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7-21 16:11 原文链接: 天文专家支招:日食观测一定掌握科学方法

  新华网南京7月20日电(记者刘巍巍 蔡玉高)22日将发生的日全食,是500年一遇的天象奇观。究竟如何更好、更安全地观测日食,天文专家为公众支招。

  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日食观测千万要保护好眼睛,除了太阳完全被月球遮住的全食几分钟内用肉眼可以直接观赏日全食外,其余时间切不可用肉眼直接观测太阳,更不可用缺少太阳专门滤光片的望远镜观看太阳。

  王思潮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太阳大部分被遮挡时,光度明显下降,有些人可能会在无保护的情况下用肉眼直接观赏,觉得没以前刺眼,而实际上即使百分之一太阳面积所发出的光也要强于电焊火光,此时若直接注视太阳10秒钟以上,就可能对眼睛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盲。

  “在观赏日偏食时,要戴上专门观测太阳的眼镜。日常的太阳镜或墨镜只能用于观测日光下的四周景色,决不能用于直接看太阳”。王思潮提醒,绝对不能使用不合格的太阳观测镜和滤光片,因为这些不合格产品无法挡住紫外线,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太阳圆缺变化观赏时,同样会严重伤害眼睛。即使佩戴专门观测太阳的眼镜,也不宜长时间看太阳,在看日偏食时,一次看10秒钟左右,休息3至4分钟,再继续看,尽量保护眼睛。

  王思潮说,在全食时,太阳已被月球完全遮住,亮度大大减弱,此时可以摘下专门观测太阳的眼镜,用肉眼直接观赏日全食的迷人景色。全食一结束,应立刻重新戴上专门观测太阳的眼镜。

  此外,可在盛有水的脸盆中倒些墨汁,并搅拌均匀,以观赏日偏食时日影的圆缺变化。有兴趣的公众还可制作针孔投影箱。可用一个1至2米长的纸箱,两端中心各开约10厘米大小的洞,上端用锡纸将洞贴上,再用针在锡纸中心穿一针孔;另一端用白色半透明纸将洞贴上,然后在太阳下试验能否在半透明纸上产生太阳圆面像。要注意,不能用肉眼透过针孔直接观测太阳。

  王思潮表示,少年儿童也可在教师指导下,与当地气象台合作,携带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风速仪等测量日全食前后近地面的温度、湿度和风向、风速的变化规律,同时注意四周动物有无异常,并写出科学观测报告。

相关文章

冰芯里寻科学密码!我国科考队首次应用SAR现场观测北冰洋海冰

多项科考项目首次在北冰洋展开一起关注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目前,“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在本次北冰洋科考期间,考察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寻找合适的海冰区域作为“冰站”进行作业。建立起长期......

我国首次在轨对导电环磨屑产生过程实现观测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的空间站航天技术试验领域导电环磨屑试验装置自2022年10月31日与航天基础试验机柜一起随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后,至今已开展了为期5个多月的导电环磨屑在轨观测试验,成功实现......

“星火”相传,守望星空不辍

“穹台窥象”曾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一,其中的“穹台”指的就是座落在老城区观象山边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近百年来,这座不大的观象台背后,有数位中国天文气象开拓者的名字熠熠闪光。在这里,孙立南父女“......

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

1月14日上午,以“携手共圆海洋梦”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珠海,围绕国内外海底科学观测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观测预报监管通知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大连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为贯......

2022年校园宇宙线观测暑期学校在高能所举办

为充分发挥校园宇宙线观测装置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学教育能力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宇宙线观测和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于7月23-24日在高能所举办了......

天津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总站建成

记者日前从天津市科技局获悉,天津市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总站建设已于近日完成。据了解,该站是天津市首个国家野外站,在地球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填补了国际地球关键带观测网络中......

如何观测?“天宫”空间站将进入适宜观测时期

我国的“天宫”空间站过境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不少摄影爱好者也用记录下了“天宫”过境的美丽瞬间。天文专家介绍,从本月7日到本月下旬,“天宫”空间站将较为频繁地过境我国上空,是一段适宜我们观测的时间。来......

天文学家观测到新双星系统

新型双星系统 图片来源:M.Weiss/哈佛大学和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哈佛大学和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员观测到一种新型双星系统,该系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存在的,但却始终未能观测到。这一发......

加快突破海洋气象关键核心技术

“除中国近海外,几乎所有大型全球海洋观测都是西方主导,我国对全球海洋的观测能力严重不足,这是我们向海洋强国和气象现代化迈进的一个卡脖子问题。”6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在海洋气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