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15 15:21 原文链接: “稻米造血”缓解人血清白蛋白缺口


  2011年,一种利用水稻规模化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方法被发现,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PNAS上。论文一经发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意味着转基因水稻种子可能是人血清白蛋白的一个有成本效益的来源,从而帮助解决中国人血清白蛋白紧缺的难题。而领导这项研究的正是武汉禾元董事长杨代常教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杨代常教授感受他的精彩人生!

  目前,中国血浆严重缺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常见的人血清白蛋白大多数从人的血浆中提取,此生产方式不仅受到血浆供应的限制,而且还具有携带病毒传播的高风险。为了缓解这种局面,由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掌握的“稻米造血”技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重组,从稻米里成功提取出可用于治疗烧伤、肝腹水急需药品的人血清白蛋白。与通过工业发酵“制造”对比,采用植物细胞生产成本更低、安全性也更好,而且太阳能替代了工业发酵,还很环保。

  2014年7月7日,“稻米造血”技术正式通过临床前试验,完成了迈向人体药用的关键一步。“试验在大鼠和食蟹猴身上进行,结果表明,从稻米中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与从人体血浆中提取的相比,毒理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反应均无显著差别,部分指标甚至优于血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禾元生物董事长杨代常表示。

  据杨代常介绍,将人血清白蛋白的基因通过遗传工程技术,插入水稻某个染色体位置,形成含白蛋白基因的水稻品系。随着水稻光合作用自养生长,人血清白蛋白得以表达,保存在米粒中。将稻米脱壳、粉碎,提取白蛋白,多次过滤纯化,冻干……人血清白蛋白产品就生产出来了。

  通过植物提取人血清白蛋白,一些国家最早从1989年就开始研究,但两大问题难以解决:一是植物合成人血清白蛋白含量太低;二是很难提取满足人体的高纯度产品。

  2006年,杨代常带领团队开始攻关“稻米造血”技术,填补了国际上此项技术规模化生产的空白,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中、美、日等国多项ZL。2012年,在击败国内两家医药巨头后,“稻米造血”入选国家生物医药“三重”项目。当时,由桑国卫院士等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提出两个要求:将从稻米中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纯度从 99.9%提高到99.9999%,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为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达标,杨代常和团队连续加班,仅用3个月就达到了99.9999%,并创立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此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资料显示,人血清白蛋白(HSA)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外科手术前后血浆容量不足引起的休克,以及肾病综合征等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在临床上被称为“救命药”。由于人血清白蛋白存在于人体血浆中,长期以来,只能从血浆中提取。1吨血浆仅能生产25公斤至28公斤人血清白蛋白。近年来,各地频频出现血荒,手术用血尚不能保证,人血清白蛋白就更为紧缺。目前,我国每年临床对人血清白蛋白的需求量在210吨左右,其中一半依赖进口,由此窥见“稻米造血”前景广阔,真正能够造福于世人。

  “我们的提取率全球最高,每公斤稻米可以提取9.63克人血清白蛋白纯品。”杨代常说,现在这种水稻亩产约550公斤,就可提取1512克人血清白蛋白。按人一次献血200毫升计算,人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40-55克/升,这样,1亩水稻产出的人血清白蛋白,相当于150人到200人的献血量。

  更重要的,通过基因工程的模式,能非常容易地实现规模化生产。随着这一技术逐步进入临床应用,水稻提取人血清白蛋白将逐步取代血浆,血荒将大为缓解。对此,杨代常信心满满。如今,“稻米造血”已经完成临床前试验,今年底将向国家药监局申报临床试验。

  杨代常长期从事水稻基因工程和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在国际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7篇,与本项目相关文章8篇,其中在PNAS和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与人撰写专著一部,参与由德国WILEY-VCH Verlag出版社出版的 “Modern Biopharmaceuticals  -Design,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部分章节撰写。现拥有多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ZL技术,申请国家ZL8项,已授权3项,申请国际ZL7项,其中1项被4个国家授权,包括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2项被南非共和国授权。回国承担国家973、863、转基因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是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的子课题和转基因重大专项子任务的负责人;国家科技部863重大专题"种子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开发"的项目科学家,获得了东湖开发区"3551"第四批人才计划,“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项目获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及2012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叶绿体蛋白转运马达新功能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正常发育过程受到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在多个层次的协同调控。核质互作的分子机理是叶绿体生物发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光合膜蛋白复合体的反应中心亚基通常由叶绿体基因编码,......

复旦大学650万元采购一套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药质谱

复旦大学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药质谱分析系统采购国际招标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通过复旦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电子采购平台,网址为:https://czzx.fudan.edu.cn)在线获取招......

揭示新的药物靶点:KRAS蛋白的构象控制位点

控制KRAS:揭示关键癌症蛋白的变构位点研究人员在基因组调控中心和威康萨克研究所利用深度突变扫描技术全面识别了蛋白质KRAS中的变构控制位点,该蛋白质是许多类型的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科学家们使......

揭示帕金森病中蛋白聚集的秘密:NEMO蛋白的关键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与大脑中蛋白质聚集的沉积有关。当细胞废物清除系统存在缺陷或超负荷时,这些聚集物会积累。一种主要与免疫系统信号传导过程相关的蛋白质NEMO可以防止帕金森病中发生......

学者同聚北师大,Urimarker2023共讨新发展

——第三届尿液生物标志物学术研讨会(Urimarker2023)顺利召开11月4日-11月5日,第三届尿液生物标志物学术研讨会(Urimarker2023)于北京师范大学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

杜仲胶功能材料开发取得新突破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朱铭强研究员团队在杜仲胶功能材料开发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将杜仲胶提取纯度提高到99.0%以上,并测算出杜仲胶与丁腈橡胶、天然橡胶良好相容的条件值,以杜仲胶为基础开发出一种绿色高效电......

Nature:通过全球宏基因组分析,将已知的蛋白家族数量翻倍

想象一下,科学家们用手电筒探索一个黑暗的房间,却只能清楚地辨认出光束范围内的东西。说到微生物群落,他们历来无法看到光束之外的东西---更糟糕的是,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个房间有多大。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

Science:新研究揭示短串联重复序列如何影响基因表达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垃圾DNA(junkDNA)”实际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基因组中的蛋白编码基因提供了构建蛋白的蓝图,但是基因组中的一些非编码部分,包括以前被认为是“垃圾DNA”的基因......

研究人员预测和设计揭示无序蛋白结构域的靶标识别机制

中国科大刘海燕教授、陈泉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王文宁教授合作,采用蛋白质结构预测、序列设计等计算手段与蛋白质互补分析和深度突变扫描、X射线晶体学、NMR等实验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固有无序的4.1G蛋白C端......

植物叶绿体蛋白,治疗亨廷顿症等蛋白质病的新希望

德国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Aging期刊发表了题为:InplantaexpressionofhumanpolyQ-expandedhuntingtinfragmentrevealsme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