产量。

  进一步研究发现,DEP1基因负责编码的蛋白质是G蛋白伽马亚基。G蛋白是调控动植物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的信号传导蛋白,包括阿尔法、贝塔和伽马3种亚基。研究人员还发现,减弱G蛋白中的阿尔法亚基或者增强贝塔亚基的活性,也能对水稻造成氮肥钝感效应。这说明,G蛋白的3种亚基都可以作为调控植物对环境中氮信号感知与响应的分子通道,这一信息对于水稻育种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介绍说,目前中国的水稻生产中,氮肥利用率仍比较低,造成大气污染及江河湖泊富营养化,而国际上对农作物氮高效利用的分子调控机制还知之甚少。因此,水稻DEP1基因这一新功能的发现,为“生态友好型”水稻高产和稳产提供了保证,也为揭示农作物氮高效利用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关文章

植物所在生物钟调控水稻耐盐性机制解析研究中获进展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对盐胁迫敏感,盐渍环境会导致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生物钟是内在的时间维持机制,在调节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关于水稻生物钟核心组分是否参与耐盐性调节及其相关机制......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克星”基因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白叶枯病是我......

喀斯特稻田土壤微氧生物研究获进展

水稻根际等微氧条件土壤中微生物驱动亚铁氧化过程较为普遍,形成的铁氧化物表面正电荷丰富,可有效阻止重金属从土壤向植物体迁移。然而,微氧环境过程及其多元素耦合循环研究,由于研究手段限制及关键证据获取的难度......

中国科学家成功鉴定水稻氮高效基因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获悉,该所储成才研究团队通过对过去100年间收集于全球不同地理区域52个国家及地区的110份早期水稻农家种在不同氮肥条件下进行全面的农艺性......

植物所在生物钟调控水稻耐盐性的机制解析中获进展

水稻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对盐胁迫敏感,盐渍环境会导致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生物钟是内在的时间维持机制,在调节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目前,学界尚不清楚水稻生物钟核心组分是否参与耐盐性调节......

研究揭示钙通道蛋白调控水稻对低温响应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系统阐释了钙通道蛋白OsCNGC9调控水稻对低温响应和耐受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建立了一条从低温信号感知到钙离子通道激活的低温信号转......

科学家揭示水稻抽穗期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鉴定出一个新的水稻抽穗期微效调控因子,并对其作用模式进行了深入解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

IGF2R调控“质子改道”赋予巨噬细胞抗炎潜能被发现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王莹、时玉舫课题组在ScienceAdvance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GF2R-initiatedprotonrechannelingdictatesananti-......

研究发现基因调控水稻细胞死亡新机制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稻所)种质创新课题组研究发现病斑突变体基因ELL1通过影响叶绿体的发育来调控水稻中活性氧的稳态,进而触发由活性氧介导的细胞死亡。该项研究丰富了对植物中细胞程序性死亡产生......

曹雪涛/侯晋揭示非编码RNA调控肝细胞癌的潜在机制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致命的恶性原发性肝癌,在与癌症相关的死亡中排名第四,在全球突发事件中排名第六,其5年生存率低。持续的肝损伤会引起慢性肝炎和反复代偿性肝细胞增生,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肝癌发生的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