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9-10 07:37 原文链接: 内地12省份至少33人因被蜱虫叮咬染病死亡

河南18人被蜱虫叮咬致死 追踪

  近年来,河南省信阳等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后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例,18名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9月8日,河南省信阳市卫生局疾控专家告诉媒体,正在当地传播的疑似无形体病,目前尚无法从根源上预防。国内有12个省份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水域丰富的地方。

  对于信阳市未公布具体蜱虫咬伤病例遭质疑一事,前日,河南省卫生厅回应信阳蜱虫传疾病疫情疑问时表示,不存在瞒报疫情,信阳等地卫生部门从2007年就已将疑似无形体病例纳入网络直报范畴。

  发现:4年前安徽现首例

  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它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资料显示2006年,安徽省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近年来,湖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四川、云南、江苏,都出现过病例。

  近半年来,江苏省接诊的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共有13例,其中4例死亡。同样的情况在山东省蓬莱市也出现过,蓬莱一家医院的医生透露,仅截止到7月14日,他们一家医院接收的蜱虫叮咬致死患者就达到11例。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吴超科长昨晚表示,云南近年来也有蜱虫叮咬人散发病例报告。

  传播:可通过血液传播

  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据专家介绍,信阳山区传播疑似无形体病的蜱虫学名叫全沟硬蜱,以吸血为生。这种蜱虫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爱躲在茶叶背面。

  信阳当地盛产“信阳毛尖”绿茶,大多数茶农的腿上,都有被蜱虫咬后留下的伤疤。在村里每条狗的肚皮上,也经常可以翻检到蜱虫。除了无形体病,蜱虫还可以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和莱姆病等,这些病症状有部分类似之处,也给蜱虫传疾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难度。

  在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看来,蜱是一种很危险的毒虫,但这就如蚊子一样,“你明明知道它会传播疾病,却没办法将它灭绝”。

  卫生部专家今日赶赴信阳

  为做好该疾病的防控工作,专家将疾病的名称暂定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专家表示,蜱虫叮咬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可防可控不必恐慌

  前日,记者从河南省卫生厅了解到,卫生部派出的专家组今天将赶赴信阳,到达后,除了给当地现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外,还将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病因。据悉,这次卫生部专家组共有3人,其中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王贵强,他曾多次到河南、山东等地,为蜱虫咬伤患者进行会诊,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到达信阳后,除了给当地现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外,还将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患者病因。

  目前,河南省卫生部门已指导群众清除居舍周围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利用敌草隆、茅草枯、毒莠定等杀虫剂对野外游离蜱、畜舍、畜体开展灭蜱工作。同时,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虫叮咬。(新华社 新京报 河南商报)

  近距离认识蜱虫

  一旦被蜱虫叮咬

  千万不可用手强拔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危害

  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皮肤里钻,钻到大脑就完了。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临床特点

  一、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

  二、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虫。

  三、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幼儿身上,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热:在蜱虫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防治

  1、一旦被蜱虫叮咬皮肤时,千万不可用手强行拔除。正确的方法是,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的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同时,赶紧就医。

  2、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

  4、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5、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用驱避剂喷涂衣服。

相关文章

微型“龙卷风”为何能导致作物传染病扩散?

病原体和细菌不仅会使人类和动物生病,也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破坏,每年造成全球农作物减产超过20%。近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科研团队在《科学进展》发表成果,通过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真菌孢子的散播过程,揭示了健康植......

人鼻中发现新型抗生素物质,可对抗病原体

德国图宾根大学研究人员从人类鼻子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物质,可用来对抗病原体。这种名为epifadin的分子是由表皮葡萄球菌的特定菌株产生的。他们将epifadin归为一类前所未知的新型抗菌化合物,它......

医疗环境儿童呼吸道病原体多途径传播研究获进展

近日,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教授刘志坚团队在《细胞》子刊《交叉科学》(iScience)发表论文,对室内空间气流模式和生物气溶胶迁移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评估了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导致室内人员的暴露风险......

刚刚!罗氏新品,罗e服2.0上市

近日,罗氏诊断重磅推出罗氏中国数字应用市场及罗e服2.0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数字化创新解决方案及智能、便捷的选配推荐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智能、更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推动客户体验的持续提升。当前,数字化转型......

新研究阐明真菌感染重要分子机制

真菌感染会对人类、动物和植物构成威胁,甚至带来严重后果。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HHU)等机构的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阐明了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有望促进新型抗真菌药物......

小心!身上有静电更易吸引蜱虫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蜱虫可以被宿主自然积累的静电吸引到比自身大几倍的气隙中。这可能会极大地提高它们寻找寄生宿主的效率,因为蜱虫不会飞、不会跳,所以这是它们能够接触到较远、较高宿主的唯一机制......

被蜱虫咬了切忌“生拉硬拽”

近期,天津市中研附院皮肤科接诊了两例被蜱虫叮咬的患者,这两名患者均未重视此事,直到被叮咬处皮肤感染化脓、溃疡,身体出现高热,才来医院就诊。彩超检查显示:可见疑似蜱虫叮咬口器及残留物。随后,皮肤科联合皮......

大堡礁珊瑚中发现的人类衣原体表亲为解决白化带来希望

调查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微生物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两个共存的细菌群落。而且,他们首次发现,其中一个是导致人类衣原体的细菌的近亲。这一发现提供了关于珊瑚礁健康的更多信息,并可能有助于解决珊瑚白化的问题。大......

植物病原体的生命之树

一个开创性的植物病原体在线资源已经被开发出来,旨在帮助全世界的研究人员识别、检测和监测嗜酸菌的种类。这些病原体引起了各种植物疾病,从19世纪40年代灾难性的爱尔兰土豆饥荒到正在影响西海岸橡树的橡树猝死......

破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密码

自身免疫性疾病被认为是免疫系统认错人的结果。巡逻中的免疫细胞全副武装,准备保卫身体免受病原体的入侵,它们将正常人的细胞误认为是受感染的细胞,并将它们的武器对准自己的健康组织。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