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9-03 00:00 原文链接: 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获ZL

  

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

  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魏孝义研究员等完成的“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在制备防治疟疾的药物中的应用”于近日获国家发明ZL授权(ZL号:ZL 200910037638.1)。

  该成果涉及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的应用,具体来说涉及这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在预防和治疗疟疾中的应用。实验证明,该系列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疟原虫药物敏感株活性和抗疟原虫药物抗性株活性。

  疟疾是全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原生动物传染病之一,是由疟原虫寄生在人体血液系统内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寄生虫病,疟疾还可以通过感染蚊虫的叮咬在动物间和人类间进行传播。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疟疾控制的基本要素。奎宁、氯喹等常规化学药物就曾经在疟疾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这些抗疟药的广泛使用,疟原虫逐渐产生了抗药性。因此,人类目前可用于防治疟疾的抗疟药已无法满足当前和将来的抗疟需要。

  现在只有开发出新型结构、新作用机理或新药靶的抗疟活性化合物,并积极采用联合用药,根据不同地区疟原虫耐药性不同而采用不同组合用药的策略,才能有效地防治疟疾,控制疟原虫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和耐药疟原虫的快速蔓延。

相关文章

靶向杀灭疟原虫新机制实现,质谱和电镜技术功不可没

8月2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四宝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Outermembranevesiclesfromamosquit......

印遇龙院士团队调研苯甲酸产品生产工艺和流程

苯甲酸在食品等行业主要作为防腐剂,而在畜牧领域具有防止饲料霉变,改善仔猪腹泻和提高生长性能等潜在作用。4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湖南省饲料工业协会曹峰......

新发现!机体中第二大抗体IgA或有望帮助抵御人类疟疾

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在抵御粘膜病原体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尽管在血液中仅次于IgG,但其在机体对非粘膜病原体(比如恶性疟原虫)的免疫力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还并未被研究人员清楚阐明。近日,一篇......

CellReports:肠道微生物使蚊子更易携带疟原虫

按蚊的糖饮食和其体内肠道微生物在促进蚊子感染疟原虫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研究人员发现证据表明,用葡萄糖喂养的蚊虫携带的亚西亚羊蹄甲菌(Asaiabogorensis)增多,这种细菌通过提高肠道pH值......

陈小平团队发现疟原虫感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激活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拮抗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并通过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NAs)和肿瘤组织中的一种全新的长非编码RN......

新加坡科学家发现疟原虫逃逸免疫系统的新机制

生物谷BIOON/--根据《eLife》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疟原虫可以识别一种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分子,然后用它来保护自己免受免疫系统的破坏。这项由新加坡的科学家领导的研究揭示了疟原虫逃避免疫系统的一......

Nature:揭示疟原虫通过PfHT1摄取葡萄糖机制

糖分子是大多数有机体中的基本燃料来源。在恶性疟原虫中,葡萄糖的摄取对它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像在其他细胞中一样,糖通过转运蛋白---专门为糖穿过细胞膜而设计的分子门户---转运到疟原虫中。如今,在一项新......

NatCommun:疟原虫如何提前布局,侵染人体?

疟疾一直以来是一个可怕的存在。在被携带疟原虫病原体的蚊子叮咬后的几秒钟内,疟原虫会侵入宿主的皮肤和血管,侵入肝脏,并埋藏在其中。直到成千上万的被感染细胞破裂进入血液,引发致命的血液感染。如今,来自西雅......

抗疟药物耐药性成隐忧

在针对整个非洲大陆的首个疟原虫基因组研究中,来自赞比亚、加纳、肯尼亚、美国、英国、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喀麦隆、德国、科特迪瓦、加蓬、尼日利亚和马里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栖息在这个大陆不同地区的......

绘测疟原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转录物组

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利用单细胞RNA测序创建了第一个全面且具高分辨率的致疟寄生虫在其整个复杂生命周期中的转录图谱:疟疾细胞图谱。该研究的结果揭示了该寄生虫基因功能和调控的新线索,它同时也为研究涉及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