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15 11:07 原文链接: 全球首个COVID19生物药获批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迅速蔓延。根据百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截止2020年07月12日19时,全球累计确诊超过1287万例,死亡超过56.8万例。

  印度最大生物制药公司百康(Bicon)近日宣布,印度药品管理总局(DCGI)已批准Itolizumab(25mg/5mL,ALZUMAb®,静脉制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导致的中度至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治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Itolizumab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抗CD6 IgG1单克隆抗体,已于2013年在印度获批上市,该药也是全球首个抗CD6单抗,以品牌名ALZUMAb销售,用于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Itolizumab是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COVID-19并发症的新型生物制剂,从百康申请在COVID-19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到最终获得商业化批准,仅仅约120天。价格方面,Itolizumab的最高零售价格(MRP)为每小瓶7950卢比(约合745元人民币),COVID-19患者通常需要4瓶。总的来说,该药可能最多花费3.2万卢比(约合2980元人民币)。

  Itolizumab也是印度批准的第三款治疗COVID-19的药物。今年6月下旬,2款瑞德西韦仿制药、FabiFlu(favipiravir,法匹拉韦)相继在印度获得批准,用于治疗重症COVID-19患者。目前,印度累计确诊超过85.3万例、现有29.3万例、治愈53.7万例,死亡超过2.2万例。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可诱导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可对肺部和其他器官造成严重损害,最坏的情况是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银屑病是一种使人衰弱的皮肤病。银屑病与COVID-19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点是,Itolizumab能够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性和自我破坏性反应。在COVID-19患者中,随着病毒在体内增殖和发展,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过度反应,在医学术语中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这是导致COVID-19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Itolizumab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包括与CD6受体结合并阻断T淋巴细胞的激活,这反过来又抑制了促炎性细胞因子,从而减少细胞因子风暴和致命的炎症反应。

  DCGI对Itolizumab治疗COVID-19患者的批准,基于在孟买和新德里多家医院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成功结论。该研究的重点是Itolizumab预防由COVID-19引起的中重度ARDS患者CR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中,一组患者接受标准护理,另一组接受标准护理+Itolizumab。结果显示,研究达到了降低死亡率的主要终点,同时也达到了疗效和生物标志物的其他关键次要终点。

  接受标准护理+Itolizumab治疗的患者,表现出积极的治疗反应,全部康复出院。事实上,Itolizumab给药后第二天,患者的氧支持水平就开始下降,大部分患者在2周内康复出院。而接受标准护理的对照组,发生了患者死亡。

  在一个月死亡率方面,Itolizumab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关键疗效参数PaO2和SpO2(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方面,Itolizumab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到第30天,Itolizumab组全部患者停止补氧,而对照组多数患者需要呼吸机支持。临床炎症标志物(如IL-6,TNF-α、血清铁蛋白、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关键次要终点方面,Itolizumab给药后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抑制作用,并与临床症状改善和胸部X射线图像良好相关。研究中,Itolizumab的总体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良好。

  上述结果证实,Itolizumab治疗由COVID-19引起的中重度ARDS患者,可预防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所有使用过Itolizumab的医生都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值得一提的是,在Itolizumab临床结果公布之后、获得DCGI批准治疗COVID-19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开始在标签外使用Itolizumab治疗COVID-19,据说已有超过100例患者受益于标签外用药。


相关文章

Cell:揭示新冠病毒在受感染的宿主细胞中启动病毒复制机制

人们对SARS-CoV-2冠状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如何启动它的复制过程尚不完全清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人类蛋白SND1与SARS-CoV-2蛋白NSP9共......

支原体肺炎发病急升,低龄化趋势明显,该如何有效治疗?

近期,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的发病有所上升,特别是在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显著。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其致病方式与新冠病毒完全不同。今年,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呈......

研究揭秘新冠变异毒株OmicronBA.1、BA.2和BA.5的传播适应性和致病性

伴随病毒变异不断涌现,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其中,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BA.1、BA.2和BA.5作为主要的变异毒株在全球范围造成广泛的感染,因此引起了科学界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这些先后出现的......

明起实施|外交部宣布,事关入境前新冠核酸检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8日宣布,自2023年8月30日起,来华人员无需进行入境前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国从今年1月8日起大范围开放边境,不再对入境人员采取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

新研究首次揭示为何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从未出现症状

感染SARS-CoV-2冠状病毒但从未出现症状的人---所谓的超级躲避者(superdodger)---可能有遗传王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超级躲避......

徐迪进等揭示PLSCR1是对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细胞防御因子

细胞自主免疫(Cell-autonomousimmunity)是单个细胞内部发生的固有免疫反应,以限制入侵细胞内的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复制与传播。在人体中,高度特化的免疫系统与免疫细胞是机......

卫健委:新冠流行风险依然存在 继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国家卫健委等4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89元。2022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84元。国......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装配蛋白速度可能越来越慢

“在利用人类细胞资源合成病毒蛋白方面,新冠病毒没有朝着效率最高、机制最优的方向演化,而是呈现‘去优化’的演化趋势。”6月25日,北京大学教授陆剑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这一结论来自其与中国医学科......

新冠病毒密码子演化规律揭示,疫苗优化成为可能

2023年6月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剑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钱朝晖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Advanced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Optimizationanddeop......

戴口罩,打疫苗,现在还需要吗?

距离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三个多月后的今天,口罩还必须要戴吗?疫苗还得接着打吗?这是很多人都在关心关注的问题。4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