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12 13:32 原文链接: 标准考量产品质量儿童服装安全再引关注

  国家质检总局最近发布了今年第1季度产品质量国家抽查结果,涉及27类产品,其中包括儿童服装。国家共抽查了北京、广东等8个省市130家企业生产的131种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结果发现,有9种产品pH值检验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有9种产品面料纤维含量与明示标识不符,有1种产品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的检验结果与相关标准规定不符。不合格的产品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品牌。

  我们每天都要和衣服进行亲密接触,那些看似干净美丽的衣服,有时候却成了威胁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尤其是儿童皮肤娇嫩,更容易受到伤害。其实,国家标准对服装安全等级有明确规定,消费者在买衣服时应该怎样选择?了解一些有关的标准,可以得到有益的帮助。

  近来,广东、上海等地质监局抽查服装结果显示,部分服装存在质量问题,尤其是儿童服装不达标,其中包括国际知名品牌,消费者选购时应该警惕

  童装安全标准为A级

  据参与多项标准制订与修改的专家、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19)秘书长、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所长许鉴先生介绍,按照《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划分,服装可分为A、B、C三个安全级别,婴幼儿用品应当符合A类产品的技术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应符合B类产品的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应符合C类产品技术要求。

  消费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儿童服装的安全,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童上衣帽子和颈部的拉带易被夹住而发生危险,上下车时儿童上衣腰部或下摆处的拉带易被钩住而导致拖曳事故。美国、英国等先进国家跟踪儿童服装引发的事故,并进行事故统计,分析儿童服装事故诱因,不断出台各类法规及技术标准。典型的有ASTM F 1816-2004儿童上身外衣拉带安全要求、EN14682:2007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BS7907:1997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等标准,为世界各国在儿童服装设计及生产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我国也已出台了相关标准。

  不合格产品危害大

  据专家介绍,目前根据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检测服装的指标主要包括pH值、甲醛含量、偶氮染料、染色牢度、纤维含量、易位性等。服装为什么会含有危险成分?

  据了解,服装的污染有两个来源:一是服装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使用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如果残留在服装上,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应。二是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使用氧化剂、催化剂、阻燃剂、增白荧光剂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上,使服装再度受污染。成衣的后期整形步骤还会用到含有甲醛的化学物质,也会对服装造成污染。服装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化学制剂,一旦处理不好,这些化学品残留在纺织品上的含量超过一定标准时,如果直接接触皮肤就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有的潜伏期还很长。

  比如pH值的高低与面料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有密切的关联。pH值不合格主要是面料生产企业在染色整理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酸碱性物质,又没有采取合理的中和处理工艺,从而造成产品的pH值超标。人体的皮肤正常pH值应在5.5至7.0之间,略呈酸性,可以保护人体免遭病菌感染。如果服装pH值偏高或偏低,将直接破坏人体皮肤的平衡机理,减弱皮肤抵御病菌侵入的能力,可能造成皮肤过敏、瘙痒、红肿等反应,甚至引发刺激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pH值不合格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更大,这次抽查就有9种产品pH值不符合相关标准。

  甲醛含量也是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一项指标。服装面料生产时,为达到防皱、防缩、阻燃等作用,或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或为了改善手感,就会在助剂中添加甲醛。特别是一些服装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在生产免熨服装时,为了让面料不容易起皱,使用了含有甲醛的整理剂。当残留的甲醛未被处理干净,制成服装后,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甲醛会在穿着过程中逐渐释放出来,与人体汗液结合或水解产生游离甲醛,对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引起头晕、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严重的会导致血液病甚至癌症。

  专家支招选择服装

  这些专业名词消费者听起来有些陌生,假如服装成分中的甲醛、pH值等确实超标,消费者很难不经过检测仪器就做出正确判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副主任杨萍介绍了几种便于大家操作的办法。

  首先看服装标签。《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有明确规定,市场上销售的所有服装、装饰用纺织品的吊牌、标志、标签或使用说明上都应该明确标注产品分类,标签不得手写或涂改。从今年1月起,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新标准,要求服装厂家必须标注甲醛含量和pH值,这是服装成分中可能含有的、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两种化学物质。所以,在购买衣服的时候,消费者要特别注意标签上的相关标志,了解服装符合A、B、C哪一个安全等级。

  其次,要特别注意一些纺织制品中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如霉味、汽油和煤油味、鱼腥味等,特别是新打开包装的那些,这表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

  另外,大家买回新衣服(特别是T恤、衬衫等直接接触皮肤的)后,不管价格高低,都应该先洗后穿,再在阳光下进行晾晒,假设pH值超标的话,清洗会非常有帮助。

  企业应尤为重视童装安全

  专家特别指出,需引起相关企业关注的是,FZ/T 81014-2008《婴幼儿服装》产品标准已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婴幼儿(年龄在24个月及以内)服装安全制定的产品标准。标准明确规定凡涉及服装安全方面的条款均为强制性,届时,重金属残留量超标、安全设计等方面不合格的婴儿服装将不能出厂销售。标准中对于一些量化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如甲醛含量不得超过20mg/kg,砷含量不得超过0.2mg/kg等。标准还要求,婴幼儿服装中禁止添加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并不得存在异味,pH值限定为4.0~7.5。另外,婴幼儿服装必须在标识上注明“不可干洗”,因为干洗剂中可能含有刺激婴幼儿皮肤的物质。同时,该标准还对婴幼儿服装的设计进行规范。

  在童装安全问题上,我国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纠纷频发,每年为此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例如,美国和欧盟对多起源自中国的儿童服装实施召回,主要原因就是不符合美国和欧盟有关儿童服装标准中的安全要求。因此,儿童服装生产企业应该特别在安全方面下工夫。

相关文章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第1批增补化学物质信息公布

根据《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7号,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增补完善<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19〕575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我部对相......

美国环保署建议批准将纳米银农药掺入纺织品

美国环保署(EPA)于2020年2月12日宣布,正在就将新的纳米银农药产品掺入纺织品以消除异味、变色和其他磨损迹象的提案征求公众意见。该登记提案涉及的产品为NSPW纳米银,以及农药产品Polyguar......

2019年第6批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常规申报公示

根据《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7号,以下简称《办法》),我部对国际香料(中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14份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材料以及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登记证变更申请材料......

台湾修正发布《毒性及关注化学物质管理法施行细则》

近日,台湾地区环保署修正发布了《毒性及关注化学物质管理法实施细则》。除了配合未来新增关注化学物质,将相关规定修正外,并增加了电子购物等相关要求。环保署毒物化学物质中心表示,《实施细则》是针对《毒性及关......

日本公示210种《化审法》下的新化学物质

2019年7月31日,根据《化审法》第4条第4项,日本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环境省发布了第二号联合告示,公布了210种《化审法》下的新化学物质的名称,序列号和MITI号。随着本次公示,这些物质今后将......

11种化学物质作为名录,纳入企业排污许可证严加管控

会同卫健委制定第一批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凤凰卫视记者:请问《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制定目前已经到了什么阶段?什么时候可以公布出来?刘炳江: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通过进入大气环境,并且通过吸入或其他暴......

天然健康环保成纺织品发展趋势

生态事业是全方位的。国家“十三五”规划就提出,要为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当下,人们除了追求食物的安全生态之外,也越来越关注衣着的安全生态。日前在京举行的“生态天然纺织品与健康生活”座谈会上,有关......

环保新方法可重复回收纺织品6至7次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日前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出多项可循环利用废弃衣物等纺织品的新型环保技术。新技术可将旧衣料、劣质棉、木基纤维、废纸、硬纸盒等再造成粘胶型再生纤维,整个过程不使用传统的二硫化碳等原料,......

动物实验显示双酚A替代品不安全性能更稳定

常见于婴儿奶瓶等塑料制品的化学物质双酚A由于存在健康风险,正被双酚S等材料替代。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13日刊载的一项小鼠实验研究显示,这些替代材料同双酚A一样,仍可能导致生育问题。当前市场上许多塑料......

X荧光光谱法快速测试纺织品中镉标准品的研究

采用X荧光光谱法(XRF),以自制纺织织物为基底的标准品,快速定性和半定量纺织品中重金属镉的含量。研究了不同种类纺织基底标准品、方法的稳定性及织物不同特性对测试方法的影响等。经过比较发现,用聚酯纤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