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3-17 10:27 原文链接: 中外科学家发现首个反物质超核

  开创了反奇异反核物质研究的先河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陈金辉博士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BNL)许长补研究员及其他“螺旋管径迹探测器”(STAR)合作组的科学家合作,近日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首次发现了一种可能大量存在于宇宙“婴儿期”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氚核,这打开了核素图新维数的大门,开创了反奇异反核物质研究的先河。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也是第一个含有反奇异夸克的反物质原子核。”研究结果已在多个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正式文章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并被选为亮点(Highlight)文章于3月4日在《科学快讯》(Science Express)上在线快速发表。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课题负责人马余刚研究员介绍说,俗称“重氢”的氚原子的原子核中有三个“姐妹”: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两个中性的中子。可“反超氚”原子核中却变成了“三兄弟”:一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一个嵌有反奇异夸克的反超子、一个反中子。与现存于自然界的氚相比,反超氚核的寿命短得不可思议,只有200皮秒(1皮秒=1万亿分之1秒)。科学家只能通过它衰变之后的产物,来推断出它的存在。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副主席、资深理论物理学家Horst Stoecker教授评价说:“这个实验发现对我们了解物质可能会有前所未有的帮助。反超氚的发现打开了核素图新维数的大门:从常规物质世界到反物质和反超核物质世界。即便在几年前,这都被认为是不可能办到的实验。”

  该研究对于理解自然界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也有直接意义。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普通物质,而反物质却非常稀少,这是什么道理呢?在宇宙大爆炸初期,夸克、反夸克是成对产生的,怎么演化到现在人类生存的物质空间就丢失了对称性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科学家全面地研究物质,特别是反物质的产生及其演化。位于美国纽约州长岛上的BNL-RHIC,产生了一个高温、高密并且净重子数密度接近于零的夸克—胶子等离子物质,它是科学家研究反物质产生及其演化的理想场所。

  当前的研究表明,RHIC环境中反物质核子产额和其普通物质含量相当,比率非常接近单位1。在当前RHIC研究的环境中,反物质产生符合广义上统计组合(Coalescence)物理机制,这将可以验证一些新奇的关于核物质结构的科学想法,例如法兰克福高等研究所(FIAS)创始人、著名核理论家Walter Greiner教授提出的反物质可直接从真空中激发;对于在宇宙射线中寻找新物理,例如暗物质,也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该研究也将丰富科学家对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新物质的认识。部分理论物理学家认为,重子数、奇异数守恒量之间的关联是区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和强子气体的一个理想探针。超核由超子和核子融合产生,其超子和核子组分在相空间上非常相似,是实验上研究重子数—奇异数关联的直接手段。马余刚课题组初步计算支持了上述观点,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学快报,B辑》(Physics Letters B)上。

  为了探寻宇宙起源的早期物质状态,一项名为“螺旋管径迹探测器”的国际合作项目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已进行了10年,目前有来自全球的500多位科学家参与其中。一年多前,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陈金辉博士与该实验室许长补研究员等中外科学家合作,在上亿次金原子核进行高能“对对碰”的海量数据中开始寻找反物质超核的证据。

  每两个金核对撞,都会产生上千个粒子。“我们分析了海量数据后,从中找到了70次踪迹,才追踪到了反超氚核。”陈金辉解释说,宇宙起源时,物质和反物质总是成对产生,这些只能存在于极端高温、高密度状态下的物质,到了宇宙演化后期就难以发现了。“或许在一些中子星、超新星的内部会大量存在,但这种环境人类很难深入了解。”

  这个奇特的“反超氚核”的发现令科学家兴奋不已。原来,组成我们常见的物质世界的元素,好比数字世界中的正数,而反物质就好比负数,它们都处在平面几何的那个二维平面中,而反超核物质则超出了这个平面,正是这项发现打开了物质元素世界“立体几何”研究的大门。

  STAR中方合作组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上工作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和科技部等的联合资助。

相关文章

反物质恒星或是破解谜题的关键

反物质和正物质的质量和电荷数是一样的,但电荷的符号不一样,是相反的。通常,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反物质则是正常物质的镜像,它们拥有带正电荷的电子和带负电荷的原子核。李祖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

首次观测粲介子在正反物质间“变身”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3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第二轮运行产生的数据,首次捕捉到粲介子从物质“变身”到反物质的过程,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现在的宇宙为何由物质而非反物质组成......

正—反物质不对称性有了新证据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LHCb实验发现了D介子的正—反物质不对称性,并表示这项发现“绝对会被写进粒子物理的教科书”。这一发现被CERN研究和计算主任Eck......

科学家精确比较原子和反原子

物理学家调整激光器开展反氢原子试验。图片来源:MAXIMILIENBRICE/CERN正如任何《星际迷航》粉丝所了解的,反物质被认为是物质的确切对立物,以至于如果两者发生碰触,将在放出一瞬间的纯能量光......

最精准的光谱测量反物质光谱测量精度达万亿分之二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一项粒子物理学研究成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科学家完成了到目前为止对反物质的最精准光谱测量。此次测量结果不仅证明了反原子光谱学的能力,也将反物质的高精度检测向前推进了一......

多国学者高精度测量反物质

近日,《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了到目前为止对暗物质进行的最精准的一次光谱测量。这次发现不仅证明了反原子光谱学的能力,也将反物质的超敏检测向前推近了一步。图片来源于网络解释为何是物质而不是反物质在大爆......

6个国际团队争相回答宇宙最深处的问题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一个天花板极高的库房内,6个竞争性的实验正在争先恐后地赛跑,以了解宇宙中最难琢磨的一种物质的特征。这些实验相隔仅数米,从所处位置看,它们几乎堆叠在一起,每个设备与另一个设......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粒子物理学》反物质研究取得新进展本周《自然》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了对反物质原子的首次光谱测量——反物质物理学长期以来的一个目标。该发现代表着人类向高精度测试物质与反物质行为是否不同迈进了重......

反物质原子光谱测量首次完成

英国《自然》杂志19日在线发表了一项粒子物理学重大进展: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报告了对反物质原子的首次光谱测量,实现了反物质物理学研究长期以来的一个目标。该成果标志着人类向高精度测试物质与反物质......

变形中微子有望破解反物质之谜

超级神冈探测器正在搜寻物质和反物质间的差异。为何宇宙中充满了物质而非反物质是物理学的最大谜题之一。现在,日本的一项研究或许给出了答案:中微子这种亚原子粒子在物质形态和反物质形态的表现不同。在近日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