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8-05 01:04 原文链接: 四地理事长共话华人质谱事业发展

  2010年全国质谱大会暨第三届世界华人质谱研讨会期间,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李金英研究员、美国华人质谱学会(又称北美华人质谱学会)理事长李建军研究员、台湾质谱学会理事长谢建台教授、香港质谱学会原理事长蔡宗苇教授共聚一堂,接受了中国质谱学会网、分析测试百科网、仪器信息网的访问,对各学会做了简要介绍,畅谈了华人质谱事业的发展。

采访现场

  各华人质谱学会的简要介绍

   质谱学届非常活跃 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

  中国质谱学会的情况(网址:http://www.cmss.org.cn/

  作为东道主,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李金英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中国质谱学会的情况,中国质谱学会现有会员2500余人,100余家团体会员,主要是个人会员。从会员分布的管理上来说,考虑了全国各行业各单位、一些大的重点实验室、高校等;在理事和编委中,也兼顾了上述这些单位,李研究员说“这样可保证我们团体的代表性比较广泛。”

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李金英研究员介绍中国质谱学会的情况

  在国际交流方面。李研究员介绍到:“我从1996年开始进入质谱会,虽然前些年也组织过一些交流,但是没有近年来这么活跃。这里,比如蔡宗苇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一直和我们的交流很多,蔡教授也申请大陆的杰出青年基金。近年来我们和台湾同行的交流也很多,感到有时他们比我们做的工作更到位一些。北美华人质谱学会在国际会议上非常活跃,而大陆学者参加国际(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一直较少,近年来有了一些改善。所以,我们今后尤其是要加强和北美的交流,多参加国际的会议,要继续保持和台湾、香港等地的交流。我们作为学会,是非常愿意促进这些国际交流的。别人比较先进,我们要走出去多学习、多交流;同时也有机会来展示我们自己的工作。”

  从中国质谱学会的发展上,笔者看到在会议同期的海报展上,质谱学会有一张独立的poster,令众多参会者驻足观看,因为很多人并不详细了解这段历史。这里也汇总如下,让我们对中国质谱学会的发展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向历届质谱学会的理事、向对中国质谱事业做出奉献的前辈们致敬!

  一、中国质谱学会的成立

  20世纪50年代中期,杨承宗教授领导的小组开始研制质谱并翻译出版了质谱学相关内容,从此我国质谱学进入启蒙时代。1961年,在国家科委的主持下,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质谱学术会议。另外,在中国质谱学会的发展中,还有以下成长与发展大事:1978年12月,中国科技大学在安徽合肥主办了第二次全国质谱学术会议;1980年9月,出版了我国第一个质谱学期刊《质谱》;1980年9月22日,在中国杭州成立了中国质谱学会,通过了《中国质谱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推举张青莲教授为第一届理事长。

  二、中国质谱学会历届理事会

  1、第一届理事会,于1980年9月22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推选出理事长为张青莲;副理事长为:施士元、向鹏举、邱统一;秘书长为向鹏举;副秘书长为:王世俊、李桐鼎。

  2、第二届理事会,于1984年在四川成都召开。推选出名誉理事长为张青莲;理事长为梁晓天;副理事长为:朱良漪、邱纯一;秘书长为吴作礼;副秘书长为:吴福祥、王梦瑞。

  3、第三届理事会,于1988年在山东青岛召开。推选出名誉理事长为张青莲;理事长为卢涌泉;副理事长为:赵墨田、薛祖庆;秘书长为徐延安;副秘书长为:王梦瑞。

  4、第四届理事会,于1992年召开,推选出名誉理事长为张青莲;理事长为王光辉;副理事长为:赵墨田、薛祖庆;秘书长为徐延安;副秘书长为王梦瑞。

  5、第五届理事会,于1996年10月27日在四川巫溪召开,推选出名誉理事长为张青莲;理事长为刘敦一;副理事长为:李金英、杨松成;秘书长为汪聪慧。

  6、第六届理事会,于2001年5月26日在四川绵阳召开,推选出名誉理事长为张青莲;理事长为李金英;副理事长为:刘淑莹、赵墨田、钱小红、刘子阳;秘书长为郭冬发;副秘书长为刘黎明。

  7、第七届理事会,于2004年11月1日在广西北海召开,推选出理事长为刘淑莹;副理事长为:赵墨田、再帕尔.阿不力孜、钱小红、张子斌;秘书长为李金英;副秘书长为:刘志强、苏玉兰、陈兰慧。

  8、第八届理事会,于2008年12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推选出理事长为李金英;副理事长为:吴侔天、刘志强、宋彪、侯冬岩;秘书长为郭冬发;副秘书长为:刘虎生、宋凤瑞。

  

      台湾质谱学会的情况(网址:http://www.tsms.org.tw/

  台湾质谱学会理事长谢建台教授随后介绍了台湾的情况。台湾质谱学会成立得比较晚,2003年成立,目前大概有500人左右;也有诸如公司、单位等团体会员,团体会员都是以三个人加入计算,而每次组织活动这些团体会员单位都会到十几个人,所以队伍会更壮大。

台湾质谱学会理事长谢建台教授介绍台湾质谱学会的情况

  台湾质谱学会有年会,每年会议时间是两天半,应大家要求,预计明年将变成三天半。“还有一些社团跟我们质谱学会是相关联的,比如蛋白质体学会、色谱学会,他们都跟我们有联系,所以其实我们不是单一的。我们周围的社团很多,会支持质谱学会的活动。”

  “我们学会一直组织春夏秋冬的Workshop,现在增加到每两个月一次(比如今年有6个)。每次Workshop有不同的topic/主题,到会有100 ~ 200人,大家可以讨论,所以每两个月就在不同的地方忙一次。”

  关于国际交流,每年ASMS(美国质谱大会)台湾都会参加70~80人,这次日本质谱年会暨第一届亚太质谱年会(2010年6月)参加100 ~ 120人。“在比上我们的人口的话,台湾参加国际质谱届交流活动的密度是最高的。”

  谢教授还谈到,参与国际交流很重要;而且还要努力做出好的国际期刊。华人在国际著名期刊如ACS、ICS等的投稿数都是最多的,但自己还没有著名的国际性刊物,台湾质谱学会将会努力。另外,还要努力争取举办国际会议。“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都很重要。”


  美国华人质谱学会的情况(网址:http://www.casms.org/

  美国华人质谱学会理事长李建军教授介绍了北美的情况。美国华人质谱学会会员和理事会成员都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学者,所以有时又被称为是“北美华人质谱学会”。最早于80年代成立,那个时候参加美国ASMS的华人非常少。Tong Huayi(童华一)最早发起在ASMS上找一个晚上进行华人聚会,那时聚会大陆去的都是穷学生,台湾去的老前辈们请他们吃饭。后来定下来每年ASMS会议期间的每周二华人聚一下,即借助ASMS会议的平台,召开每年的年会,每年到会约220~300 人。

美国华人质谱学会理事长李建军教授介绍学会的情况

  相关链接:

  ASMS 2010上的华人质谱学会聚会

  ASMS 2009上的华人质谱学会聚会

  

 TongHuayi童华一             ShenShida沈世达             WangRong王融

  “到两年之前,美国华人质谱学会还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民间组织,还没有官方注册。两年前,王融教授(上任理事长)在纽约给我们学会注册了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组织。这样一方面可以更正式、一方面可以接受公司的一些赞助。”目前学会包括董事会/顾问委员会,这里面主要是学会老前辈和创建者;理事会包括前任、现任和后任的理事长及其他理事。学会的理事们有分工,分别关注前沿发展、职业培训、公共关系/财政支持。关于选举,美国华人质谱学会还希望今后更多地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使选举更公正。

  美国华人质谱学会成立的宗旨是:(1)把北美华人联合起来,交流工作经验,并相互提供工作机会的信息。(2)近两年国内质谱发展很快,也可组织参与国内交流培训。四年前,沈世达(当时任理事长)倡议开一个华人质谱学会,把北美做质谱比较出色的华人请回国,和国内学者交流经验,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解决了国内学者赴美的经费和签证问题。

  而这几次华人质谱年会我们北美都会组一个团,一方面到国内交流,一方面也可以让国内学生了解北美学者的工作,潜在地可以招到出色的中国学生。其实,华人做科研是很出色的。ASMS每年有6000 ~ 7000 人参加,2004年美国有人按照ASMS作者名字统计,发现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华人。

  李建军理事长还专门表达了两点感谢:(1)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组织华人教授和华人在产业界的高层,到国内交流。“我们向这次中国质谱学会表示感谢,感谢学会提供赴会代表在国内的餐饮、住宿和考察费用。(2)非常感谢来参会的美国的华人,他们的国际机票都是自付的。美国经济现在不景气,很多公司来的人国际机票是自费的。“这点证明大家对参加华人质谱会,跟国内交流的愿望强烈,愿意为祖国作一些事。”

  “我很赞同昨天陈先教授说的一句话:‘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北美华人非常非常希望看到中国的质谱事业有一个腾飞!”


  香港质谱学会的情况(网址:http://www.hksms.org

  香港质谱学会的前任理事长蔡宗苇教授介绍了香港的情况。香港质谱学会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现有170多名会员,虽然相对于国内和台湾,是较小的组织,但香港人口仅700万,所以“密度还算比较大”。香港由于地理上的优势(比如签证),参加国际交流比较方便。“我自己多次参与国内、香港、国际的会议,也带动了香港和国际、大陆等的交流。”

香港质谱学会的前任理事长蔡宗苇教授介绍香港质谱学会情况

  香港质谱学会每年有一个年会,除年会外,一般组织约6次活动,其中包括2~3次Workshop。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质谱学会是国际团体学会的团体会员,比如它是中国质谱学会和国际质谱学会的一个团体会员。

  谈到发展,蔡教授谈到:“我个人在美国呆了10年,早期(我90年)到美国每年都参加ASMS华人质谱学会聚会;2001年回到香港后,当过香港质谱学会的理事、理事长等。2001年学会还只有50个人,现在有170人,这还不包括大陆的学者经常来交流。”


  华人质谱研讨会的缘起 以及期望的作用

  2006年第一届华人质谱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2008年第二届在台北举办,本届质谱大会同时是第三届华人质谱研讨会。据李金英理事长介绍,事实上,未被统计的还有1999年在云南的一次,海外华人来了20多位参会。

  为什么会召开华人质谱研讨会,李金英理事长谈到:“我个人的感受,一是源于情结上的、二是技术上的。情结上是指大家都是中国人,希望能够聚在一起。另外技术上的发展需要不断交流,比如谢先生做离子源,蔡教授做二恶英,在国际上都很知名,他们的文章也被很多人引用,华人质谱研讨会将促进华人在质谱领域的交流。”


,

  关于质谱仪器购置、质谱研发和质谱今日及未来的应用

  关于质谱仪器购置

  近年来,质谱仪器在国内的销量每年均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引进了多套质谱仪。关于仪器购置,理事长们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李金英理事长谈到,

  大陆现在买质谱的人众多,买了仪器要配套实验室,仪器先进了,申请课题经费都变得容易。而其实这是一种不太好的倾向。“我和某质谱仪器公司的人员聊过,他们甚至觉得,赚钱赚得都不好意思再下狠手了。”

  中国这几年批项目还有一种倾向,批的时候都是成批地批,比如买ICP-MS都是100台地批复,这样引进完了下次仪器公司又出新型号了,到底还引进不引进?“我特别支持结合国际先进技术,做些特色的仪器研发,不要只买仪器。比如我自己前年申请了仪器研发的课题,现在关键技术已经解决。希望中国在质谱事业发展方面,有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引导。”

  谢建台理事长接着也表示:“这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质谱Application(应用)占经费越来越大,一直压缩基础科学的研究(包括仪器和原理),现在再加上Bioinformatics软体。我非常担心,软体技术继续发展,仪器公司会把客户绑得更牢。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他们(仪器公司)乐于提供你各式各样的赞助。越这样发展,你自己就越走不出去,在仪器上的研究越来越弱势。”


  关于质谱仪器研发

  关于具体的研发,谢教授谈到,“当然,质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技术。我们要发展仪器(就我个人来说),只好从游离源方面下手。游离源是质谱公司很少做的部分,一般来说,每十年会有新的游离源出现。但是,从质谱公司大量开始出现,已经二十几年没有新的游离源出来,我们所用的所谓新的离子源只有ESI和MALDI。要想开发新型离子源,就必须要想到打败ESI和MALDI。”

  关于真正的产业化,谢教授谈到,“我估计全世界被仪器公司控制,还需10~20年。因为每家质谱公司后面都有几千个Patent(专利),中国大陆作仪器,也是在中国卖,只要一走出去,就会碰上patent的问题。除非中国做一些超越5年、10年的技术,比如portable(便携)的质谱。如果可以早日布局这些大质谱公司还未顾及的未来5~10年的技术,说不定可以走到国际上。”

  李建军理事长补充道:“昨晚我们和国内质谱研发联盟的几位谈及国内质谱研发的前景,大家还很担心的是,虽然国外质谱公司的专利有些没有cover中国,但还有很多没有申请专利的商业机密。另外,中国要定位发展什么样的质谱,大家认为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有军工项目支持、有类似航天飞机上天这样的攻关项目,会有很大帮助。”另外,关于研发,李教授还谈到美国华人质谱学会每年在ASMS上的聚会,2009年和2010年,天瑞公司的刘召贵博士都到现场做了5分钟的演讲,“虽然他比较高调,但是他的讲话令在座的学者很兴奋。在年会上,对于大的质谱公司,他们上台讲话都要收钱;对于国内要搞质谱研发的企业,我们不收钱,欢迎更多的国内企业来年会。我们虽然是搞学术做应用的居多,但是对于国内企业做的质谱可以做评估。”

  关于何时才能在中国真正地实现质谱的产业化,几位理事长一致认为:

  不能太急,要有至少十年的耐心。不仅学术界要有这种认识和准备,企业界、政府都要有这种准备。千万不要因为政府是5年一届的,一听要十年后才赚钱,就说“下届政府再考虑。”究其原因,几位理事长谈到以下几点:

  1)目前国内支持的项目还只是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距离商品化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2)整个质谱仪是很复杂的,它包括了真空、电子、物理、化学、数学、模拟、电脑等等,不是一个单一的领域。现在投入那么多钱,都还只是投的单一领域。如果真是什么领域都覆盖到,那么就是一个世界奇迹了。除了某公司自己以外,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国家支持时覆盖到所有领域。

  3)国内的精密仪器加工技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4)目前质谱届专利众多,气氛“被严重污染”。任何一个改良,牵涉到的利益都很大。大家都要谈patent,东西还没看到,都要花钱买。仪器还没做,公司就要买很多patent,很多以后都是没用的。这是当前质谱届的现状。

  但几位理事长一致表示:虽然研发质谱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因为没有技术就没有发言权,未来要掌握发言权,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当年现代汽车造车时,第一代全世界都不看好,但现在全球都再买、美国人也买。所以虽然很辛苦,但是一定要做。一定要有长远目标。

  谈到这里,笔者不禁内心感慨:国内目前在质谱研发方面,很多学者、企业都满怀激情并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体力来做,他们中的很多人何尝不知道“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他们还一如既往地投入满腔激情研发中国的质谱,所以,我们一定要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致敬!我们也很希望有一个更好的机制,能让这些可敬的科学界和企业界的精英们能团结起来,早日实现中国人的质谱梦想。同时,笔者也希望在中国研发质谱的艰辛道路上,国人对于每一款中国产业化的质谱,都要细心爱护,不要在未成熟期就让其过早夭折。


  关于质谱仪器未来的应用趋势

  在记者询问各位理事长认为未来质谱的应用发展时,几位理事长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谢教授说:“从电脑的发展来看,可以预知小型化是未来质谱发展的方向。”

  蔡教授说:“直接分析和小型化。质谱仪器完全可能进入家庭,就像汽车走入每个家庭一样,不是因为每个部件的成本低,而是因为整体大量的生产。现在如果某种质谱产品能用到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突发事件的监测,可以让每个镇每个家庭都能买得起,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这可能是一个趋势。”

  从科研来说,谢教授说:“如果可以在非真空下检测离子,在任何时空都可以操控离子,就是很伟大的发明。现在我们把整个游离源都放在大气下,将来我们可能把整个系统都放在大气下,这是有可能的,也是我个人的努力方向。”

  李建军教授说:“在北美,学界和企业界都在致力于使质谱仪进入Clinical(临床)实验室,比如今后的医疗强调‘医疗要个人化’,即可以用质谱来预测人会在未来的几年得什么病。所以质谱进入临床是趋势。”

  李金英理事长说:“从个人来说,质谱要围绕着‘以人为本’的发展。如果真有这样的仪器出现的话,是非常了得的。就像现在F18示踪比如petCT技术,注射F18同位素后做全身的检查,然后预测未来2~3年身体是否会病变,比如是否会有长肿瘤的趋势。目前医疗市场检查费用常规要1万多人民币,但市场非常好。如果可以用质谱检测大分子,能预测未来几年的人类健康,会是很好的市场。还有几点就是围绕食品安全、环境改善、应急分析等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比如刚报道的管道爆炸,目前也不能判断到底是哪根管道爆炸。我也赞同谢先生讲的,未来如果能够掌控离子,不管是真空、半真空、非真空,能够完全地掌控离子的技术就是很大的进步。”

  谈到非真空、半真空技术和质谱的普及化,记者提问“很多研究者会不断地追求灵敏度,这和刚才谈到的未来质谱发展技术是两个方向,不知各位专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谢教授谈到“我个人反对‘不断追去灵敏度’。我的research都是研究大量的蛋白,我个人不愿意做微量的。但是蛋白质组学学说提出后,大家都相信,只有复杂体系中最痕量的才最有可能是有用的标志物,因此过去十年的趋势都是不断追求质谱的灵敏度。食品安全同样也不断追求检测更痕量的物质。激进一点来说,人类的寿命实际上是越来越长,农药却下得越来越多;那些号称有害的东西,我们人体最后都能适应的,而且医疗也是越来越好。这两年都在讲zmol、单分子检测等,我想都是仪器公司的说法,一直追求最高的灵敏度,干吗?我想应该适可而止!仪器公司今天出一个仪器号称多高灵敏度,明天它又出一个更高灵敏度的,让你再花100万美元买它。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知各位怎么看。”

  同样,蔡教授也表示:“实际上,确实是仪器公司一直在拼命地讲灵敏度。我们搞质谱的人都知道,质谱测定的是信号/噪音(S/N),降低噪音会更重要。因此,样品处理,操作上的注意要远比提高仪器的灵敏度更重要。”


  关于质谱当前的应用

  当记者问道“在应用方面,是不是大家都会研究热点的问题?您认为该地区的特色是什么?”的问题时,蔡教授马上表示:“热点的问题一定要研究。当然,坚持做基础研究尤其是十几年坚持下来很不容易。大家常说,美国回来的都是既做热点,又做基础,确实如此;我自己也是这样。另外,政府支持的项目是有一定导向的。比如香港政府认为做中药的毒理有必要,利于中药的出口,所以就会支持这项研究。关于特色,我们一直紧跟国际的前沿。”

  谢教授谈到台湾地区的几个特色,比如:(1)中央研究院做大分子的检测,可以检测到一个细菌、一个病毒的质量。这是全世界其它都没有人做的,他们想把这种技术变成一套仪器。(2)大气压下游离源的研究。(3)用纳米技术结合样品前处理,再进行质谱分析。这三点是台湾被世界公认的比较特色的研究。其它方面,台湾还有一些紧跟世界潮流的,但不像前述三点那样“亮”。

  谈到特色,谢教授还发表了真知灼见,如:“我们希望每个地区都有热点、亮点。比如食品安全是中国突出的问题,中国要发展特殊的方法,因为美国不会管你的问题,而中国发展后就可能成为地区的特色。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出来后,美国人也愿意参加你的会。因为美国人也没做过。现在我在学校推了一个‘新兴污染物研究中心’,包括对食物、环境等领域已经存在,以前没有被列为污染物的物质的研究。”

  李建军教授谈到:“加拿大的政府,是为纳税人服务的。现在政府关心的有三个问题,(1)老年问题(中风、老年痴呆等);(2)传染病;(3)食品方面的细菌污染(已不考虑化学物),加拿大卫生部一旦证明某食品有细菌污染,那一部分食品就会被全部销毁。”

  最后,大家谈到了华人回国的问题,大家都认为,中国对于华人学者和留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李教授说有“超过50%”,蔡教授说有“约80%”在美国做质谱的留学生,都愿意回国。

合影

相关文章

林萍:质谱法首获CNAS认可建精神医学精准检验学科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检验科林萍主任专访分析测试百科网讯精准医学推动了临床质谱蓬勃发展,新冠大流行将IVD推向新的顶峰。无论是临床质谱还是新冠检测,在实验室实施检验时都需要规范和结果全......

捕集离子淌度质谱带来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新的深度

YasushiIshihama教授京都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分析实验室2021年1月发表于www.ddw-online.com目前,在蛋白质生物化学和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中,质谱(MS)已广泛应用于鉴定和表......

沃特世ACQUITYRDa检测器,提升小分子分析便捷度与可靠性

采用SmartMS技术,操作便捷且符合法规要求,有效助力常规分析实现精确质量测定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市,即时发布–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隆重推出采用SmartMS技术的ACQUIT......

质谱灵敏度是用什么表示的?

质谱仪是分离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即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的原理,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的一类仪器。质谱仪按应用范围分为同位素质谱仪、无机质谱仪和有机质谱......

20202025全球质谱市场趋势预测

质谱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41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5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5%。全球药品研发支出增加,政府对药品安全的监管,对食品质量的日益重视,原油和页岩气产量增加,在预测期内,不断......

凯莱谱完成数亿元融资创新质谱驱动产品创新

近日,杭州凯莱谱精准医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莱谱”)宣布已在近一年内完成数亿元的两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德福资本与松禾资本跟投,早前完成的A轮融资由博远资本独家投资。融资资金......

SCIEX收购这家企业,加速质谱生物药创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近日,SCIEX宣布完成对私有公司Intabio,Inc.的收购,Intabio是用于生物治疗药物分析和质量评估的Blaze™系统的开发商。Blaze将成像cIEF电荷异构体分析与高分......

雀小脏全!禾信推出多领域、多场景新气质GCMS2000

这五年,环境监测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这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如期高质量完成阶段性目标这一年,全国如火如荼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回望2020年,展望“十四五”禾信仪器在小型化质谱技术上实现了新突破推......

通过软件创新打造更强大的4D蛋白质组学技术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新技术、新方法的重大进步使蛋白质组学成为蛋白质科学家、生物学家和临床研究人员的一个极其强大的工具1。随着分析仪器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每一项技术进步都会产生更多的数据。与此同时......

PCCP:分子动力学模拟可提高质谱仪检测精度

质谱仪(MS)具有快速识别样品中化学成分的能力,如放射性碳定年、蛋白质分析和监测药物代谢等,已经成为化学和生物实验室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于各种实验。质谱仪器的工作原理是给分析物分子一个电荷,然后让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