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7 15:12 原文链接: “纳米岛”新策略稳定原子级分散金属催化剂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化学反应,它关乎健康、环境、能源各个领域。其中,提高催化反应效率,提升催化剂耐久性,是化学科学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化学家不断追求的目标。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教授曾杰课题组、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Yong Wang课题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Bruce C. Gates课题组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刘景月课题组合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提出了一种“纳米岛”策略并制备出稳定的原子级分散金属催化剂,突破了传统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矛盾。

  一位审稿专家表示:“将原子级分散的活性物种稳定在孤立的‘纳米岛’上,这概念令人着迷且极具说服力。”

  概念创新:“纳米岛”稳定原子级分散催化剂新策略

  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的概念,通过催化剂与反应物的作用,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在多相催化中,原子级分散的金属催化剂因具有独特的几何和电子特性、最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和均匀的活性位点,而备受化学家们关注。

  “然而,高度分散的金属原子或因高表面能而移动团聚,稳定性差;或因与某些载体作用过强而固定不动,导致活性位点钝化。”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特任副研究员李旭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也就是说,此类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往往是对立矛盾。

  因此,如何获取“动而不聚”的金属活性位点,使得活性与稳定性兼得,一直是催化领域悬而未解的难题之一。

  以往的研究表明,将金属物种封装在多孔材料的孔道内,或者锚定在载体的缺陷上,可以抑制原子的迁移团聚。这些手段对于尺寸较大的金属颗粒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仍难以适用于原子级分散的金属物种,尤其是在高温还原性条件中。

  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从空间和能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纳米岛”策略来构建新型稳定催化剂。

  关于新策略,李旭作了一个形象解释,“我们将金属原子隔离在孤立的‘岛’上,这种‘岛’分别与金属原子和载体基底都有着强作用力,类似于生活中用的‘双面胶’。在一定的高温氧化或还原情况下,这些金属原子可以在各自的‘岛’内移动,但跨‘岛’的迁移将会受到抑制,进而实现原子的动态稳定。”

  三步“走”:研制出“纳米岛”型催化剂

  由此,“纳米岛”型催化剂设计思路逐渐清晰:首先选取合适的“纳米岛”和载体的材料,其次构建小尺寸、高密度的“纳米岛”,最后准确地将金属原子放置在“纳米岛”上。

  金属原子与“纳米岛”的作用力需要远强于它与载体的作用力,否则容易被载体吸引离开各自的“纳米岛”。“这对材料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旭说。

  因此,他们在设计铂系模型催化剂时,选取了一种与金属铂原子作用强的氧化物作为“岛”,例如氧化铈,作用弱的氧化物作为支撑“岛”的载体,例如氧化硅。

  其次,为了高效地分隔金属原子,“岛”需要有足够高的密度和足够小的尺寸。但传统的制备方法容易造成“岛”的尺寸过大且不均匀。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溶液相静电吸附的合成方法,创造性地将溶液中的的铈离子高密度且均匀地附着在氧化硅表面,随后使其自下而上受控团聚为仅2纳米的孤立“岛”。

  最后的难点在于将金属原子准确地放置在“纳米岛”上。

  他们再次借助溶液相静电吸附法,并巧妙的利用零电点原理,使氧化铈“纳米岛”和氧化硅载体表面分别带上相反电荷。由于异性电荷相互吸引的作用,负电性的铂前驱体只会被选择性地吸附在带正电的氧化铈“纳米岛”上,而不会在带负电的氧化硅载体上,从而实现了铂原子的择位生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小尺寸“纳米岛”的吸附面积有限,他们通过控制铂前驱体浓度,实现了平均每个“岛”上不超过一个铂原子的目标。

  攻克难题:活性与稳定性兼得

  稳定性研究表明,氧化铈“纳米岛”上的单分散铂原子可以抵抗高达600摄氏度的空气煅烧。特别地,铂原子在高温下的氢气中只会限定在“岛”内移动,不会跨“岛”团聚,实现了金属原子的“动而不聚”。

  经过氢气还原活化后的催化剂,在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的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催化速率提高了近百倍。

  “本文介绍了防止单原子催化剂烧结的一个强大而创新的概念,这可能为单原子催化开辟重要的新应用。”另一位审稿专家如是说。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大教授曾杰表示,“这一工作为突破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矛盾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凝练实验结果,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金属活性原子、‘纳米岛’和载体种类,丰富‘纳米岛’型催化剂类型,从而在更多重要催化反应过程中突破现有催化剂性能。”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251-6

相关文章

有望治疗耐药菌感染,纳米“光镊”可捕获和操纵噬菌体

近日消息,瑞士和法国科学家携手,开发出一种芯片上的纳米“光镊”,能以最小光功率捕获、操纵和识别单个噬菌体,有望加速甚至改变基于噬菌体的疗法,治疗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

非均相臭氧催化材料制备与应用领域获新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张潇源课题组和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韩卫清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具有微通道传质-纳米催化反应协同增效的二维化片层式催化剂,并对其在高级氧化水处理过程中的构效关系与传质-催化......

“溶剂筛”精准发力二极管性能飙升

钙钛矿材料具有光电性能优异、制备成本低的优点。与目前常见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相比,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可以将色彩纯度提升至少1倍。近年来,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持续提升,但稳定性仍制约其应用。......

国家纳米中心等提出筛选抗菌纳米材料的集成方案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兴发课题组等在纳米毒理化学的理论设计方向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抗菌纳米药物反向筛选的计算与实验集成方案》(IntegratedComputationaland......

哈工大团队开发出纳米抗体型化学光遗传平台时空分辨调控细胞进程

2024年1月1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中心陈西课题组在化学光遗传领域取得新突破,开发出纳米抗体型化学光遗传平台,其为光激活的小分子偶联纳米抗体二聚化系统(PANCID),用于时空分辨调控细胞进程......

合肥研究院等设计出肿瘤微环境响应的复合纳米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团队,联合山东滨州医学院教授张桂龙和魏鹏飞,设计出一种核壳结构铜基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杀死肿瘤细胞......

合肥研究院等设计出肿瘤微环境响应的复合纳米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团队,联合山东滨州医学院教授张桂龙和魏鹏飞,设计出一种核壳结构铜基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杀死肿瘤细胞......

利用纳米聚焦X射线探针揭示CuAg串联催化剂在电化学CO2还原中的协同效应

01【导读】将二氧化碳气体捕获后通过电催化CO2还原反应(eCO2RR)转化为燃料、合成气或酒精、可再生电力等增值产品,是建立可持续循环经济和减少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具吸引力的途径之一。对于具有成本要......

衡昇质谱与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共建质谱实验室

2023年12月11日,衡昇质谱(北京)仪器有限公司宣布与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川大分测中心”)共建质谱实验室。双方将依托该共建实验室,深耕元素标记与单纳米颗粒领域研究,力争取得更多科研成果......

3800万!同济大学纳米级二次离子质谱仪项目公开招标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纳米级二次离子质谱仪(Nano-SIMS)采购项目(招标编号:1069-234Z20233753)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受招标人委托对下列产品及服务进行国际公开竞争性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