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8 12:33 原文链接: 上海大学:聚焦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近日,上海大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主任陆瑾线上做客新华网“2022高考情报局”,向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今年学校的招生政策和特色专业等情况。

Q1: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上海大学的基本情况?

陆瑾:上海大学建于1922年,今年恰逢建校100周年,它是上海市属高校、属于“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医学、教育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

多年来,上海大学传承老一代科学家钱伟长教学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一流本科建设,为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

学校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创新发展,较早推行“三制教育”、提出并实践课程思政、建立中外合作办学二级学院、探索以学生生活园区为重要载体的学生课外培养模式,全面实行OBE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独具上海大学特色的卓越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Q2: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哪些特色?

陆瑾:上海大学推行“三制教育”(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提出并实践课程思政、建立中外合作办学二级学院、探索以学生生活园区为重要载体的学生课外培养模式,全面实行OBE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独具上大特色的卓越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践行钱伟长教育思想,建立以“三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分制: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选课制:学生可自主选择教师、课程和学习时间;

短学期制:一年划分为三个教学学期和一个实践学期,强化实践环节。

2.实施通识教育改革,构建贯穿本科四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011年以来,学校开始全面实施大类招生与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构建由“政治文明与社会建设”“经济发展与全球视野”“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和“创新思维与创业教育”等模块组成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240多门通选课、50多门核心通识课和近400多门教授领衔的新生研讨课。

3.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落实“三全育人”协同机制

学校创新本科生培养模式,形成“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从本科新生入学起即配备一位导师,一直陪伴大学生涯全过程。导师全员参与、全程陪伴和全方位指导,实现“学生人人有导师”,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学校采用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法,开设“大国方略”。学校已开发“一院一大课”系列品牌思政选修课程16门,其中“创新中国”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经国济民”“创业人生”“生命智能”等入选上海市一流课程。上海大学连续两届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和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校。

4.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完善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质量为先,推进本科专业建设,所有本科专业按OBE理念全面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有29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被认定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属材料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电气过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完成专家入校考察,5个专业已通过认证申请等待专家入校考察。悉尼工商学院通过AACSB(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证。

学校实行研究型挑战性教学,推广课程项目和联合大作业,挖掘学生潜能,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推进云课程教学信息化平台和智慧课堂建设,开设在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虚拟仿真项目课程,拥有150余间智慧型互动教室和支持学生24小时在线移动学习的网上教学辅助平台等,为科研和教学提供强大保障。

学校面向“工商文艺管”全学科,建设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的大工程实践平台,引入国家大工程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特别为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交叉学科的工程创新教学提供先进的训练环境,为学生提供产业级的工程实践和劳动教育基础设施,让学生零距离领略学科和产业前沿,为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思维的国家重大领军人才和卓越人才提供坚实的支撑。

Q3:学校有哪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陆瑾: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是教育部推进试点学院项目的成果、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和上海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实施“重基础、跨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和前沿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其中“理科试验班”包含应用化学和生物工程两个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末进行专业分流并实行动态进出机制,退出钱伟长学院的学生可参加学校相应理学工学类的专业分流。

学校在2019年成立微电子学院,致力于培养能解决“卡脖子”技术和关键科学问题的高端领军人才。

上海大学所有本科专业按OBE理念全面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不断优化全球合作网络,与多个国家建立海外高校校际合作关系。

其中,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通过AACSB(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证。学生在上海大学进行4年本科学习,课程由上海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共同设置,毕业时可获得上海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成绩达到外方合作大学要求的毕业生还可获得悉尼科技大学商学学士学位证书。

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是由上海大学和法国技术大学集团联合创办的,学生经过3年学习后,60%以上经过选拔可前往法国继续攻读为期2.5年的工程师课程或者2年的硕士课程。

Q4:2022年学校的招生政策是怎样的?

陆瑾:今年上海大学招生政策及计划整体保持稳定。学校现有98个本科专业,覆盖39个专业类。学校目前有统一高考录取、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艺术类、春季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民族预科班等招生类型,为各类考生进入上海大学提供多种路径和可能。

一、上海大学普通类本科批次,坚持两大举措保证考生最大利益。

一是除内蒙古外的招生省市,录取坚持“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方式,即按平行志愿方式录取。各专业之间无级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可遵循个人专业志趣填报。内蒙古自治区本科第一批次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的专业志愿清”录取规则。

二是投档至上海大学的考生,全部愿意服从专业调剂、体检不受限制,且高考外语单科成绩达要求不会退档。建议考生选择“全部愿意服从专业调剂”,避免进档后被退档。

Q5: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上海大学建立了“生涯领航、就业攀登”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全方位助力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高质量就业。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受到用人单青睐。

本科生深造率约为四成,其中,国内“双一流”高校录取的本科毕业生占本科境内升学人数的93%以上。除本校外,录取我校毕业生超过10名的“双一流”高校主要有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境外深造主要集中在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爱丁堡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位的境外高校深造的占境外深造总人数比例超30%。

相关文章

国务院发文:提高国自然资助青年人才比例至45%以上|附解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包括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规模,将资助项目数占比保持在45......

创新人才培养:既要呵护兴趣,也须适度训练

最近,“布袋院士”赵东元关于学生兴趣培养的追问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热议。人们普遍认为,今天的教育中,重训练轻兴趣、重规训轻个性的现象仍然突出,长此以往,不利于人才培养,也不利于科技创新。笔者认为,在基础教......

尤政代表:加快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融合创新模式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出部署,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

资源“高配”和拔尖人才将如何“化学反应”

聆听院士和知名教授讲座报告,参观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等机构,进入华东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理)生物采油实验室科研轮转,负责“航天育种菌种及代谢产物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

这一年,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全面发展

2022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专章部署、统筹规划,为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制定了行动纲领。这一年,科技政策亮点频出、扎实落地,科技创新事......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怎样的“好老师”

得创新人才者得天下。一直以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都广受全球高等教育界关注。而在不久前,荷兰学者的一项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一些学者的关注。该研究发现,顶级学者大多是“低劣”教师,考虑到一些人才头衔基本凭研究......

上海大学举行纪念建校百年暨高质量发展论坛

10月23日,上海大学举行纪念建校百年暨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群,中科院院士杨雄里、林国强、张统一,早期上海大学师生代表后人及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领导,相关合作单位负责人,老领导、......

上海大学新校区,来了!

9月28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大学、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宝山区人民政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正式签署《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项目建设框架协议》。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中国宝武集团党委书记、......

125万元上海大学采购特殊质谱仪

近日,上海大学发布《上海大学高温裂解组合质谱联用仪采购项目》,预计花费125万元人民币采购高温裂解组合质谱联用仪。详细信息如下:一、项目编号:SHXM-00-20220818-1183二、项目名称:上......

战略科学家成长需厚植“沃土”

作为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战略科学家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也是近年来我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重点。然而,当前我国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