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30 09:47 原文链接: 林而达:IPCC如何开展农业研究

   背景资料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成立于1988年,是一个附属于联合国的跨政府组织,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由于IPCC的工作提高大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推动了气候公约的谈判,IPCC获得了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气候与农业关系密切,通过对IPCC评估报告进行解读,能够了解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研究,有助于把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农业研究问题。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而达是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作为科技界代表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签署之前的多次谈判。25年来,他参加了IPCC评估报告12个章节以及其他有关报告的编写,是第五次评估报告亚洲章的主要作者和召集人。

  ■林而达

  内容与影响力

  IPCC评估报告是国际社会认识气候变化,制定应对政策,采取有效行动的最主要的科学依据。其主要面向各国决策者,具有极强的政策指示性作用。

  IPCC评估报告的主要依据是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论文,有着非常严格的编写流程,先后发布了五次。

  1990年发布的第一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引起的排放正在显著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推动了1992年《公约》的签署和生效。

  第二次评估报告发布于1995年,报告将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确定为新主题,为系统阐述《公约》的最终目标提供了坚实依据,推动了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通过。

  2001年发布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明确了过去50年大部分地区变暖的现象,可能(66%以上)归因于人类活动,促使《公约》谈判确立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两个议题。

  第四次评估报告于2007年问世,提出过去50年气候变化很可能(90%以上)归因人类活动,推动了“巴厘路线图”的诞生。

  第五次评估报告中的一、二、三工作组的报告分别于2013年和今年上半年发布,综合性报告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公布。报告将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的峰会和2020年后国际气候制度安排的谈判。

  与气候变化影响相关的农业研究

  其中,第二小组报告评估了气候影响和适应对策,题为《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由309名来自70个国家的作者完成,其中包括12名中国作者。

  这份报告中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是第7章《粮食生产系统和粮食安全》、第9章《农村地区》以及第14章《生计与贫困》中的部分研究内容。

  评估报告认为,观测及模拟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许多区域主要作物包括小麦和玉米总产量产生不利影响,负面影响的结果比正面影响更为普遍;少量研究表明正面影响多见于高纬度地区。田间试验和模型模拟均表明二氧化碳、臭氧、平均温度、极端气候和水分及氮肥的交互作用是非线性的,对未来作物产量的影响还难以预测。如果没有相应的防御措施(包括科学使用农药),从全球平均水平看,病害和虫害对主要作物产量造成的损失分别达到总产的16%和18%。评估报告还指出,部分陆地和海洋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季节性活动、迁徙模式和半度等都发生了改变。

  基于研究,报告总结了气候变化带来的8大风险,其中与农业紧密相关的风险有4条:增温、干旱、洪水、降水变率、极端事件等相关的食品安全和粮食系统崩溃的风险;由于饮用水和灌溉用水不足以及农业生产力下降对农村生计和收入带来损失的风险;提供沿海生计生态产品功能和服务损失的风险;陆地和内陆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供给生计的生态系统产品、功能和服务的损失的风险。

  与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农业研究

  第二小组的报告提出了“主动适应”的理念并指出迭代风险管理是适应变化的核心。该报告指出了多种资源和系统的领域风险和适应潜力。

  在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系统方面,增温2℃或更高,会对热带和温带地区主要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有10%的预估结果表明,2030~2049年产量增加超过10%,另有10%预估结果表明产量损失超过25%。在生计与贫困方面,气候变化影响将减缓经济增长和减贫进程,进一步削弱粮食安全,引发新的贫困。在农村地区,通过对水资源可获取量和供应、食物安全和农业收入造成粮食和非粮食作物的生产区的变化。

  评估报告认为,对不同作物、区域和适应情景的影响预估结果互不相同。如果全球温度上升约4℃或更高,同时粮食需求不断上升,将会给全球和区域粮食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平均起来,适应改善单产相当于当前产量的15%~18%,地方温度比工业革命前升高约2℃以上对作物正面和负面的单产影响可通过适应措施使总产有效地增加。如果地方温度升高4℃以上,很多地方作物总产和人口驱动的需要之间的差异将日益增大。

  未来农村的主要影响将发生在近期对水供应、粮食安全和农业收入的影响之后。气候突变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将使粮价上升。国际农业贸易存在适应选择,进口粮食能帮助调整气候变化引起的国内生产波动,而低收入国家短期食物不足可通过粮食援助解决。

相关文章

韩国将发布首份气候变化报告:暖化速度高于全球均值

韩国环境部4月18日表示,将于19日在气候危机适应中心官网发布首份《大韩民国气候变化适应报告》。韩联社18日报道称,该报告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建议编制。迄今已有英国、澳大利亚等50国......

冻土区成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区”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陈哲所在团队最新研究显示,多年冻土区不但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同时也使该区域成为加剧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机”。现有研究表明,以泛......

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国际合作联合行动启动

3月14日,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国际合作联合行动(以下简称“联合行动”)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联合行动”创始理事单位、成员单位、“观察员”企业和地方政府代表,专家委员会委员参加仪式。启动仪式现场清华大......

尤政代表:加快实施高校分类评价改革

“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根本定位。”在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

突破危险的界限——气候临界点究竟是什么?

气候临界点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是全球面临的最大气候风险。关于气候临界点,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曾有这样的一个比喻:一叶在水面上漂浮的独木舟开始倾斜进水的时候,尚能保持平衡......

气候变化扩大蚊子活动范围,致疟疾传播范围扩张

2月14日,一项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快报》(BiologyLetters)上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扩大了蚊子活动范围,从而扩大了疟疾的传播范围。根据这项研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气候变化与华丽细尾鹩莺之死

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生存的影响,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以鸟类为例,对于生活在温带季节性气候环境下的鸟类,冬天的死亡率往往是一年中最高的,寒冷、食物短缺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随着全球变......

气候变化对鸟类存活影响的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刘阳团队在气候变化对鸟类存活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野生动物种群下降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Advances。据悉,这......

气候变化对鸟类存活影响的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刘阳团队在气候变化对鸟类存活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野生动物种群下降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Advances。据悉,这......

联合国:臭氧层恢复已步入正轨

当地时间1月9日,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臭氧层有望在40年内恢复,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化学品的行动已惠及旨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这是由联合国支持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