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8-01 09:48 原文链接: 浙大基础医学院:把学生放在教授目光聚集的地方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9位教授近日造访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他们此行的“任务”,一是给浙大首届生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授课,二是与浙大教授商讨本、硕、博联合培养的计划和课程方案,以及未来“浙大爱丁堡学院”的建设。

  2014年是基础医学院获批开展国家教改重点项目高校试点学院综合改革的第三年,与爱丁堡大学的深度合作是试点动作之一。近年来,该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评聘、学院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出发点与价值导向都聚焦于一个目标:学生。

  人才培养:让教授围着学生“转”

  “我们的目标是构建‘知识、能力、视野、人文’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所有运行机制都以此为中心。”浙大基础医学院院长欧阳宏伟说。

  2012年以来,浙大基础医学院的教师完成了一次教学的重新“站队”——形成了以课程群为核心的基层教学组织。每个基层教学组织都任命一位首席教授,对教学过程与质量全面负责;每门核心课程设置“主讲教授岗”和“课程秘书岗”并赋予相应的责权利。目前学院已陆续组建医学生物学、人体结构学等5个基层教学组织。

  每周一下午,在医学院综合楼一楼的“学院咖啡”屋里,教师们的教学沙龙都会准时开启。建构式教学系统怎么建?翻转课堂怎样效果好?国际教学力量怎样介入?一年多来,试点学院的教师们都在各自本科教学中做了很多探索。

  在基础医学院,一堂原本1位教师讲、50个学生听的“高级细胞生物学”课,如今分为5个小组,由5位教师各带1组学生同时在5个教室进行讨论,每学期有11次讨论课,每个学生都要发言;又如“生命科学基础”课,教师们找来经典全英文教材,邀请多个其他学院的教授分别“承包”最拿手的章节;再如,课堂讨论紧跟热点,转基因、食品安全、PM2.5、新药设计等都被深度讨论过。

  此外,学院还推行以全程导师和专业导师相结合为主线,学长之友、新生之友等为辅助的“导师体系”。每位全程导师手里都有一份学生的“成长记录”,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和创新科学精神培育,促进学生态度、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

  师资评聘:以教学质量保收入

  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医学院改革避不开的问题。柯越海教授在学院负责科研工作,他常说:“科研是不需要动员的,真正需要的是教学。”

  “这些年来,科研进步明显,但是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关乎国家和未来的重要使命。”柯越海2008年从美国回到浙大任教,教书育人的使命感“逼”着他做出一系列改变,学院的第一个基层教学组织“医学生物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就是他负责组建的。

  “教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在浙大基础医学院,这早已成为各项核心政策的导向。“一位教授的科研水平,只说明他是否具有任职资格;而教学,才是他真正的使命和工作。”欧阳宏伟说,围绕这一理念,试点学院建立了一套以“注重教学、品质导向”、“以学术水平定岗级、以教学质量保收入”的师资聘任考核制度,并首次引入“教学公共服务时间”概念,让教授承担课程组的运行和建设、本科生全程导师和专业导师工作、班主任工作、医学院公用平台建设等各项公共服务工作都在津贴中予以认可。

  每门课的主讲教师、课程秘书,都按学分、岗位设相应津贴。“发的不只是钱,也是表达一份尊重。”欧阳宏伟这一直白的表达,形象地体现了该政策在教师群体中的“心理价值”,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人才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

  内部治理:让行政回归服务

  在医学院,纯粹的行政人员只有综合办公室的5位教师。办公室的职责是牵头执行学院的决策,具体到真正的“事”,都会有一线教授参与,以“项目制”运行。办公室马伟宁老师说:“我们就像是连接教授和学生的一条纽带,做好服务、统筹与对接,不参与任何资源分配。”学院已经形成由教授委员会、党政联席会议、教职工代表会议分别进行资源分配、决策和评判的内部管理体系,由办公室联动师生执行的“三会一办”学院运行机制。欧阳宏伟认为,调整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探索激发办学活力的有效措施,这一机制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来让师生直接互动,而让行政回归到服务本色。

  欧阳宏伟介绍,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学院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已成为浙大生源最好的学院之一;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2013年全院研究生发表109篇研究论文,平均影响因子大于4.4,达到国际同领域学院的先进水平;通过师资分类管理,以及实施教学、科研和服务并重的考评机制,在追求学术品质的基础上重构了教师队伍的教育和服务意识。

  迄今,浙大试点学院改革和建设已惠及的本科生专业包括生物医学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专业等;研究生专业涉及基础医学、生物学、药学等3个一级学科;涉及学生2000余人,其中有本科生1556人。

相关文章

大学生越来越求稳了?倪闽景委员:不要满脑子“央国政”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澎湃新闻记者陈悦图聚焦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和拔尖人才培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两份提案。2月23日下午,倪闽景在接受媒体集中采......

前瞻全球产业早报:国人买iPhone14要花12%年薪

肯德基麦当劳的汉堡越卖越小近年来,消费者发现肯德基、麦当劳的汉堡似乎越卖越小。从企业经营的层面看,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的涨幅比很多商品要少得多,各类成本却在不断上升。复旦团队发布国内首个类ChatGPT......

教授发言被学生抢话筒,这样的毒教授,凭什么不能打倒

“好为人师,与耻何异”,这是宋代理学家邵雍的一句诗。如今合肥师范学院的陈宏友副教授,就是一个可耻的好为人师者。目前,学校已撤下陈宏友的简历,可是互联网记载着他的显赫荣耀,曾当选十佳教师,作报告1800......

985青年教授成果入选Nature年度亮点

看到《自然》杂志将自己的工作评价为“remarkable”“highlight”,李志明的心情反倒比较平静。这与6年前他第一次发表《自然》论文时的状态截然不同。“在科研路上,我有过无数艰难的岁月,也有......

他26岁攻克世界难题,任中科大特任教授

他1994年出生,14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5岁成为威斯康星大学助理教授,26岁攻克世界数学难题、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陈杲是人们口中的“天才”和“神童”。“我挺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并......

称导师为“老板”是对师生关系的矮化

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称导师为“老板”之风盛行,有的是研究生背地指称,有的是公开场合当面呼唤,一些教授、导师似乎也习以为常,有的默然许之,甚者乐在其中,这实在不是一个正常现象。众所周知,......

沉重哀悼!兰州大学药学院教授董钰明不幸逝世终年51岁

12月19日,兰州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兰州大学药学院教授董钰明,男,于2022年12月19日7时37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兰州不幸逝世,享年51岁。讣告透露,丧事一切从简。并于12月19日下午1......

新型内窥镜技术研究方面获重要进展

光纤内窥镜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近日,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关柏鸥团队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黄卫团队合作,在新型内窥镜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内窥镜技术,不仅能以高空间分辨率提供......

不靠论文、项目也可升教授!这所高校如此破五唯

非985、非211、非“双一流”,这样一所建校仅4年的“技术大学”,在部分省份的考取难度却堪比211高校。事实上,深圳技术大学独立招生的第一年,均分就超过了一本线。在部分省份的录取线甚至高出一本线60......

教育部|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建设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意见》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一、请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一是深入贯彻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