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18 15:07 原文链接: PM2.5将造成婴幼儿肺泡停止繁殖?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不久前在一次会议上表示,根据医学研究,PM2.5已经造成了对人体的严重伤害,它能够沉在支气管上,沉在肺泡上,使人的发育受到影响,特别是对婴幼儿影响很大。记者日前就此向国家卫计委等单位进行了求证。卫计委方面正在准备回应;据中国抗癌协会一位负责人回应,这一观点理论上成立,但是没有相关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

  雾霾灰霾天气,宝宝最需呵护

  刘燕华指出,根据医学研究,一个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有三千多个肺泡,成长过程中肺泡是不断繁殖,最后成人是三亿个肺泡。如果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下成长,一些婴幼儿的肺泡会停止繁殖,长大了有可能会肺功能不全。

  据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健教授介绍,相比成人而言,儿童作为体质较弱的群体,由于身体各脏器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免疫水平较低,抵抗力较弱,在雾霾天气更容易被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侵害。同时,儿童的鼻腔较成人短,上气道防御外来侵害的能力较弱,对不良天气也就更为敏感。在雾霾天气下,PM2.5颗粒携带的各种有害物质易诱发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对呼吸系统的黏膜也会造成损伤。

  据介绍,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粒子形成的大气混浊现象。PM2.5构成了灰霾天气的实质——细粒子气溶胶颗粒物污染。

  “灰霾问题之所以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较为明显,因为该地区的新型复合物污染和臭氧浓度很高,而这些污染物的来源通常是汽车尾气、制鞋厂、房屋装修、加油站等。”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教授吴兑说,一些地区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华北地区,PM2.5占到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

  专家提醒,成人还可以依靠口罩和自身免疫力自强不“吸”,面对灰霾天气,发育不完全的婴幼儿最需要保护。

  诱增肺癌死亡率,警示呼吸风险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孟瑞琳主任医师介绍,最新统计显示,广东省肿瘤发病率比全国整体水平高出23.5%,排名第一的即是肺癌;死亡率比全国整体水平高出7.5%,肺癌已成为广东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癌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认为,雾霾天气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不容小觑,会增加肺癌患者的死亡率。

  根据钟南山搜集的资料,美国、日本、丹麦等国已经有相关研究,他们一般都进行了十到二十年的持续观察,发现它们有一定的关联性。美国的研究发现,每立方米空气中每增加10微克的PM2.5颗粒,肺癌的死亡率就增加15%~27%,日本的研究数据是增加24%,丹麦的研究数据是增加18%。

  吴兑介绍,2009年,以他为通讯作者的一篇关于灰霾和肺癌发病率的研究文章《中国广州暴露于大气气溶胶粒子和肺癌死亡率相关研究》刊发在美国顶尖杂志《AE(大气环境)》上,他的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肺癌致死率和霾粒子浓度存在时间相关性,即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7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

  靠风吹不靠谱,减排才是出路

  专家认为,雾霾成因复杂,是否包含了新的致病因素,对人体会带来什么危害,该怎么应对,这是医学界的一个新课题。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病专家张忠德教授介绍,雾霾常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喷嚏、鼻塞、咽喉不适,甚至疼痛,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需要对症施治。

  张忠德建议,市民出门到雾霾较严重的地方应佩戴口罩,还需注意室内的空气清新,雾霾严重时最好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开窗。如果出现剧烈咳嗽、发热、咽喉疼痛、胸闷、气促等症状,应及早就医。

  面对雾霾的袭扰,一些城市居民盼望大风天的到来。专家认为,这种作用是短暂的,雾霾与人类活动的排放有关,治理雾霾的唯一出路是减排。吴兑说,减排指向的目标:一是能源污染,占总排放20%;二是钢铁冶金等污染,占总排放20%,三是机动车污染,占20%,它们加在一起占了总排放的70%。

  APEC会议期间,北京重现蓝天白云,一时间APEC蓝成为“短暂的美好”代名词。吴兑认为,就短期而言,治霾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措施,例如关停一些污染企业,限制机动车行驶等,但长期来看,环境质量恶化与经济规模有关。

  吴兑认为,要求8%甚至更高的经济增长,又要求空气质量好可谓难乎其难。欧洲的经验是,保持1%~3%的经济增长,再通过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换取蓝天白云。因此,实现APEC蓝,可能需要从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模式过渡到温和增长的经济模式。

相关文章

南开大学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

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前沿科学中心立项建设的通知》,南开大学“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建设,这标志着该校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据悉,“有机新物质......

研究:到2030年全球淡水供应短缺将达40%

在联合国2023年水事会议前夕,一项最新发布的研究显示,世界正面临严重水资源危机,到2030年,全球淡水供应将短缺40%,在水资源紧张的地区会出现更严重短缺。报告指出,各国必须将水资源视作一项全球共同......

臭氧污染降解果蝇信息素可能影响其性别认知

德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会破坏果蝇在空气中传播的信息素,干扰它们吸引伴侣或认知异性果蝇的能力。这些发现凸显了人类活动对昆虫种群的又一可能威胁。相关研究近期发表于《自然—通讯》。许多......

科学家在印度洋热量存储格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所长王凡团队联合中科院大气所在印度洋热量存储格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气候学报》杂志上。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海洋吸收了全球变暖93......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新成果为成瘾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筹)生命健康学院朱英杰团队,在JournalofNeuroscience杂志在线发......

强化“科技引擎”,让中国式现代化动能更强劲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源送记得,1992年,他在大连读研究生时,1平方米进口水处理中空纤维超滤膜的价格是400美元(约2800元),当时“顶多用一两根膜丝就了不起了”。2000年......

华中武汉城市圈夏季臭氧污染成因、来源及管控的新见解

大气近地面臭氧(O3)对人类健康、植被生态系统等构成较大威胁。自2013年我国全面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以来,以PM2.5为主的空气污染问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然而,高浓度的近地面O3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呈......

四部门: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这样进行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旨在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格尊严,尊重和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健......

青藏高原草地为何返青提前、枯黄推迟?

在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上,其高寒草地植被近些年来出现返青提前、枯黄推迟的现象颇受关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2月27日向媒体发布消......

挑战科学前沿的“时空极限”

不论是体育赛事还是科学探索,挑战极限一直是人们的梦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龚旗煌团队长期致力于挑战科学前沿的“时空极限”研究,助力人们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我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