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11 09:46 原文链接: 持续增产和生态减压科学家勾勒中国农作物生产蓝图

  9月4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陈新平、崔振岭、张福锁等学者的研究论文《以更低的环境代价获得更高的作物产量》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该成果通过大量田间试验数据,探索了如何在持续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保障生态环境。

  据了解,至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0亿,届时全球粮食需求将翻一番。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粮食增产速率已经明显变缓,且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也越来越高。全球农业正面临保障粮食安全和减少环境代价的双重挑战。具体到我国,2003~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十连增,但与未来粮食需求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当前全国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代价有多大?未来粮食增产的潜力如何?未来粮食增产能否以更低的资源环境代价来实现?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撑。

  正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考虑,5年前,张福锁领导的团队在“973”项目“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栽培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和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农作物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的支持下,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以及西北农大、南京农大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全国协作网,共同破解高产高效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我们的课题组基于作物生态生理学、植物营养学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原理,建立了一套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的理论与技术。”采访中,张福锁表示,该技术依据区域生态条件设计最优作物群体,通过对作物品种、播期、播量和根层养分、水分的管理,挖掘出作物产量潜力并最小化环境代价。

  该研究团队在全国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实施了共计153个点/年的田间试验,通过大样本的田间实证研究发现,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可以使水稻、小麦、玉米单产平均分别达到8.5、8.9、14.2吨/公顷,该数值基本上可以达到理论最高产量的97%~99%,其产量水平与国际当前生产水平最高的区域相当。

  “我们通过综合管理技术实现的产量,已经超过了过去国内外模型预测中国小麦、玉米和水稻的极限。这表明我国的这三种农作物至少还有30%~50%的增产潜力。”陈新平说。

  值得一提的是,与当前生产体系相比,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在大幅度增产的同时,并不需要增加氮肥的投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氮肥的效率。

  “该项成果的意义在于证明我们在持续增加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能减少环境压力。”张福锁表示,目前国际上关于可持续农业的研究大多为理论研究,缺乏实践,但该研究153个田间试验得出了最完整的实践数据。

  课题组进一步的情景分析表明,到2030年,我国农业只要实现这一产量水平的80%,同时保持2012年的种植面积,便可以保证直接的口粮消费以及不断增长的饲料粮需求;同时,减少活性氮损失30%、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1%。

  对于此项研究,自然出版集团中国区总监、《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博士表示:“这篇研究论文代表着令人激动的、开拓性的农业科学研究,我们相信这项研究会吸引全球性的关注,在中国也不例外。”他同时认为,该项研究的众多中国研究者来自全国18所科研院校,“非常好地展示了中国的农业科学研究团体如何取得了具有全球意义的成就”。

  采访中,张福锁表示,该项研究事实上勾画了一幅2030年~2050年中国农作物生产蓝图。这幅蓝图需要千千万万个农民一步步实现。“如果能够实现,相信我们的农业研究在国际农业领域将走向前列。”

相关文章

夏粮收购市场稳中向好丰收粮卖上好价钱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产量14613万吨,与去年相比,稳中略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实现了丰收。丰收变增收,收购环节是关键。眼下,夏粮由南到北陆续进入购销旺季。近日,记者来到江苏省扬州......

研究解开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据预测,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亚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家的关注。7月26日,中国工......

产粮大县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各银保监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务......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全国

记者13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联合发布通知称,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据悉,我国已在部分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针......

美国科学院公布:未来农业发展的五大方向

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联合发布了题为ScienceBreakthroughstoAdvanceFoodandAgriculturalResearchby2030的研究报告,描述了美国科学家眼中......

模式植物谷子登场:保守基因助力禾谷类作物增产

人们日常吃的小米,又名谷子,是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最早被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干旱贫瘠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丰收的谷子。中国农科院供图数十年来,通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谷子产量逐渐提高,但和水稻、小......

模式植物谷子登场:保守基因助力禾谷类作物增产

人们日常吃的小米,又名谷子,是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最早被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干旱贫瘠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丰收的谷子。中国农科院供图数十年来,通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谷子产量逐渐提高,但和水稻、小......

科技支撑+人才工程:推动粮食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

近日,2023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启动式在安徽合肥举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周冠华在活动周上表示,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将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节粮减损耕好“无形良田”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九连丰”,加强节粮减损引导合理消费,是耕好“无形良田”的重要举措。近日,以“储备安全科学减损”为主题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安徽合肥启动。据了......

基因编辑要放开了?农业部发布重磅消息

4月28日,从农业部官网获悉,中国第一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落地,有效期为5年。同日,农业部发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该细则的发布将极大的加速基因组编辑育种的落地,具体如下:此外,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