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08 09:05 原文链接: 青岛西海岸新区实施海洋战略奏响海洋科技创新乐章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000亿元,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人口规模240万,城镇化率85%。

  这组诱人的数字,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加速向海洋进军,走向深蓝,走向高端的目标,是建成“蓝、高、新”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新区、全球高端要素聚集的开放高地、生态宜居的美丽海洋新城的“一幅蓝图”。

  创新驱动, 抢占海洋科技新高地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王建祥说,2020年要达到的一组数字,有科学的实践依据,决不是拍脑袋!以去年为例,青岛西海岸新区共申请发明ZL8034件,授权发明ZL296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9.48%;高新技术企业128家,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43家;开工建设科技孵化器43.92万平方米,累计开工214.92万平方米,累计建成108.88万平方米。打造海洋经济鲜明的特色,只有坚持科技引领,以做强海洋基础科研、提升技术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孵化与企业培育为重点,着力构建功能区标志平台、特色园区创新平台、要素支撑平台“三大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取用5年的时间,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青岛。

  新区科技局局长赵英民介绍,眼下,青岛西海岸新区推出一系列科技兴海“大动作”。

  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保税港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中德生态园、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八大功能区”为支撑,承接落实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四区一基地”的“五个定位”。

  在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国家级海洋科学城,形成海洋科教文化聚集区、海洋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军民两用产品展示中心和转化交易中心。规划建设海上高新区,打造国家深远海开发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大型深海装备、科研仪器海上试验场,在可燃冰、海洋油气等深远海资源勘探、大洋科学考察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争取突破海底机器人、自主型无人探测器、遥感探测等深远海探测先进装备技术。

  围绕海洋生物、物理海洋学、海水养殖、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物理、海洋药物、海洋腐蚀与防护等领域,构建起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以“八大特色园区”为依托,重点突破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矿产开发5大领域20项核心技术;规划建设300万平方米的海洋科技孵化器。

  建立科技投融资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围绕市场链建设机制链……

  高端引领,打造海洋科技产业集群

  282公里的海岸线、23处海湾、9处沙滩、约12条入海河流,9个风景旅游区与旅游度假区;2013年,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494亿元,占青岛市海洋经济增加值的37.5%;全区生产总值2266亿元,占青岛市的28.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在全国已经批复的9个国家级新区中,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经济总量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这些“珍贵”的海洋资源,谁能说不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巨大“宝藏”呢!

  风景这边更好。从金沙滩到董家口港区,从唐岛湾到大小珠山,抢占海洋产业制高点的景象处处可见。“八大特色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以明月海藻、聚大洋海藻等企业为龙头,集研发、中试、产业化为一体的特色海洋生物产业园,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前湾国际物流园区等特色产业园区,精彩纷呈。以总投资102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为龙头,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的国际远洋渔业产业园,力争2020年,远洋渔船达到1000艘在此交易,年卸鱼量300万吨以上,形成千亿元产业链。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万建忠说,青岛西海岸新区要加快转型升级,突出“蓝色、高端、新兴”特色,率先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着力实施产业、项目、功能“三大升级工程”,探索海洋产业发展新体系。3年内,引进建设总投资5000亿元的海洋产业项目,以项目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总投资106亿元的中石化LNG、总投资102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总投资23亿元的明月海藻科技园、总投资16亿元的武汉光谷海洋科技园等108个百亿级、十亿级项目。

  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最具代表性的是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据赵英民介绍,区内有船舶及海洋工程企业29家,其中整船制造企业4家,海洋工程平台企业2家,船舶配套企业12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建成了世界最大海藻酸盐生产基地。

  赵英民说,一批批“蓝色项目”的顺利推进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跨越,踏浪前行的生动写照。

  人才战略,打造国际海洋人才港

  两年前,赵法箴、高从堦、雷霁霖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带着科研成果,走进青岛西海岸,与青岛3家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作为西海岸首批“建站”的青岛浩然生态海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其杂交选育的第一代、第二代刺参速生抗生新品种和海马繁育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青岛西海岸新区“博士后挂职实践基地”挂牌成立以来,成功引进了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20名博士后、博士来区挂职。

  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区有市级以上科研机构120余所,驻区高校9所,在校大学生12.7万人,全区人才总量33.78万人,约占全区人口总数的20%。其中,“两院”院士6人、“千人计划”人选10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2名,省级以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0名,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支撑。

  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后,着力构建海洋人才特区。对人才创业,青岛西海岸新区将给予全方位扶持。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出台人才政策30条,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打造“国际海洋人才港”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探索建立市场导向的科技资金配给机制。在产权交易和股权激励等方面先行先试,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体制障碍,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设立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合伙成立天使投资组合基金,为初创期企业搭建股权融资平台。

  打造“国际海洋人才港”,吸引和积聚更多的优秀人才前来创新创业。新区区委组织部分管人才工作的副部长孙博说,他们正在全面优化政策和服务,努力打造一流的人才创新创业和工作生活环境,努力形成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聚得齐、用得好的良好局面。

  目前,新区正在规划建设海洋人才、产权交易、数据服务等支撑平台。建设海洋人才市场,建立与全球海洋人才密集区联通的国际人才市场网络,实施“百千万”工程,5年内引进培育30名顶尖人才,300名领军人才、3000名紧缺人才,集聚15万名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创业,规划建设300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和创新创业载体。

  胶州湾,潮起潮落。面对着滔滔的改革创新大潮,一个创新型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正披波斩浪,加速前行。

相关文章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

7月25日,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中国海油海洋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再上新台阶。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工程新增建筑面积......

海洋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演变规律的整合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凡在中国近海演变规律的整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7月18日,相关综述性文章以《气候变暖下的中国近海》(TheseasaroundChinainawarmingclimate)为......

多尺度海气相互作用方面新进展

近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多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甘波澜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中纬度多尺度海-气相......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演变规律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中国近海正在发生着多方面变化。该综述文章首次在国际上从跨学科角度整合了近年来物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等领域取得的......

港媒:脆弱的海洋不应成为日本福岛核污染水的倾倒场

中国日报网7月11日电日本政府不顾多国及该地区渔业团体的强烈反对,坚持今年夏天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对此,香港《南华早报》近日刊文称,脆弱的海洋不应成为日本福岛核污染水的倾倒场。作者认......

第十九届全国稀土分析测试学术研讨会山东青岛圆满落幕

在梦想腾飞的时刻,在学子决胜的日子,2023 年6月6日至9日,为持续建设我国稀土分析测试及应用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广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支持我国稀土产业的不断发展。第十九届全国......

向海洋要食物,“中国饭碗”会有多丰富?建设“蓝色粮仓”

今天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在我们生活的这颗蔚蓝色星球上,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绵长的海岸线上,点缀着一个又一个港口城市,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以领跑全球的水产养殖......

以色列科学家为珊瑚寻找最后的栖息地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加剧,预计到2030年,全球接近60%的珊瑚将会死亡。在以色列南部、红海亚喀巴湾之滨的城市埃拉特,当地......

青岛牵手临沂科技合作取得新突破

5月24日,青岛临沂双方签署了《青岛市科学技术局临沂市科学技术局科技工作推进方案》,标志着两地科技合作取得新突破。青岛临沂签约现场 廖洋摄这是按照国家科技部、山东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

我国海洋卫星地面系统奠基人刘建强突发疾病去世

记者从刘建强同志治丧委员会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建强同志在工作会议现场突发疾病,送医抢救无效,于2023年5月25日3时42分在北京去世,享年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