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09 11:02 原文链接: Nature:计算机模型预测学术成功

电脑模型预测论文数量、任职机构及性别关乎学术成就

  在发表同等数量文章的情况下,和男性生物学家相比,女性生物学家成为学术带头人的可能性更低。

  最近,研究者用电脑模型证明:对事业起步期的科学家来说,“不发表就发臭”是一条黄金准则。根据计算公式,对于年轻科学家来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知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是决定其之后成就的最重要因素。

  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庞比犹法布拉大学计算机科学家Lucas Carey是该模型的设计者,他与同事发现,除了论文发表数量之外,供职于知名大学及身为男性也会为日后成功打下基础。

  Carey将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6月2日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该小组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名为pipredictor.com的网站,为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科学家分析他们的论文能否在业界“独领风骚”。

  Carey与以色列雷霍沃特市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David van Dijk、美国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的Ohad Manor一起开展研究工作。他们分析了1996年至2000年间由生物医学研究者首次发表的25000份论文。在这些作者中,只有6.2%的人最后成为了首席研究员(PI)。研究小组对PI的评判依据是:在之后的13年里,以最终作者的名义最少发表过3篇论文。Carey小组使用的运算法则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分析出超过200种不同指标对未来事业成功的影响。此外,该运算法则还生成了一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同一研究机构中不同2人在未来成为PI的机会孰高孰低。结果显示,该公式计算推算的准确率高达83%。

  根据该公式,科学家前8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及期刊的影响力是最重要的指标。但是,Carey补充道,这一成功法则只适用于第一作者,也就是说,年轻科学家尽量不要与他人合作撰写论文。

  因为,过多地与他人共同撰写论文会让科学家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Carey说:“我们的研究数据证明,年轻人不应该涉足重大的科研任务。”至于论文的质量方面,例如被引频次,实际效果反而不如期刊本身的影响力重要,尽管不少科学家批评该指标使用了错误的评判方法衡量论文质量。

  研究结果还证明,男性在成为PI的道路上是有优势的。Van Dijk说,平均来说,在具有相同论文发表数量的情况下,女性成为PI的可能性比男性低7%。虽然供职于知名学府也会为科学家带来优势,但发表论文的数量会冲淡这种优势,因此学校的知名度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一些科学家并不认可Carey的研究,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却仍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PI。但Carey的研究小组指出,这些没有在知名期刊发表过论文且最终还成为PI的科学家,他们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数量是普通科学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数量的2倍,这说明发表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其他因素不足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东北大学网络理论家Albert-László Barabási曾经发表过以个人论文质量预测未来学术成功可能性的文章。他说:“Carey的研究证明了学术成功具有可预见性,且清晰地将相关因素梳理了出来,通过多种方式排列出各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

  得克萨斯大学泛美分校生物学家Zen Faulkes说:“年轻研究者将全部时间用来搞科研,Carey的研究成果基本上与职业咨询给予年轻研究者的规划建议相吻合。”

  但该研究方法也存在弊端。研究所使用的公式只在生物医学科学家1996年至2000年间发表的论文上测试过。Peter van den Besselaar是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一名专门研究科学管理的研究者,他指出该模型所提出的那些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可能是一种误导。Besselaar说,从所有人中分辨出具有高学术素养并在将来有可能成为PI的人,和那些低学术素养并最终会离开科研领域的人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真正困难的问题在于,如何在最顶尖的15%的科学家中分辨出谁有可能成为PI。因为在这些人中只有不到50%的人能成为PI。此外,该模型对于学术成功的定义也被人诟病,学术成功不一定非要以成为PI为标杆,成为一座实验室的负责人或获得终身职位一样是学术成功的表现。

  不过Faulkes补充道,尽管如此,该研究仍然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展现了女性在学术领域的不利地位,并证明期刊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论文的最终表现。

  Carey透露,他们的小组正在改进电脑模型,尝试用模型预测哪些研究者有可能获得终身职位,哪些研究者有可能获得项目资金。他说:“根据我的经验,大学招聘委员会关心的主要是两点:研究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拥有的资金;而所有基金资助机构关心的则只有一点:研究者发表论文的数量。”

相关文章

两部门: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据财政部网站27日消息,财政部、税务总局26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其中提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

不问“出身”漳州打造新型研发生力军

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福建龙溪轴承股份有限公司首创“子母套”免维护推力关节轴承,突破常规推力关节轴承只承压不抗拉的技术瓶颈,为世界首台千吨架桥一体机——“昆仑号”提供关键部位;漳州科华技术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

上海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高端制剂服务再升级

近日,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以下简称“功能型平台”)——高端制剂中试技术服务平台在浦东张江正式揭牌运行。该平台将聚焦高端制剂研发和中试,服务科研机构、biotech企业和大型制药企业,共......

接近真实皮肤,东大团队研发全属性凝胶电子皮肤

近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俊课题组研发了一种水驱动机械性能可调的全属性凝胶电子皮肤,可以实现多信息的集成耦合。其最新成果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Nano在线发表。据吴俊介绍,电子皮肤包括......

一个无人踏足的重要发现!985教授发表经验

“张老师总是非常及时的给我们批阅论文,大多近乎重写。”“他经常凌晨还在看文献,一个快50岁的人了都这么拼,我们还有理由偷懒吗?”张强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他对学生的指导与......

论文打破技术空白,30岁一作即将回国就职

刚刚博士后出站的胡鸿杰,以一作身份新发了一篇《自然》论文。结果,他的“电话被打爆”了。在论文发表仅一周时,下载量就已经超过了44000次。这篇论文由胡鸿杰所在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徐升团队完成,题目是......

【5月5日】第四届药物诊断试剂研发质控(TDMSOS)国际研讨会

会议简介药物及诊断试剂的有效性评价和质量的精确控制是目前全球生物产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是企业研发的重点,是标准化工程化开发的前提。为推动体外诊断与药物工程化发展,加强计量及分析表征技术对质量控制及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库正式上线服务

近日,国家农业图书馆正式上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库,实现了全院学位论文特色资源本地化保存,增强了学术资源成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将有效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共享。国家农业图书馆自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

权威快报丨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3万亿元

天和、问天、梦天三舱齐聚天宇中国空间站傲立太空夸父探日、青藏科考、微纳卫星、量子传输、质子治疗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2月24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我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喻思南)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10周年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我国创新调查制度监测评价显示,10年来,我国科技人才结构更加优化。2021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为57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